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张沇 、张楚佳 、氪星人 、龙再文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连归易
戒指达人 - bbs.dm1080p.com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氪星人
方丈
推荐来自: 朱小欢同志 、Joey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个回答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张沇 、张楚佳 、氪星人 、龙再文
想起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系列,有一个这么情节。
大致就是说,父亲要求儿子好好学习,有一次责怪儿子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儿子说,这就好比你是土豆,你不能要求你种下土豆,你儿子就能成长为原子弹!
父亲说:正是因为我是土豆,所以我想让我的儿子成长为原子弹!
这一句话看似玩笑,但是却让人心里一动——不错啊,正是因为父辈们的遗憾,都压在孩子的身上了。
“我当年比你们苦多了……”
“当年我要是有你们这条件就好了……”
“方面我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投资孩子,其实亲手塑造另一个过去的自己。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连归易
第二,环境的变化,我是个85后,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母亲是一个国有单位的普通职工,在她所在的单位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空地,里面有很多让我可以回忆终身的好玩事物,而每当我放假的时候,她都会带着我去单位,写完作业就让我去外面玩,在那片空地上,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职工,我小的时候头皮非常脆弱,我记忆中的头破血流事件就不下10起(苦逼从幼年开始),在那块空地上就有一次,我母亲的同事在看到之后就会把我扶到最近的医院然后让其他人告诉我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母亲是没有诸如“我的二货孩子会不会被人贩子拐去”的奇怪想法,因为我玩乐的地方十个人里面有八个知道我是“XXX的二货娃娃”。另外,我小的时候基本可以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因为车比较少,所以相比现在可以去马路上玩耍的的孩子而言,那时候非常安全。
第三,还是牵扯到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那时候我母亲可以把我带到她的单位,基本上我做什么事她都能知道,但现在我几乎无法看到在长假期间把孩子带到工作地点的家长们,家长们只好选择一种能让自己安心的办法,去玩不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或许现在很多的家长们并没有抱着让孩子“学点什么”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可能就只是简单到“让孩子有个人看着”,现在的工作的节奏让家长们每天都很累,他们也很少有精力在陪孩子去开展一些共同的活动,这是非常无奈的一种选择。
第四,上面的回答更多的对应点是送孩子去参加一些较为大型(10人以上?)的辅导班,然而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就是孩子去学艺术啊之类的,很多时候是大人对“美好”期望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其实是想着孩子去完成过去自己的的理想,所以我非常赞成@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的看法。
综上,当我们谈论孩子的教育时,请先抛开那些功利化的因素,因为,只有父爱和母爱才是这一切功利性目的的前提,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成长的最大因素。
献给我的母亲。
戒指达人 - bbs.dm1080p.com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氪星人
虽然题目的引子是暑假辅导班这种非常贴近国情的例子,不过我觉得无论古今中外,只有是有责任的家长,都会做出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选择(虽然这种选择在客观上不一定正确)。
对于另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家长很理智"。一般而言参加暑假辅导班的孩子无非两种水平,要么本身相关方面薄弱,要么不薄弱。如果是薄弱的话,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很正常也很理智。所以很显然,大家认为家长不理智的情况就是,哪怕自己孩子很优秀,无需再做无用功般的补习,依然为孩子报名相关的补习机构。的确,在外人的眼里很不理智(这也是我加双引号的原因),然而身处家长的角度,就业的紧张、望子成龙的迫切、自己在平庸生活中的不甘、养家糊口的压力........这些作为孩子无法感同身受的人生阅历,却成为了家长为他们报名补习班最直接的动力。在家长的眼中,从他们的角度,报名补习班是为孩子好的一种最无助表达。这就是我回答"理智"的原因。
真正的理智在哪种情况下才能形成?在我们更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有能力给予孩子必要的知识时,我们的孩子才能像郑亚旗那样幸运。
方丈
推荐来自: 朱小欢同志 、Joey
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 但多多少少反应出来一些问题 对于教育的投资 家长抱着什么心态呢 那就是只要我有这个能力 我就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 他们不确定这种投资有没有回报 就像下雨一样 他们不确定祈祷有没有用 但是他们愿意一直去祈祷 甚至他们会觉得:万一现在有一点没跟上 就让孩子失去了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怎么办 这是一种风险 没有家长愿意尝试 我在想:就算以后我有孩子了,他成绩不好,我仍然会送他去辅导班..为什么..因为..万一有用呢..孩子,耽误不起..
投资教育永远是最理智的选择,高投资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仍然没有显著提高,这不是投资出现了问题,而是孩子,他的学习方式,他的学习态度,或者教育机构出现了问题,不是投资教育这件事情本身有问题. 正常逻辑而言...成绩不好,如果经过系统再学习按理说会有提高...那么正常的家长 就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孩子投资这个方面...
总而言之,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否与家长是否投资教育没有矛盾 因为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