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佛教各宗派中为什么禅宗影响最大?

由于对佛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许多宗派。我国就有天台宗,贤首宗,唯识宗,禅宗,密宗,三论宗,心无宗,幻化宗,本无宗等等,而现在公认影响最大的宗派就是禅宗了。那么,为什么在我国禅宗会是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呢?
已邀请:

aragorn - Economist/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推荐来自: 罗璞 轻狂 亦可喜 氪星人 天子无情 Joey Right 何足道哉更多 »

谢邀。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以回答,毕竟自己学识尚浅。不过既然邀请,就班门弄斧,以我浅薄的佛学知识讨论一下。
 
其实佛教各宗派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禅宗。除去只有在西藏盛行的密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净土宗。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见面怎么打招呼?阿弥陀佛!这不就是净土宗倡导的「念佛成佛」吗?
 
特别是在民间,禅宗的义理并非一般大众能理解的,虽然禅宗的经典可能在八大宗派里面并不难。但是但凡信佛的人,都会生成自己念佛。所以真正影响最大的未必是禅宗,应该是净土宗。
 
为什么会有禅宗影响最大这个错觉呢?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文本,不管是诗词还是其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留下来的。注意文人这个群体,多数人不会以念佛为荣的。但是谈佛论道,倒是可以装一下逼。
 
实际上后世发展的所谓禅宗,并不是原汁原味的从印度传来的禅宗,而是与中国的玄学、老庄杂糅之后的一种混合产物。而禅宗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接着玄学的东风在文人之中盛行的。中国古代文人非常容易受到禅、玄学的影响,所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会给人以『禅宗最流行』的错觉。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入门的难易程度。
 
可以说禅宗是除了净土宗之外最容易「入门」的。一般人肯定不会讲律宗,要持戒,更何况居士不能看出家人的戒本,门槛高的要死,没有人会在律宗上较劲。而其他的,比如三论宗、唯识宗,说实话,门槛甚高。前者中观,后者唯识,不读个几百遍中论 百论 十二门论 瑜伽师地论 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跟别人讨论。
 
打个比方,律宗就像体育,身体不行的都被排除了;唯识宗就像是佛教中的数学,概念、逻辑之繁复,多数人也被排除了;三论宗就像物理,讲缘起性空真俗二谛,有点量子力学的意思,不熟悉文献还真讨论不起来;禅宗就像经济学,反正横说横有理,竖说竖有理,什么机锋 公案的搞一堆,甚至到最后都不说话了,开口就是错,别人云里雾里,你一巴掌打过来了;至于净土宗吗,有点像历史:背过就对了。
 
当然,以上只是玩笑。但不可否认的是,禅宗发展到后期有各种奇怪的现象,因为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到最后所谓的禅宗子弟本事没学会,暴力倒是挺熟络。
 
实际上早期的这些机锋公案都是有其佛学原理和背景的,奈何后代佛学没学好,歪门邪道都学了去。当然,从六祖慧能开始提倡「不立文字」开始,「文字般若」在禅宗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大家都记住了「不立文字」,以为「顿悟」就可以成佛,实际上根本就忘掉了「顿悟」的基础在哪里。
 
所以呢,现在那些复杂的宗派都只有一部分僧人和佛教研究者在研究了,真正流行的,也就是禅宗和净土宗,而净土宗更流行。现在的佛教要么干脆就是净土宗,要么禅宗寺庙,大多数也是禅净双修的。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道不远人 氪星人 天街小宇 Right 赵鹏飞 Evia AMTF更多 »

准确地说,应该是:为什么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
 
 
一、在佛教修行中,应该是净土宗流传最广,群众基础最深厚,因为净土宗法门简便易行、易于流传。
 
二、达摩祖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传人,是中国禅宗初祖。中国禅宗至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演变为5个流派: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
 
三、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成佛。只是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禀赋、不同的问题,而有不同的对治方法而已。
 
总起来说,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源头。中国禅宗≠印度禅宗,中国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是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之所以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简要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1.佛性心性化、人性化——不再高蹈虚无,直接和人生修养相关联。中国禅宗是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后的本土化产物。它把印度佛教抽象的本体——佛性,转变为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心人性。慧能大师的一首偈子最能说明:“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它认为,人心自性本来就是圆满具足的,所有修行最终都要落脚到心性上。而这也是宋明理学心性本体论的来源,是儒家学说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2.佛教人间化、生活化——不再远离生活。印度佛教,或者说传统佛教注重出世间法,出离世间来求解脱。而中国禅宗注重在世间求解脱,它把世间法与佛法统一起来,强调世间法就是佛法,做人就是做佛。传统佛教不务生产生活,而中国佛教务生产、重自力。比如,“公门里面好修行”,“烦恼即菩提”等等,兼具世间出世间的智慧。
 
3.注重自我自性和当下、现世——不是只有飘渺的来生。由佛菩萨度,到自性自度;由经典教育,到不立文字;由静坐参禅,到立地顿悟;由来生来世,到当下现世。
 
4.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佛学与禅宗中国化。中国禅宗已经不是印度禅宗。学界普遍认为,真正的佛学在中国,大乘佛教在中国,佛学已经在印度灭亡了。现在,印度的主流宗教也不是佛教了。之所以是这种状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的融合发展有关。禅宗主张“自性具足,见性成佛”,把中国传统的天人观、自然主义、平等思想、心性修养、自由观念全部打成一片了,凸显了人的独立性。个人以为,这是禅宗的殊胜之处,也是佛学能在中国取得深远发展的重要原因。
 
 
 
 

nagasri - 学渣一枚

推荐来自: Joey

    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政治因素也是其中之一。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法难”——三五一宗灭佛事件,其中唐代武宗灭佛,对其他佛教宗派的打击远比禅宗要大。因为禅宗南宗一系主张顿悟成佛,不立文字,因此焚毁经书对其他重视经教的宗派而言,影响太大,往往很难恢复。比如天台宗,一直到宋代由日本和高丽的天台宗僧人传回本宗典籍,才使得台宗得以复兴。
    另外禅宗主张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很多禅师在深山建立丛林,自己开垦土地,自给自足。灭佛运动对于那些依赖政府、富商、信众支持,拥有大量寺产的宗派而言,影响很大,可是对于禅宗而言,所受冲击就不会那么致命。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军中缺饷。他采纳建议,开放度僧发度牒,通过收取香水钱充作军费,最后成功收复二京。在这过程中,禅宗神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禅宗(南宗)也得到了官方的扶持,对于禅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至于禅宗的修行特色方面利于其广泛传播,前面的答案已经提到了,就不多说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