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已邀请:

wuweilxl - 404NotFound。微信公众号:wwlxl613。QQ群: 535561289人生苦短,不喜说废话的一个人。曾经是WOW的会长一枚,现走向社会,正在虚心学习定慧均等。喜理学加身,替循证科学张目,笑看站在我对立面的人们。问题的关键是评价标准!Do you understand ? 提倡理性思维,假如你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为什么不去找郭德纲?我当论坛为窑,只顾余爽,不计其他。

推荐来自:

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娜拉走后怎样》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的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入他的杂文集《坟》。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敏锐地扑捉到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详见让子弹飞,详见知乎某评论最高赞。改革就意味着给每一个人洗脑,还要把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清理干净,这就是政治。
 
日本就是脱亚后的现代社会,印度就是传统社会,中国就是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少年。亨利七世、拿破仑、俾斯麦、明治、彼得大帝都以反传统而著名,反之印度则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璀璨的文明。印度没有文化大革命,永远成不了中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 13360
 


看完以后,感触颇多,于是决定重新写这一篇文章。
 
1、英国对社会的改造。
 
应该写伊比利亚主义和萨拉曼卡学派,但是中外研究西方历史的都是从马丁路德开讲,为了不体现我标新立异的特质,于是开始从亨利七世改宗开始讲。现在的人啊,想改革,却死抱着教条不放,想改变,却不愿去改变。人啊!
 
https://www.lundao.com/question/504
 
马丁路德写了九十五条纲领,满满的都是爱。罗马派去宗教警察,德国或者说当地的贵族保护了马丁路德,于是新教诞生。新教在英国的名称叫圣公会,圣公会的主教不是别人,就是要离婚的亨利七世。对于前面课程拉下的同学,不懂的请去百度。亨利七世要改宗了!
 


不自由,毋宁死。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为了当国王,娶了他哥哥的老婆,而且这个老婆还比他大六岁。你说见面叫达令,还是叫嫂子?亨利八世就像吃了一个死苍蝇一样,成为人们饭后的笑柄。最要命的是圣经教义上写,兄娶哥嫂必绝后。巧的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王后只有一女,其余五个孩子均夭折。于是亨利八世开始寻求改变,他向罗马教皇求助,可西班牙是当时的强权,英国的力量还很弱小,教皇不敢得罪西班牙,于是不批准离婚。

逼急了的亨利八世,干出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他自己当教皇,成立了圣公会(即新教)。首先,为了获得基层民众的支持,大搞民主,获得了社会基础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其次,利用英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大搞排外。最后,启用一批基层干部,比如说商人克伦威尔、低级教士托马斯·克兰麦等,策动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国王宗教改革导致既得利益者大清洗,导致旧贵族、旧官僚、原有的教会组织和旧的生产关系同时被消除,为英国的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对内他利用基层民主和民族主义情绪,坚决镇压旧贵族,意外的完成了英国的统一。对外他倒戈法国,利用法国和西班牙的矛盾从中渔利。在宗教改革方面,亨利八世开始刊印英文版的圣经,原来的圣经都是拉丁文,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垄断宗教的解释权,这一次教会被彻底的革了命。伴随着宗教改革的是残酷的思想清洗,英国共有七万多人被杀,占到了英国总人口的2%。由于内战期间,他发现传统的政府不能处理大量的内政工作,于是进行了政府改革,现英国的财政大臣等等,就是当时设立至今。为了获取基层民众的支持和新兴中产阶级的财富,他允诺,议会将有更大的权利,议员将获得司法豁免权,这就是议会政治的雏形。

但是亨利八世绝后是肯定的。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十五岁就逝去,接着爱德华六世的姐姐玛丽上台。玛丽有着非常坎坷的人生,所以导致性格扭曲,她又号称血腥玛丽,她不喜欢砍头,她喜欢烧死人。她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的统治,不管死多少都在所不惜。1558年11月17日,42岁的玛丽逝世。她的妹妹伊丽莎白继位,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女王大人。他为了英国不被当成嫁妆,出售给其他国王,终身未嫁。当然也有另外一说,是她有一段不幸的恋情,然后看破红尘。莎士比亚在舞台上辱骂、讽刺、挖苦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台下微笑面对,假如在地球其他地方,早被砍头了。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英国才有莎士比亚,因为他们有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的维吉尼亚州,其实就是“童贞女王”的意思,说的就是伊丽莎白。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求婚不成,于是派出了无敌舰队,结果惨败,自取其辱。1620年,一船载着102个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在大西洋西岸靠岸。你不得不说亨利八世是一个伟大的人。慈禧又不找男人,犯得着改宗吗?
 
2、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必须要放弃的,包括汉语、汉字,在俄罗斯知识分子假如不懂法语,你出门都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他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他干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干什么?答:出海口。

以前有个屌丝叫俄罗斯,地图上都找不到他在那。俄罗斯有个君主叫彼得,彼得大帝对现代化非常的仰慕,他亲手把自己想恢复俄罗斯传统的沙皇太子阿列克谢拿鞭子抽死。大帝为了俄罗斯能有一个出海口,和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干上了。
 


上图为彼得一世(沙皇)亲自带队冲锋。
 


最后的结果就是。



然后。

瑞典的少年国王查理十二,用区区八千人,打败了沙皇彼得的三万五千人。败,肯定失败了,但彼得大帝不投降,最后俄罗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最后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赢的了战争,赖!最后获的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彼得大帝立刻就把神都迁至空旷的彼得堡。以后的什么拿破仑、希特勒,俄罗斯都如法炮制,所以都是如此下场。这就是大帝的风采,你再看看那个莫斯科的屌丝,你就懂了,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这是圣彼得堡。

所以我建议广西、辽宁问彼得大帝,为了一个出海口,搞的国家的现代化陆军全军覆没,差点亡国,有必要吗?假如广西和辽宁经济发展起来了,那才叫逆天,那才叫没天理。
 

面对俄罗斯的崛起,反应最及时的就是英国,假如不是日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那今天统治世界的就是俄罗斯,而不是美国。
 
3、法国崛起。
 
拿破仑之伟大,不在于纵横欧洲,而是为什么拿破仑可以纵横欧洲?
 
法兰西血腥的大革命相当于中国的文革,类似于彼得大帝用皮鞭抽死自己的儿子,类似于亨利七世的宗教清洗,终于新的思想和既得利益者的被清洗,为拿破仑的崛起铺平了道路。拿破仑因为镇压反对派有力,而最终登上舞台,他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拿破仑热衷于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改革,最著名是于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了《拿破仑法典》,法典由拿破仑下令起草、制定的,许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基本上总结、归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基本原则、精髓。该法典最终成为大陆法体系,成为俾斯麦写《德国民法典》的基础,与亨利七世的英美法系并列。法国的崛起源于对传统文化的鞭笞和破坏。
 
4、德国崛起。

苦战胜于强耕。日本人的军国主义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1198年3月5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阿卡,应波兰讨伐异教徒的请求进入普鲁士地区。经过五十多年的屠杀,1285年,条顿骑士团最终征服普鲁士地区,迫使普鲁士人改信天主教。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自任普鲁士公爵。1809年拿破仑入侵,普鲁士公国国灭,条顿骑士团正式成为一个宗教慈善组织。条顿骑士团为了吸引外来移民,采取的经济政策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英国式的保守主义市场经济,他的具体措施就是自由市,充分利用了周边国家的人口红利。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普鲁士的日耳曼人。1740年腓特烈二世即位,在他20多年的铁腕统治下,普军人数由原先的7万人激增至20万,占全国人口9.4%,军费开支每年要花去政府全部预算的4/5。有人这样描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普鲁士的军械都是外购,于是腓特烈二世免税补贴发展军工,组建了总参谋部,发展了战争全民动员,都说俄罗斯是战斗的民族,我认为这个头衔普鲁士更加合适。随后是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对于普鲁士而言,国王的唯一作用就是战争。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一上任,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他鼓励国王:“既然我们迟早是要死的,能不能死得更体面一些?……陛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奋斗!”从此赢得了威廉对他的政策的坚决支持。建立了一个专制帝国,其统治基础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外加容克资产阶级,构建以务实作风和民族沙文主义为精神的现代德国。为统一德国,不惜让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对内休养生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了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的国家。对外谨慎用兵,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都是通过谈判桌来获得。德国从精神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二战后美苏虽然瓜分德国,但德国仍然还能够重新统一(欧洲历史上有多少国家消失就没有在出现过)。在自由市的经济基础上,对于城市普鲁士管理相对宽松,对于农村,普鲁士剥削农村发展城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容克资本。因为普鲁士需要军械,所以第一批现代化工业和中国类似都是师夷技长以制夷的军工。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外国移民普鲁士也是热烈欢迎,当法国迫害异教徒(新教)的时候,信奉新教的普鲁士热烈欢迎之,这也是普鲁士第一批手工业者。

德意志兰的人从来都不是爱好和平的人。俾斯麦上台后,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的意思是一个地区不同民族的雅利安人,没有民族的意思更不是地名,公元920年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改国家名称为德意志王国,德意志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形式出现,法俄1807年提尔西特合约,以易北河为界瓜分了德意志的土地,英、法、俄、这些国家之间虽然矛盾重重,但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惊人的一致就是绝不容许德意志统一。尽管德意志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统一了许久,面对德国不同的民族,席勒还一再的高呼德意志在那里?顺便扫个盲:德意志不是德国的意思(就像把中国叫瓷器一样),假如一定要牵强附会,德国人把德国叫德意志兰的,意思是德意志的土地(德意志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建国又短没有明显的国境概念,这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边境问题)。

罗马的强大和奴隶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整个德国就是一部专制的军事机器,1625年普鲁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天朝不一样的是农民起义被残酷的镇压了下去,等待农民的是更加残酷的统治。当德国剥削完最后一个农民,德国进入了现代化国家之列。与之相对应的是,普鲁士的容克集团多为贵族、地主、大商人出生,所以鲜闻贪污,行政效率极高。条顿骑士团为了吸引外来移民,采取的经济政策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英国式的保守主义市场经济,他的具体措施就是自由市,充分利用了周边国家的人口红利。在自由市的经济基础上,对于城市普鲁士管理相对宽松,对于农村普鲁士剥削农村发展城市。因为普鲁士需要军械,所以第一批现代化工业和中国类似都是师夷技长以制夷的军工。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外国移民普鲁士也是热烈欢迎,当法国迫害异教徒(新教)的时候,信奉新教的普鲁士热烈欢迎之,这也是普鲁士第一批手工业者。对于劳动力不足,普鲁士动用了大量的囚犯,这个并不是二战才有的,德国对人力资源有着特别的认识,原始资本积累都是带血的。

话说德国历史上就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国家,甚至没有统一的文化和制度,德意志的意思是日耳曼人(种)的土地,在德意志这个地区有两个强大的国家,他们分别是布鲁士和奥地利,他们都希望借船出海,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参与世界竞争和角逐。普鲁士的首相俾斯麦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纯熟的使用外交手段,利用英国光荣孤立,割地换取法国局外中立,与俄国达成准同盟,与意大利形成攻守同盟。一次次吞并周围小的国家和地区,等法国和英国反应过来,德国已经彪悍的无以复加,最终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奥地利则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利用奥斯曼对匈牙利的入侵,获取匈牙利贵族的支持,行成了奥匈二元帝国。俾斯麦在普法战争后,为了防止法国报复,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匈帝国、意大利形成复杂的同盟关系,达到了包围和孤立法国的目的。1888年3月9日,与俾斯麦共患难的威廉一世病逝,99天以后,威廉二世即位。蠢货就有蠢货的特征,他不甘心与首相分权,首相反对的他全部支持,比如说推翻他的统治,组建魏玛共和国的社会党人;他不甘心首相打压军部,给军部更多的权力和财力,乃至最后军部尾大不掉,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德意志的国家战略一直以外交为主,军事为辅,他上台后大肆扩充海陆军,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合理、有限的使用武力,他的铁血政策向全世界宣战;他也不甘心英国骑在他头上称霸海洋,他要打造自己的无敌舰队,虽然他需要维护的海外领地少的可怜;他还认为普法战争后法国割地太少,他向俄罗斯宣战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法国割让土地,并保持局外中立;他认为俄罗斯太贫弱根本不能称之为盟友,盟约到期后他懒的知会俄罗斯,他甚至认为假如他对俄罗斯宣战,英国、法国都不敢参与其中;可事实却是所有的事情都和他想的不一样。战后这两个自视甚高的帝国,一个被肢解,另外一个被削弱。法国要求把德意志也像奥匈帝国一样肢解,英国人却担心德意志被肢解后没人制约法国,这个时候德意志的命运不过是人家手下的小算盘,想存既存,想灭即灭。只是英国人没有想到德国的再次崛起,会把一个曾经的超级帝国拉下马来,并把几百年来人类建立的日不落秩序破坏的一干二净,否则德意志将在1918年11月11日将被英国毫不留情的肢解。作为战犯,曾经的威廉二世躲在没有引渡条约的荷兰,拒绝出庭受审,在那个无人问津的小城堡里度过自己无聊且悲惨的一生。
 
俾斯麦之后的德国,开始走下坡路,但德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强国,因为俾斯麦留下了《德国民法典》。
 
5、明治维新
 
讲明治维新前,我们先要讲倒幕运动,倒幕运动相当于彼得大帝用皮鞭抽死自己的儿子,类似于亨利七世的宗教清洗,法国大革命的既得利益者清洗,这才是问题最关键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洋务运动会最终失败的原因,道理很简单既得利益者的改革,势必不能与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相触动。中国的清王朝没有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为清朝的灭亡铺下了最后一块砖。
 
日本资本主义革命:黑船来航(1853)——安政大狱(1858)——樱田门事变(1860)——文久政变(1863)——池田屋事变(1864)——禁门之变(1864)——功山寺起义(1864)——四境战争(1866)——明治天皇登基(1867)——小御所会议(1867)——鸟羽、伏见之战(1868)——江户无血开城(1868)——北越战争(1868)——“奥羽越列藩同盟”瓦解(1868)——箱馆战争【五稜郭之战】(1868——1869)——西南战争(1877)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的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和维新政体书一起明确了日本走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