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昨日小楼 、ufo5260987423
昨日小楼 - 猫科动物/7年HR/电影,汽车/深度网络使用
推荐来自: 森夏 、二月未央 、魏晴晴
FirEra - 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出。
推荐来自: kevinmage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个回答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昨日小楼 、ufo5260987423
前提是:他们预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利益。
现代社会,关注和流量 不是关乎利益吗?“眼球经济”蓬勃。
我觉得,这是现代人急功近利的突出表现。
他们想的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迅速获得很大的关注度,迅速让很多人知道某个品牌。这可比做广告快多了,成本也低很多。这些关注和流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利益转化。至于长期,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同时,现代社会有一个畸形思维:社会道德算什么东西?法律算什么东西?他们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与关注和流量带来的利益转化相比,一些负面效果是可以承受的。
去年315曝光了一个假药案,记者假扮经销商去找那个假药商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并试图打消记者疑虑,很有意思。他说:1.全都是用淀粉之类制作的,不会有不良后果;2.一瓶保健品或者特效药的成本就是几毛钱,你可以卖上千元,只要广告做得好、疗效吹得好,那些常年被疾病困扰的人“病急乱投医”,他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利润很大;3.如果他吃了,没有什么效果,要求退货。那就给他退货,反正你也没什么损失。只要有一些人买,你就能狠狠地赚了,一本万利,稳赚不赔。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利益换算吧?
有一个与此无关的故事,看看思维方式吧。《小时代》放映后,广受批评。郭敬明回应说:他们就是嫉妒。哈哈哈,很典型!!!(至于电影内容,重要吗?讨论那个干吗?艺术?艺术是什么玩意?能当饭吃吗?)大胆猜测一下:电影放映前和放映时,有没有专门找人通过批评的方式引起话题讨论?明星效应、热点讨论、撕逼故事……吸引眼球啊。《人民日报》比较逗逼,也颠颠地跑去凑热闹,批评人家。我想,当时郭敬明应该是心里爽死了:人民日报都来批评了,哈哈哈,肯定赚翻了。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要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快速跻身利益群体行列,然后再通过资源垄断、信息垄断实现其地位的稳固。这是他们的实用主义思维。
其实,这种思维蛮可怕的。中国正处在转型期,旧秩序已渐行渐远,新秩序尚未建立,算是一个草莽荒蛮时期吧。很多机会主义者、冒险主义者早已经踏上征程挖金山去了。至于是雇佣奴隶,还是使用欺骗,甚至挑战法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利益转化。
关于利益实现的问题,“眼球”就是利益。有了很多的眼球,就有很多渠道和方式转化成利益。这是信息时代和浮躁的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变化这么快,只要不是三鹿那样的涉及切身健康安全的问题,都可以翻身。吸引足够关注后,再改造和颠覆形象,也不难。像那些明星一样,关注度实实在在地关乎票房。形象不好也不要紧啊,浮躁的社会有这种心理需求。国家出台关于封杀问题明星的规定,也算是打蛇三寸,更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一些明星出现问题是被动的。
说得比较乱。欢迎臭鸡蛋!
昨日小楼 - 猫科动物/7年HR/电影,汽车/深度网络使用
推荐来自: 森夏 、二月未央 、魏晴晴
如果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群体,还这么做,情况有很多很多,不排除意外,更多的可能我觉得还是在时间线上进一步提高自己关注度。要么就是运用心理学定定律,负面是可以洗白的,是可以被讨论的。
我们看到很多事情认为是不对的,不好的,但是我们代表不了全体网民啊。我们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我让你不去想“大象”,你去想的时候,我已经成功了。
FirEra - 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出。
推荐来自: kevinmage
首先,你认为的利益不一定是其他人所认为的利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地出现特大连续杀人案,出现了不是凶手的人自称自己是凶手。这和常理相悖,因为以常见的评判标准,这件事情毫无“利益”可图。但这样做的人往往是为了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或者获取关注度。即是说,对于这些人来说,“获取关注度”本身,就是他所图的利益了。
其次,关注度本身,蕴含着极大的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十万粉丝,会否或如何套现?”获取关注与现金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比如前一段时间的sunshine组合,出现时被无数人讽刺挖苦,但现如今的情况是sunshine已经获取了较高的知名度,就我所知的网易云音乐似乎还在首页推广过sunshine的采访视频。这就是另一个负面关注带来利益的故事了。
但是。这种行为我个人认为非常愚蠢。会带坏社会风气,使踏实做事的人或公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