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圆月超人 - 搞互联网做公益,中间花了点时间背包走过全国,就酱
推荐来自: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 个回答
圆月超人 - 搞互联网做公益,中间花了点时间背包走过全国,就酱
推荐来自:
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反对用暴力去解决,暴力永远是无能的表现,无论是态度、言语、还是肢体。
首先,分析孩子为什么会不听从规则。是因为他内在的原因?还是因为外部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行为都不是无端发生的,作为成人应该去敏锐的捕捉这些细节。
第二,是要重述规则,完整的规则应该具有,进入条件,工作流程,退出条件等几个要素,比如小组外的孩子打闹影响小组,那这个用进入条件,比如说你不是我们组的孩子,请不要干扰我们。如果组内的孩子在其他人讲话的时候插嘴,应该重述规则(工作流程),不认同规则的甚至可以让他选择,退出小组或者遵守规则。
第三,在事后要去呈现问题,让孩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其实成年人的交流也经常有很多问题,作为经验更丰富的长辈,应该帮助他们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比如在发言停下来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们,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所有人各自呈现刚才的情境,同时让捣乱的孩子也描述情境,理论上应该呈现多个角度的观察。比如捣乱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被孤立,被忽略,或者可能和其他人有冲突;直接与其冲突的孩子可能有很多的理由,比如捣乱孩子扰乱秩序;旁观者可能会站在小组秩序的角度上去评论。
然后,要进行反馈的操作,让孩子们相互去陈述自己在面对发生的事情时的情绪。比如捣乱的孩子会说,我感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是大家不接受,我很愤怒。比如对立的孩子会说,我感觉捣乱的孩子非常不礼貌,这让我很不满。或者其他旁观的孩子说,我发言被打断,我很伤心或很无奈。同时让被陈述的人接收到这些信息。
最后,应该将责任交给小组内所有孩子去承担。比如,XXX捣乱我们应该怎么做。有时候会遇到极端的情况,小组认为应该驱逐捣乱的孩子。这时候可以添加限制性条件,比如,我们如何让所有的成员都很好的留在小组,同时解决这个问题。
冲突是调节人和人关系的一个机会,情绪表达的失效,是中国人最容易犯的问题。一般我们身边的人由于不善于表达情绪,反而可能将情绪融入对话、动作中,虽然我们嘴上不承认,但是对方是可以明显感到的。这样的沟通缺失,直接导致了暴力行为,而且我们还将情绪带入到工作过程中,影响了我们和他人的协作。作为孩子,更需要反复练习去表述情绪,取得对方的理解,才能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完成协作的目的。
对孩子施加暴力,会让他习惯于暴力,对孩子有更多耐心,会让他更有耐心。现代社会要在一个庞大的分工体系下协作,良好的人与人的沟通是一切的基础。作为教育者,更要明白这个东西的重要性。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