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蛋清 、墨非白
当一个人讲出“凡人皆有一死”时,说明他已历经痛苦,等待千面之神死亡的恩赐。这个恩赐需要凡人终其一生侍奉神明,不分高低贵贱,这也就是“凡人皆需侍奉”。
说完,他转过身,驼着背返回宴会大厅,嘴里还哼着一首爱情小调。当他打开门的一刹那,室内的灯光将他的背影清楚地洒在庭院中。就在那一瞬间,提利昂兰尼斯特的身影宛如帝王般昂首挺立。
提利昂是为数不多还活着的能治理好这个国家的人之一,他有头脑也有意愿。 他即使很小的个子,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已经切换域名为lundao.pub
1 个回答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蛋清 、墨非白
在原回答中,主要想说明马丁通过提利昂这个角色,想传达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提利昂身上能体现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感觉没有说明白、没有说透彻。故在此,借用一些理论,尝试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创造了“千面之神”这个意象。
马丁用这个意象到底想表达什么内容?
这个意象表达了马丁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们知道,神话学的祖师爷约瑟夫•坎贝尔有一本举世闻名的著作《千面英雄》。坎贝尔研究了全世界所有民族、宗教的神话,最终发现都是相似的,都是英雄的冒险,都遵循同一个模式,由此提出了“神话原型”的概念。所谓“千面英雄”,虽然有一千张面孔,但从内核上来讲,在人心人性和故事模式上都是同一个原型、同一个套路。
坎贝尔的神话思想来自于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人类几万年来形成的、每个人出生时与生俱来的潜意识,几乎是人类所有社会行为的最深层原动力和逻辑起点,这是人类的文化原力。这种原型意象,在人类的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反复出现,是人类躲不开、绕不过的心灵反射。
《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的力量是宇宙的原力。“原力觉醒”就是那种深入人类灵魂与骨髓中的原初力量的觉醒。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无论美貌还是丑陋,无论高大威猛还是娇小孱弱,其内在灵魂里都有着同样的原始追求与渴望。当历经痛苦,感受与觉悟人生尘世后,终于体味到“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的切肤滋味后,就可以等待千面之神死亡的恩赐了。“凡人皆有一死”,死亡不是悲剧,而是对于人类的恩赐。
提利昂、雪诺、龙女、珊莎……等等这些角色,莫不都是如此。他们的经历,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理念和观点——虽身处不同的情境,但在内心里、灵魂里过得都是同一种人生,只是体会深浅不同而已。我们为提利昂鸣不平、为其遭遇而感慨。这些经历或者遭遇,既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有一天,当你体会到这样的感受时,实际上是拥有了最深刻的蜕变——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荣辱成败,你都将拥有宠辱不惊的从容人生。
————以下为原回答——————
个人观点是,提利昂这个角色的重要意义在于两点。
一是集中传达与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作品主题意图。二是这个角色是整个作品的重要平衡点,是剧情里众多人性与神性、文明与野蛮、残酷与温情、智慧与愚钝、善与恶、成与败的展现点、转换点、推动点。
马丁爷爷是一个横跨多种领域并取得成功的作家和编剧。像马丁爷爷这样的大牛,一辈子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心中仍怀有一个梦想、一个过不去的坎——他要给世界留下一部集大成之作,以此来作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阐释,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高峰性总结。这个是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问题就来了:马丁爷爷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呢?世态炎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芸芸众生体味各异,世界真理众说纷纭,所以“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的优秀文学作品才总是闪烁着动人心魄的光辉。马丁爷爷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饱含了他一生方方面面的体悟,个中滋味自然非一言所能尽的。作为读者,我们只能从其作品中去慢慢咂摸体味,爬梳点蛛丝马迹来聊以自慰罢了。
根据前六季的剧情,我个人的理解是:虽然这是一个贵族、平民、奴隶架构的社会,但到处渗透了人人平等、追求自由、抗争命运、摆脱世俗藩篱和固有束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于人性之恶、对于世俗权威、对于狂妄自大、对于权力和宗教乃至于世间一切的无情嘲讽,并对人生悲苦的超越解脱之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最为集中的一句话就是: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如果有一天,你体味过“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的滋味时,可能对这句话就会有一点点切肤之感了。原剧中对这句话是这么解释的:
马丁爷爷所认为的“神明”,在他心目中具体是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更愿意理解为“人生的真理、佛陀的悟道”等等大智慧。要想获得这些天地之道大智慧,不分高低贵贱,都要经历痛苦,最终才能知行合一,从容地走向死亡。侍奉的过程,就是经历的过程——怀诚、敬之心去经历、去体悟,在这个人心荒芜的残酷世界上,我们的归属和救赎在哪里?但这些话,像我这么说出来,就太无聊寡淡、无人听闻了。但是,如果通过精彩故事能展现出来,就一定容易引发震撼和共鸣。
那么,提利昂这个角色是怎么体现剧情设定的主题的,又是如何展现、转换、推动剧情的呢?
提利昂这个角色:出身贵族却天生侏儒,衣食无忧却备受蔑视,纵情狂欢却酷爱读书,放荡不羁却胸藏经纶,杀父弑母却至情至义。他是混世魔王,却又是国王之手;他是人群中的侏儒,但却是兰尼斯特家唯一的巨人。这些无数的悖谬、反差、对比,在马丁爷爷的笔下,和谐自然地统合于提利昂一身(拓展话题是: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铺垫了提利昂性格命运的必然性,马丁爷爷写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这里暂且不论)。
这个角色,像珊莎、琼恩、龙女一样,经历了无数磨难,抛弃了无数幻想,一步步成长为逐鹿天下的重要人物。他被几乎所有人背叛,连至亲之人、至爱之人都随时将他抛弃,就连危难之际一力担当救了君临而立下大功之后,瞬息之间又被排挤出核心权力。他的人生,可谓是将世间所有的黑暗、挫折和痛苦都品尝、体味了一个遍。提利昂在这个虚伪荒芜、争名夺利的世界上,连寻觅一丝温情都不得。
这样一个人物,却是马丁爷爷倾注了大爱的一个角色。举二例为证:
1.提利昂在临冬城晚宴期间,跑到外面和因私生子身份而暗自伤怀的琼恩谈心时说:“小子,请记住,虽然全天下的侏儒都可能被视为私生子,私生子却不见得要被人视为侏儒。”接着,马丁爷爷描写道:
2.剧中瓦里斯是这样评价提利昂的:
看看看看,这不是真爱,哪里还有真爱。这份真爱里,应该包含了马丁老爷子对世界荒谬最深彻的描摹。君不见,这个小恶魔,被龙女授予“国王之手”的时候,那个表情。
前六季剧情结束,整个作品中的重要人物正在呼之欲出——全是一帮子经历了变态非人折磨的角色。他们正在开始真正走上舞台,开始着手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不知道马丁老爷子最初塑造这个角色时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就连作者也不知道一个人物的意义是什么;往往到作品的后面,人物的发展会慢慢脱离了作者原来的设置,人物跟着主题思想、跟着剧情走向,有了自己的性格和轨迹自主能力。而提利昂有了其身世、经历的最初设定之后,他这个角色在纷乱的权力游戏中既有随波逐流又有自主沉浮,在很多地方展现了马丁的三观,推动了其他角色的转变,也推动了剧情转换。厉害之处在于,马丁爷爷把这些地方处理得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至于其他,可能要等到老爷子全部写完才能知道真正的答案。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答:答案是开放的,答案在每个人自己心里、在每个人的每一个脚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