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亦可喜 、粗鄙之言 、Banana 、秋风暖暖 、Ddawns 、闪耀星辰 、Manjusaka 、advAdder 、李大伟更多 »
抗日战争异常艰巨和旧中国多汉奸关系很大
抗日战争异常艰巨 和 旧中国多汉奸 关系很大
抗日战争 异常艰巨 和 旧 中国 多 汉奸 关系很大
异常艰巨
旧
多
关系很大
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抗战异常艰难所以汉奸很多。
个人认为没有道理,就只从因果关系来说,这句话也是有问题的。
我觉得有道理,简单的说就是当时处于政权割据的时代,党派相争,地方势力大量存在,比如各种不知名的土匪。还有伪满洲国这种敌对势力帮扶起来的奇葩。有理由相信抗战初期,各领导人物各有所想,意见不一致,无法高度统一。忘记在那里看到过一个统计数据,当时汉奸的数量是以万计的。期待论道上有这方面史学研究的人,普及一下知识。顺便给这个答案条条错吧。哈~
anyaysyd
推荐来自: Joey 、LMSH7 、氪星人 、Manjusaka
亦可喜 -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推荐来自: nagasri 、上官大人
Manjusaka
推荐来自: 若风 、Joey
28年,1944吨; 29年,1500吨; 30年,2911吨; 31年,5793吨; 32年,7707吨; 33年,13361吨; 34年,12048吨; 共计:45264吨。
advAdder - 看到其他就想选其他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fotc
木头台灯 - 回答。也是记录自己的想法。
推荐来自: Joey
博学明智
推荐来自:
天子无情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 个回答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亦可喜 、粗鄙之言 、Banana 、秋风暖暖 、Ddawns 、闪耀星辰 、Manjusaka 、advAdder 、李大伟更多 »
但是抗日艰巨是汉奸多的主要原因,汉奸多是抗日艰巨的次要原因。
@Manjusaka的答案就是第一步。
当时的力量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占据绝对的力量优势,而中国的不仅力量占劣势而且力量还很分散。
(夸张一点的话:大概就是现在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的感觉。)
如果以色列发动对巴勒斯坦的战争,希望占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想要抵抗以色列的话,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
这种时候,希望所有普通民众可以无条件支持国家抵抗外敌,那是不现实的。
毕竟,我们都知道,中国在清朝末期以来,掌握行政权的势力不断更迭,老百姓今天的父母官是这个人,明天的父母官是那个人。而且,上边的人还不一样。割据势力也不断易主,老百姓对统治者是没有多少忠诚度的。
而古代中国一直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片土地不属于百姓。虽然我们有忠君报国的思想,但是对于把老百姓当成工具看待的统治者,老百姓对他们多的是恐惧,不是热爱。再有得选的情况下,他们考量是否积极保卫国家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到底谁能赢!谁赢帮谁。不然等到自己支持的一方兵败,只有死路一条。具体可以参考各次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的状况,以及农民反抗武装攻破城池的所作所为。
老百姓为什么会爱国?我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现在都说,老百姓就是要吃饱饭,有安稳的日子。自由,民主,平等等等都是可以暂时先放一边的。那我们拿什么要求所有普通百姓为了保卫这个国家的政权抛头颅洒热血呢?要知道,连年的战乱,旧中国时期的老百姓过得并不好。而一个远远比中国发达的日本是以“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进入中国的,对于抵抗他们的人又非常残酷。
的确有一部分老百姓是有民族大义的,愿意为了保卫这个国家宁死不屈。但是,不可避免也会有大量的人出于恐惧,出于幻想等等原因,选择站在日本那边。原因很简单,实力太悬殊,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抗日艰巨”,无非就是一些人觉得坚持抗日是义务,必须做这件事。另外一些人,认为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性,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选择投敌,甚至为虎作伥。
但是不管怎么说,“抗日艰巨”是导致“汉奸多”的必然原因,也是决定性因素。卖国贼时常有,但是大规模投敌的队伍并不常有。
“汉奸多”反过来也的确导致抗日更加艰巨。头号汉奸*汪精卫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成立伪政权,有伪军。协助日本统治中国,而且还在军事方面对日军有所支援。势必导致抗日局面更加困难。更别提这种举动对抗日士气的影响,团结一致抵抗外敌尚且极度困难,更何况有大量人投敌?
* 说明:有人为汪精卫辩护,没有一寸土地是在他手上丢掉的,他并不是卖国,他是为了替日占区的中国百姓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才选择和日本人合作。他在日占区也没有明显欺压百姓的记录,同时也没有劝降那些国民政府与他渊源很深的高级将领。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汪精卫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在日本占领中国之后,为中国人争取一点点利益。当然,不管怎么说,汪精卫已经被定案是汉奸,无非就是主动投敌或是曲线救国不得已而为之的区别。)
但是决定“抗日艰巨”的根本原因是国力悬殊,“汉奸多”只是额外增加了一点这个难度。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恶性循环吧。就好比,电影院失火,出口太小而火势太强,不可能把所有人疏散到安全区域,只好开始组织人们尽快逃离。有人因为慌乱而跌倒甚至绊倒别人是很有可能的,队伍乱了,那么势必进一步影响疏散速度。而由于火势蔓延,人们由于恐慌陷入混乱的可能性就更大。最终,成功逃生的人必然会远低于理论上可以救出的最大人数。
抗战开始,火势大出口小都是客观事实。有人慌乱而跌倒导致损失加大是必然的。而有人愿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更多人逃生。也有人为了自己逃生,不顾大家安危,想自己插队先跑,搞乱了秩序。
这句话准确描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由于旧中国又乱又穷,人们对国家没有主人公精神,所以强敌压境,很多人就屈服了。而他们的屈服投敌又进一步增加了抗日的艰巨程度。
都说“不要考验人性”,当面临一个像当年的日本这么令人绝望的敌人时,被日本盯上的中国人,想不当汉奸也就只能以死殉国。然而,日本人可能还有挟持目标人物的亲人来强迫部分人士就范的。
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有多少人能下决心让自己的父母妻子去送死呢?
所以呢,
告诫我们:
1. 避免“旧中国汉奸多”的局面再次出现
2. 避免让“抗战艰巨”的局面再次出现
所以针对告诫1:
让人民当家做主,有主人翁的意识。正所谓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针对告诫2:
努力发展,让国家不需要进行“抗战”,至少,如果需要抗战,那么这个正义之战不会是“异常艰巨”的,艰巨到让大多数人绝望。
最后,
重新解读一下原话
抗日战争异常艰巨:牢记历史,不要让历史重演,
旧中国多汉奸:吸取教训,要努力让老百信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心甘情愿热爱这个国家而不愿意做汉奸
关系很大:慎重定性,关注现象本身,而不是为了给历史上那些不够勇敢或者不够有骨气的人定罪。我们着眼未来。同时表明说这句话的人的学术精神。
======================================================================================================================================认真答题的分割线===========================================
如果这句话原话就这么说的话,我想说,逻辑严密,说法正确,甩锅 加 扣帽子,说得很有水平!
先分析这句话,重点字词是
1.
说明后果很严重
2.
扯清和现在的关系,最主要是和现在的政府扯清关系。中国人谈论国家的时候,通常自动联想政府。
3.
这个“多”用得太妙了,可以解读出什么效果呢?
旧和多合在一起用就是:“旧中国多汉奸”。跟“旧中国有很多汉奸”或者“旧中国汉奸多”对比一下就发现,大有文章。让人们把“多”前后的两个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联想,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容易让人感觉这意思说,“旧中国”导致“汉奸多”。
这是一个陈述性的句子,默认是客观事实陈述。
为什么说句子很严密呢?
4.
只定性不定量。定性也很模糊。
只是说了有关系,而且关系大。没说什么关系,没说关系多大。
这么一来,这句话就非常严密了。
你找不出这句话有逻辑问题或者语言问题。
所以呢,这是一句非常正确但是误导性非常大的话!属于水准非常高的一句话,你不能说这句话没道理!完爆现在的绝绝绝大多数官五或者自干五。
不信,我就把目前已经出现的三个人的言论都给你列出重点被误导的部分。
1. @秋风暖暖
点评: “汉奸多导致抗战艰巨,或者抗战艰巨导致汉奸多。”
原话可没说导致啊,你理解出现了偏差,没人会负责的。
2. @亦可喜
人家没说是因果关系啊。你认为没道理是理解出现了偏差,
3. @博学明智
没有直接提汉奸跟抗战的关系。
答主用“势力割据影响了抗战局面”来证明“抗日战争异常艰巨和旧中国多汉奸关系很大”有道理。
是说汉奸导致割据吗?
还是说割据导致汉奸多?
可是这个汉奸跟抗战艰巨的关系你没有说出来啊。
割据势力本身不是汉奸,除了“伪满洲国”。
我猜他的意思是:权力分散导致力量分散,所以导致抗战艰巨。
而且也提了一个傀儡政权,没有直接提汉奸跟抗战的关系,但是随后补充了汉奸很多。
所以,大概意思就是:汉奸多跟势力割据有关,势力割据跟抗战困难有关,但是具体怎么回事也说不清楚。或者就是默认因果关系。
所以,这句话有道理吗?
必须有道理啊。
汉奸那么多,而且“旧中国多汉奸”可以理解是“旧中国出的汉奸多”,完全符合事实。
而汉奸作为投敌势力,势必削弱己方实力,而且对对方实力有所提高。
更别提,出现大量伪军了甚至伪政权了。
抗战艰巨和汉奸多肯定是有关系的,而且汉奸多一定对抗战带来了负面作用。作用还真挺大。
之前看了一点关于汪精卫的资料,认为汪精卫的伪政权客观上给日本减轻了管理压力,让日军可以全力投入战争。
所以,这句话就是一句完全正确,绝对有道理的废话。
之所以觉得值得讨论是因为这个“多”和“关系很大”用得很巧妙,让句子意思含糊,但有很强暗示性。
但是句子本身没有表达一个很明确的观点。
要说关系很大,可以说是任何关系,而很大并不一定是要是决定性力量,可以认为是类似于“最后一根稻草”那种力量。
所以,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但是他没有讲任何有意义的道理。
就跟我的答案一样,并没有什么卵用~~~~~
是不是觉得我没解释为什么“扣帽子”,@博学明智 的答案你再读一下,有没有
“导致抗日艰巨(没有积极抗日)的人,都是汉奸”的感觉?
当时,那个死光头可是没有第一时间就积极抗日啊!
anyaysyd
推荐来自: Joey 、LMSH7 、氪星人 、Manjusaka
但是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各地严重的割据状态,事实上各地军队并无一个集中效忠的对象。
比如东北军效忠的对象是奉系军阀,我要说奉系军阀不抵抗将东三省拱手相让是汉奸行为肯定有人大大的不同意。
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原因我想了想,有以下几个:
1、当时的中国不是一个能够和日本匹敌的现代化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从骨子里也还是以前那套东西,与日本实力相差巨大。
2、中国家底丰厚,战略纵深极大,以当时的工业能力,日本不能真正全面征服中国。
3、日本军队比中国先进,但骨子里那一套旧式战争的残酷文化比欧美要来的强烈
4、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败导致其对中国战区更倾向于压榨和掠夺资源
亦可喜 -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推荐来自: nagasri 、上官大人
所以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在抗日战争为什么这么艰巨。不过对于这个,我的认识也只局限于历史书和政治书上学到的内容,就不说了。
Manjusaka
推荐来自: 若风 、Joey
根据参阅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得到的数据
日本8年总计647.2+669.6+685.6+684.4+701.4+765.0+672.9+196.3=5022.4万吨
而,中国呢?
光是从,钢铁产量这一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资源方面,日本是全方位碾压当时的民国政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正面战场,刚不赢的原因。
所以,日本在抗日战争的前期对华的全面优势,并不是汉奸所造成的,而是资源,人口素质,部队训练等的全方位碾压,汉奸的出现,只能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日本的局部伤亡,以及有利于对占领区的统治,仅此而已。
民国钢铁产量参考于:
1《抗战八年来我国之钢铁工业》,1946年《资源委员会季刊》第6卷1、2期合刊工业92卷。
2《抗战后方冶金工业史料》p468。
advAdder - 看到其他就想选其他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fotc
————————————————————————————
看上去可能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不过我的观点是也许这个问题本身挖掘的就不够深,也许“抗日战争艰巨”和“汉奸多”都是对的,并且是有关系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不是那么简单。
木头台灯 - 回答。也是记录自己的想法。
推荐来自: Joey
汉奸这个词,指代不明。某人是否是汉奸在不同团体,不同个人的看法中有很大差别。
上到汪精卫等,下到通风报信的人,至今仍有争议。如果要讨论这个观点,最好先统一对论点的理解。以免有扣帽子之嫌。
仅在此提供一点思路。
博学明智
推荐来自:
期待论道上有这方面史学研究的人,普及一下知识。顺便给这个答案条条错吧。哈~
天子无情
推荐来自:
而且关外100万关东军被苏联牵制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一百万入关的话………
以二战期间的国力来说,中国基本的重工业刚起步。部队如果选用国产装备,只有汉阳造能列装。在日本一个连队的轻重机枪数量前,这玩意算枪吗?松沪战役后日本的一个大队能追着中国一个军来打。这就是现代战争与冷兵器时代的最大不同,国力科技远比人力来得重要,工业生产能力不是单靠精神就能支持起来。
日本扩大中日战争规模,其实并不是他们军部的本意。松沪会战时双方都弑红了眼,在中国的军队在这期间已基本失控,一下不觉意已追中国的军队到南京。攻下中国当时的首都后,失控的将领,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战果,这些都逼着日本军部修改了战略方向。但在日本军部,还是有着理智的反战派。中国疆图太过巨大,给你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占领一时也消化不了,开发需要工业建设。加上,对战争最有帮助最急缺的资源,日本国内没的,如橡胶和石油等,中国当时并不具备多少。这远不及他们和战后求稳而开发已经投入相当工业基础的东北满洲国来得实际。
还有一个观点。日本方面侵略中国的行为却与他们的口中所宜传的大东东亚共荣圈冲突,口口声声旨在驱赶西方的殖民者,让亚洲各国自治。却意图侵占与他们一衣带水,相同的人种,甚至是他们的文化起点的中国。这会让他们在发起其他国家的资源掠夺战争时不欠人和。反战的声音还是存在。当时日本其实并没有做全面攻下重庆攻下中国计划。所以他们也一直想逼老蒋和谈。这时候真要感谢老蒋,是他一直坚持对日不作和谈的做法,逼着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泥潭住大量的人力。
为防守苏联,在满洲地区常年维持在120万到180万的军力,这些换成师级单位的话有会有60个。还是两万人的满编师。如果把这些部队全投入中国的战争中呢?
如果不把那些战斗力极强的甲级师投入太平洋上的孤岛送死,而投入中国的战场呢?
如果不把全部精英航空力量全投入太平洋喂鱼呢?
不算其他国内的防卫部队,二战结束时,日本在菲律宾还有约20多万的部队健在,如果把这些全投入中国战场呢?
最后,我们算算日本在国内还能动员多少人投入战争?东条在战争后期曾发表过为保卫日本,一亿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