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比如你是体制拥护者,认为体制创造了这许多年的经济奇迹,它是有功的;
比如你是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社会就应该平等,就应该搞共产主义那一套;
比如你是当今的拥护者,认为当今是千古一帝,非常圣明,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带头大哥;
比如你是体制的批评者,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必须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放开自由,适度民主;
比如你是反贼,认为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搭。
那么你究竟是持哪个政治立场呢?为什么?
比如你是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社会就应该平等,就应该搞共产主义那一套;
比如你是当今的拥护者,认为当今是千古一帝,非常圣明,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带头大哥;
比如你是体制的批评者,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必须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放开自由,适度民主;
比如你是反贼,认为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搭。
那么你究竟是持哪个政治立场呢?为什么?
7 个回答
笑町 - 观点越多样,真理越清晰
推荐来自: 伟强 、Magica1 、目目老师 、道不远人 、伍吴列
我相信等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时,必然绕不开两点。
一是自己的出身,或者说自己的过去。无论是爱是恨,不认真对待它,不去思考明白,立场则无法稳固,随时都有动摇的危机。
二是自己的本心。从学校也好,网络也好,书籍也好,人都是不停的接收观点。而接收得多了,经过对比和筛选,心中自然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观点,不再轻易动摇。人立场必然不会违背自己心中相信的东西。
现下嘛,想要正面回答问题,我还远远没有足够的积累。抛砖引玉了。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Joey 、伟强 、东方既白 、口服液
除此之外,个人利益也会严重影响立场。
真正谈得上坚定的立场,可以说是信仰了。比如说题目中提到的共产主义,其实不仅仅是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再比如说,爱国是政治立场嘛?其实也很难说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甚至你会发现,有时候两个爱国者可能会严重对立,互相指责对方,互扣帽子。
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欧美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是受到很多国人极度青睐的。而且,崇洋媚外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坦率来说,是吸收了不少糟粕的。那个时候我是时不时会为中国的很多现象辩护的。
但是,到了最近几年,伴随中国国力提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国人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盲目自大,极度贬低欧美国家的一切。我倒是会时不时感叹欧美在有些方面做的还真不错。
其实,我个人而言,没那么崇尚欧美,也没那么“文化自信”。所以,估计在前期,我可能会被别人说是五毛,现在又可能会被说是美分。其实,我想说我一直就是这样,在我看来,摆正自己位置,不卑不亢,学习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就可以了。
拿题目中提到的几种立场来说,开放民主(务实发展经济基础)是必须的,共产主义(生产力充足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实现平等公正)则是长远的目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水心 - 毛粉 马克思主义者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亦可喜 、生生不息
润之,你还有多少惊喜是人民群众不知道的。
甚至他年幼的时候因为《三国演义》是正史拿起板凳和小朋友们干架我现在也是跟亲妈粉一样的。
我相信如果润之还在这个世界的话,一定也会吸取其他的一些经济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多少钱就大概或许可能很大程度上会采取怎样的经济模式。润之在位期间或许有一些过分追求公平的嫌疑,这本质上比较逆天,有种“失道寡助鸣人佐助”的味道,意思就是哪怕你再有写嫌疑小说的才华你也应该被闭麦不准开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现在来看很难去评价那个时代到底有多少能让人多巴胺爆表的文艺文化产品。
但是润之自己本身是很喜欢李小龙的。润之也是李小龙的头号粉丝。
我相信文化产业会一步步放开。文化艺术都是很迷人的事情。所以很多文艺工作者应该和很多事情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唱歌跳舞的人就不要管”钓鱼岛是不是中国的“。文化部分涉及到一种细微的美。其实现在的文化管制有种爹味,上来就扣一顶大帽子,比如圣诞节就是崇洋媚外,什么八大菜系陕西哪里有这样的,包括对正宗的划定。殊不知文化本身就是互相融合和交流的。自信发展互相交流文化本身就是互相冲突但又能给人带来归属感的事物。不妨包容一点。如果穿越回唐朝没有玉米吃是显而易见的。
润之在他的很多作品里,包括点评里都会有很多细的区分。润之这个人看起来很偏激又很自信,但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估计都会觉得他人生的前半部分可能都是非常执拗偏激固执顽固极端的,张国焘劝他给钱,中共一大迷路事件,是的泽东在那个关键时刻迷路,貌似是个路痴,然后在国民党当喉舌,他的工资条还在台北好好保存,后来被捕贿赂看守的士兵,青年时期身上的痞气逐渐开始显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润之为中心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出奇兵应该算是全球军事上的极为经典的走位,LOL有这种估计可以拿全球冠军的那种。
不知道比敦刻尔克高明到哪里去了。
会投降的将军才是会打仗的啊。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样的。一个稳定的社会系统在统治上是大概率上避免矛盾的,所以经济基础非常稳定,国家才会有更好的税收,所以我们在这样的“治国理念"领导下,几乎百分之百的小孩在二十五岁左右的时间都会后悔过自己以前不是特别乖,都长成了规规矩矩地需要找工作的物种。
谁不是呢?
政治是什么,在我来看,政治就是一种让很多人生活的好的策略?所以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是个什么态度,是怎么做的,在那件事上是什么态度,怎么做的。对什么事情都当个老好人是绝大多数鸡汤的态度,不是润之的意思。厚黑学没有阳谋来的酣畅淋漓。所以在我来看,绝大多数人神话一个人,神话丘吉尔,神话毛泽东,本质上是不准确的,说的严格点,这样的神话是不正确的。学习确实应该像润之学习。在我看来人是不应该去成神的,一个优点太多的人会因为小瑕疵而可爱,所谓的杂家,有时候也只是一名好的传播者而已,并没有特别卓越的贡献。专精者,比如物理学家,好像有时候很清贫,但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物理学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为文学家或者老师。
所以政治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艺术。
如果在办公室啊之类的地方搞政治,没有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搞这个政治就是非常失败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过很多语焉不详的很失败的东西。第一就是很多鸡汤,从一个正确的故事里得出一个错误的谬论,然后用错误的谬论去验证生活中很多发生的事故,又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这就是瞎扯。另外一种偷梁换柱,你如果说一个作家怎么屁股不对,他会说这个作家在台湾出国签证能搞的不错。
再比如舔狗终将应有尽有。
所以润之的很多话里直接套用非常不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舔别人之前不调查吗?
毛选这五本书其实不是在长征期间写的,这本书是国内老毛的毛粉子们编纂,编纂完了以后给他看他继续修改,再编纂,给刚学会写字认字的人看的, 所以通俗易懂,比现在需要自己开悟的所谓狗屁文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本书适用于很多突发情况,比如遇到电信诈骗以及任何所谓”气场“上的逼迫,导致你焦虑的事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同时这本书的团结部分就一阵见血,你们看现在的很多人,开口就是杠,没有买过加拿大鹅的人就没有资格说加拿大鹅没有波司登暖和。虽然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这种话语体系会打消很多人的自信,真正会说话的都会说”这是羽绒服,就是鹅,鸭子的羽毛填充的衣服,没什么都是营销“
调查不够。鹅羽绒服部分也都是鸭绒。所以其实也是有发言权的,官网看水洗标也算是调查。
还有很多男性在生活中并没有团结女性更好的抚养子女的。并不是指所有男性,女性也有自己的纰漏,有些女的就太过于勤勤恳恳了,不告诉男人应该怎么去给小孩换尿布。
毛选太好用了,只要你去套,你完全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给了你一个大致的判断,而且语言平易近人,让你越看越自信,越看越爽,越用越爽,一直用一直爽。看的过程中不会有”哎呀我是个傻子“这样的情绪,如果有的话,那也是”我真傻,真的,我为什么不早看“。
政治立场当然是无数次被鸡汤坑了以后形成的。
忠言往往好用。不好听是因为你不会说。上来就指责别人”骄奢淫逸“,和”我们休息一下继续干,你这不是放弃你这是休息“哪个更好?
但是对待反社会人格就不需要这样劝告了,看到这个答案的一般人都能识别出来。
又瞎跑题。
雨灯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伍吴列
我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源自于学习中国古代哲学,这很有意思,尤其是在讨论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命题里,也即我们传统说的阴阳对立,包括我学习古代文学,比如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里阐述“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一段论述,以及研究书法史魏晋南北朝书法自觉以来形成的“北碑南帖”的相峙局面,还有质妍之辨之类的话题,再扩大到更多艺术层面,比如留存的建筑风格,北方亦多刚朴庄严,南方多秀茂流丽……
我记得我当年还在研究诗学的时候,也深深地着眼于诗学中的对立元素以及言意之辨的哲学思考,我得出过一个重要的结论——诗学的最终是哲学。诗歌也是很多对立的元素起到很复杂的作用,譬如用语的虚实,如《四溟诗话》里提到,用虚字用得好则“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用得不好则“柔弱缓散,不复可振”,大抵虚字多则偏情致,实字多则偏景状,由此则又引出情、景的对立,“景多则堆垛,情多则闇弱”,但是又不会绝对,也有用虚字而写实,用实字而写虚,这便是阴阳对立又互生互变,,,类似的对立还有很多,比如显、隐,隔、不隔,还比如严沧浪所谓的“优游不破”和“沉着痛快”更是从整体风貌去概括,和魏征关于文学的阐述不谋而合……
扯得有些远了……
在后来学习诗学和哲学的一些内容时,我有一些关于阴阳对立的疑问不解,便去问我父亲,古人把阴阳的概念提出来,并且阐述这里面的关系和转变,有没有一种方法,能用阴阳去概括万物,用阴阳的规律去解释万物的变化?
我父亲很轻描淡写地说,你不能用阴阳概括万物,因为万物都包含阴阳。
我先是一怔,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说,譬如水和火,你可能会惯性地以为水应该是阴而火应该是阳——然而,按照传统的阴阳理论,实际上水是分壬癸水,壬水属阳而癸水属阴,同样火分丙丁火,丙火属阳丁火属阴……
我彻底悟了——中国传统哲学看待事物早就已经观察到了任何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哲学思考以及方法论,则是针对这一种辩证关系去开展。
文学里的言意之辨、书法的质妍之辨,哲学的体用之辨刷地在我脑海里回荡,于是我又去翻易经,道德经,再去看中国古代哲学,再去重新思考。
后来我又反复思考“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里讲事物发展的转化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讲明了就是物极必反,包括后来的孟子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太熟悉了,却不一定思考到这里面的很多内涵。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往往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筚路蓝缕一步步创造辉煌,有能在极端优渥的环境里丧失信念堕落毁灭,千百年来总有太多历史反复印证……
但是老子的思想我并不能完全接受,他看透了这个规律,也将此视作万物最终极的规律,就像生老病死,就像一棵树从幼苗到大树再到死亡,万物的发展总是衰弱向强大,强大向衰弱的转变和循环,面对这个规律,他的选择是完全的被动顺应,他认为当事物处在弱势、低态时是最积极的状态,因为这个状态只会超积极发展,因此他讲无为,他讲小国寡民是最好状态……
所以这一点我不认同,所以我又去参考别的思想,于是我在《中庸》里找到了答案。
现在很多人对中庸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中庸并不意味着平庸消极、明哲保身,相反,中庸是积极进取,调和矛盾。历史上很多软弱无能之人拿中庸当做自己软弱的托辞和挡箭牌,让这个伟大的智慧蒙上了很大的误解。
中庸是积极进取的,是灵活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事物的矛盾分析出来,然后针对矛盾,用中间适用的方法去解决,不是简单的折衷,而是灵活取舍。大禹谟里面讲“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是这个意思。
再具体到如何执中,如何调和、取舍,应该掌握什么原则,于是我进一步思考,便发现,中庸的“执中”是紧随那个“两”的,即矛盾的现实情况如何,便相应灵活地执——这不就是从实际出发吗?这不就是实事求是吗?
我又悟了!
这其实也就类似于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它首先强调人们对现实实际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再去通过抓其中的矛盾,从而进一步适应现实,甚至于改造现实。这其中的基础,也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所以在同时通过对毛选,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入学习,我更进一步巩固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也一直认为这套思想,它首先对现实的把握是很准确的,同时,它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化解矛盾所采取的方式,也是相对适宜的。
近些年还在反反复复读,而且同时每次再重温又总会有知新的就是毛选了。这其中从对现实的认识,到对矛盾的分析,再到对实践的指导,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智慧和伟大的思想。
再回到问题所特指的政治立场,我想应该很清晰了,所谓的立场并不是什么“皈依”,我想或许更应该是一种“选择”或“取舍”。
我其实个人挺不太喜欢现在网络上一些“键政”圈子喜欢把人划分左右的论调,正如我一开始说的,你不能把人单纯放在某个盒子里,人都是复杂的,可能在针对这一命题会偏左,再面对另一命题或许又偏右,不应该是左右概括人,而应该是人的思想包含左右,甚至于更多……
再上升到整个社会,那便会更加复杂,所以一切的基础,也应当是建立在对社会的现实认知的基础之上,只有对现实有了精准把握,矛盾才会显现。人们对于立场的争议,对于观念的碰撞,其矛盾主要在哪些层面,其实有时候往往不一定在于人意识里面固有的立场矛盾,更多其实还是现实的客观利益而已。
所以有时候我们去判断一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是要通过其个人思想意识来观察,有时候就看其现实的利益关系就能很清晰判断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看网络上很多人说“屁股决定脑袋”或“屁股决定立场”,也是不无道理的,说一个人的意识有问题立场不正,是“屁股歪了”,也是一定程度上从根本利益关系上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所以我们在讨论、甚至于是拷问自己的立场时,是不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我们自身现实利益的影响,我想或多或少会的,所以更多时候我意识上也不太刻意去寻求所谓的立场,更多可能类似于一种选择、取舍。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伟强 、Joey
简单来说,我的政治立场,总是跟我的价值观改变
年轻的时候是个赤果果的左派
现在读了经济学的书籍,
认为纯天然的存在阶级问题,
也认为人为可以修改社会问题,例如:教育公平
修改成泛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
目目老师 - 话痨总爱凑一嘴,知乎目目老师,贴吧目标唱好小情歌(现在也是目目老师),头条目目教唱歌,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目目叔叔
推荐来自: Joey 、笑町
那些年贴吧还没没落到如今的田地,属于类似回归后十年间的香港那个级别的繁荣程度。
当时主要是跟大家回帖讨论,和追看漫画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到我已经没回到那兔吧的时候,这部条漫早已做成动画,现在有三季。漫画的主要素材是网络发帖连载的名为《小白兔的光荣往事》的小说(以论坛长贴模式连载)。那年那兔那些事吧下文简称那兔吧。
故事内容主要是以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替代了国家,类似日本的动漫作品《黑塔利亚》,并且以此模式来回顾近代历史。当然我一直都是铁五毛,小时候的事情我也说不上来,但是这个吧也是坚定了我的看法。
当时的网络环境是,更多的人年轻的时候是美分,后来慢慢会变成五毛。
说说国内的情况,比较常见的三个立场是美分,五毛和果粉。
美分是拥护美国的人,五毛是拥护tg的人,果粉不是喜欢苹果的用户,而是支持国民党的人。
五毛的典故出自民国时期有人以低价请当时的大学生在报纸发文支持执政党的事件。由于我国长期在网络和各个媒体舆论战中占据下风,也因为西方媒体一直打压、妖魔化中国,所以支持中国是一种需要发工资才能合理化的行为。以此概念引申出自干五的新概念,自干五一般语境下是指自带干粮的五毛,也就是说我没收钱,我就是挺中国。我对这个概念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就是本来就不需要收钱,我是自带干货的五毛,我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本来就应该挺中国。
当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还不能做到真的很顺畅地甩一大堆干货去论证自己为什么是五毛。
但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年看那兔吧有人说过,这属于拾人牙慧,我经常做这事情。
准确地说是吧友听一位俄罗斯人说的,一个人只要但凡稍微认真了解过自己国家的历史,那么一定说不出恨自己国家的话。当时我深受撼动,这才是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吧。
这段话也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是五毛,因为我虽然读书的时候近代史学的不好,但是后来我了解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做了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受到过什么样的欺辱和压迫,我们应该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一些努力。
所以说我爱我的国家,我的理想写在论道,名为开启民智。这个说法很中二,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我做了很多的妥协,我没那些高知分子那么博闻强识,所以我只能深耕一个领域,至少让大家别在声乐这块被割韭菜,我认为缩小到这个程度的开启民智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还有就是不看过程只看疗效,就像我买一个手机并不关心你的手机是怎么造出来的,我只关心这个手机是不是好用。如果不好用你跟我说过程是没有用的。
还有就是拒绝画饼,就像我对投资没兴趣一样。投资本质就是赌博,还有很多连赌博都不是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