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吗?

已邀请:
是的。
 
可能有人听说过古代票号应付挤兑的情况。
以前的有钱人会把钱存在票号,一旦听说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如票号要换老板啦,哪儿巨亏啦,后台要倒了之类的,就会有人觉得不放心,要去票号取钱。如果同时取钱的人多了,票号的现金又不够,就会形成挤兑。
挤兑对票号是个很严重的事故,票号本来资产雄厚,可能这个有个一排房子、那边有一堆产业,慢慢的处置这些产业来还款肯定没问题。但是要短期内掏出一大笔现金就很困难,如果一定要掏,就必须把房子车子产业什么的都快速打折处理掉,损失很非常大,甚至本来赚钱的买卖也会变成赔钱。
所以挤兑是票号一定要避免的事情,在挤兑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把这个苗头掐掉。
具体怎么掐呢,千万不能说“我的现金不够了,请你们回去先休息十五分钟,过会儿再来取。”更不能说“我的现金已经付完了,今天咱们休息,明天请早。”这就完蛋了。一旦人们意识到票号的资金很紧张、自己的钱可能取不出来的时候,就会更加恐慌,会更加拼命的去取钱,造成更严重的挤兑。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在柜台后面高高的码一摞现金(在古代应该是银子),越多越好。随来随取,要取多少取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完钱之后大家回去一说,XX票号的银子一大堆,看来是没问题,剩下的人就不去取钱了,挤兑才会自然平息。
 
票号挤兑是很原始但也很典型的例子:在金融市场上,中止交易不但不能拯救市场,反而可能加速信心崩溃。恢复信心才能拯救市场。
 
回到股市和熔断上来。
熔断就是中止交易,中止交易的后果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钱可能要套在股市了,于是引发更严重的卖出趋势,进一步触发熔断。在市场有信心、形势看好的时候,熔断机制是股市刹车,但是在市场信心疲软、形势看跌的时候,熔断机制很容易变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挤兑加速器。特别是熔断的触发线又定的这么低,很容易就达到了。
 
熔断机制可以用,但是熔断线应该不适合定这么低,监管机构也应该争取熔断之后再做一点什么来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让市场惨绿的停在那儿。否则市场第二天肯定还是非常难看,甚至更难看。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