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经济学的大前提不一定正确,那研究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默认全部是理性人是经济学的前提,既然前提与事实不符,那其意义何在?// 博弈论也是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NICK_

这是所有社会科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出现一种适应当时当地的新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那个时候的主要社会现象。

但,在总体趋势上,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社会理论的解释能力——都是不断下降的。当时过境迁之后,社会生活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现象和问题,是原来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这时,整个社会都会呼唤一个新的理论、新的解释框架。所以,这几年行为经济学、复杂世界观、社会演化理论的风生水起——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必然。当今世界,在几十年全球化之后,正处在一个旧理论不断失效、新理论还在萌芽的混乱失序时期。

引用赵汀阳在《一神论的影子》中一段话吧:社会科学,往往对仅存在于理论中的事物解释得很好,却无法很好解释存在于生活中的现实事物。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非常成功地甚至精彩地解释了仅存在于理论条件下的实验性情境和案例,而不是生活现实。社会科学家就像编造故事一样用数字、公式、模式去解释事物,但与历史、经验、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问题相去甚远。

这些理论——本质上就是一种世界观哲学框架下的叙事方式,就是——讲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很强势的一神论哲学现代公共知识面前,这些知识中产生的一些理论,是人们唯一的选项,没有其他。

当今旧理论,基本都是建基在一神论的理性必然性和人本自我主义哲学观之上的,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途径对世界渗透和影响。全球化交融带来的多元化冲突和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促使人们去思考和质疑原来的一元世界观。

就像凯恩斯和哈耶克,哪个是唯一确定的正确?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有些人会把两人的理论都当成工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使用。

其实,不仅经济学的大前提在崩塌,实际上甚至整个世界观的哲学框架都在摇摇欲坠。这时候,研究和重塑各门学科,或许意义更大——这种意义会体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而不是一时半会能看清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研究这些通用的工具,可以知道当前人们是怎么想的,能帮助你讲好你自己的故事,或者不被人忽悠。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