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源于怎样的心理?

 
 
   我想到一件事情,就是寒暑假辅导班的事情,现在很多寒暑假辅导班依然火爆,尤其是在山东等教育大省 
 
   教育辅导班市场还是火爆的,但通过对于教育辅导班的了解,其实孩子成绩并没有取得多么大的进步,该咋样还是咋样,但家长们还是愿意花高价钱让孩子去辅导班。这源于一种怎样的心理诉求?
 
    另外,问一句,您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是不是基本上非理智的?倘若成立,这种理智的教育投资会多久形成?
已邀请: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连归易

首先,我需要明确一点,这点是最为明确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首要的是对孩子的爱,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才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完全可以把给孩子除义务教育外的钱拿来吃喝玩乐,就算是投资,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的预期回报比那些在其他方面更优秀的人高呢?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首先是对孩子的爱,当然,爱也分正确的爱与错误的爱,在孩子没有真正辨别自己的爱好之前,家长只能给孩子一些“填鸭式”的教育,这是一种出现方式有点尴尬的爱,但不能否认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样一个事实。
第二,环境的变化,我是个85后,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母亲是一个国有单位的普通职工,在她所在的单位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空地,里面有很多让我可以回忆终身的好玩事物,而每当我放假的时候,她都会带着我去单位,写完作业就让我去外面玩,在那片空地上,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职工,我小的时候头皮非常脆弱,我记忆中的头破血流事件就不下10起(苦逼从幼年开始),在那块空地上就有一次,我母亲的同事在看到之后就会把我扶到最近的医院然后让其他人告诉我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母亲是没有诸如“我的二货孩子会不会被人贩子拐去”的奇怪想法,因为我玩乐的地方十个人里面有八个知道我是“XXX的二货娃娃”。另外,我小的时候基本可以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因为车比较少,所以相比现在可以去马路上玩耍的的孩子而言,那时候非常安全。
第三,还是牵扯到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那时候我母亲可以把我带到她的单位,基本上我做什么事她都能知道,但现在我几乎无法看到在长假期间把孩子带到工作地点的家长们,家长们只好选择一种能让自己安心的办法,去玩不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或许现在很多的家长们并没有抱着让孩子“学点什么”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可能就只是简单到“让孩子有个人看着”,现在的工作的节奏让家长们每天都很累,他们也很少有精力在陪孩子去开展一些共同的活动,这是非常无奈的一种选择。
第四,上面的回答更多的对应点是送孩子去参加一些较为大型(10人以上?)的辅导班,然而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是孩子去学艺术啊之类的,很多时候是大人对“美好”期望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其实是想着孩子去完成过去自己的的理想,所以我非常赞成@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的看法。
综上,当我们谈论孩子的教育时,请先抛开那些功利化的因素,因为,只有父爱和母爱才是这一切功利性目的的前提,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成长的最大因素。
献给我的母亲。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