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一地理解「强者恒强」和「兴盛交替」?

最近被提的很多的是强者恒强,比如美国,比如国内的阶级分化,寒门难再出贵子,等等言论,大意是先发优势越来越不容易超越。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物极必反,山水轮流转,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如同教父十年未遇敌手也会放松警惕被暗杀,历代帝王家族总会崩溃,这似乎并不符合强者越强的道理。

到底如何统一的理解这两个大道呢?
已邀请:

陈绍棠 -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推荐来自: asayahaku 不老实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澄清一个谣言,那就是中国阶级分化寒门难出贵子谣言
 
以下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
了解一下背景,2011-2014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比表

 
人口比表很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人口从2011年至2014年降低3.5个百分点,这是全国的统计数据,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城市圈的城镇化速度更加迅速。如果不出预料,这种谣言还会继续很久,毕竟城镇化依然是政府工作重点,城镇化水平越高,所谓的“寒门出不了贵子”会越多人提起。
 
而某些专家拿着一两所大学的招生数据就开始瞎胡说,按照我国学籍政策照顾本地学生的情况,清北附近的城市化比率增长都没有考虑到,就开始瞎说某某年几十个新生就几个是农村的,所以农村就如何如何。从几十个不随机也不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来导出中国整个国家如何如何的这种论调。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正题开始分割线……………………………………………………………
 

 默默地掏出考研政治复习提纲来一发论述题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所谓的“强者恒强”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产生的一种误会,是一个不成立的主张。
  举个例子,经常见某些事业单位的人吐槽农村人如何如何会钻营亦或如何如何py交易,而当你问及他们所说的农村人到底有几个或者从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会发现往往是“隔壁张三给我说他们单位的新来的副主任”“对门李四给我说他们部门来的新科长”。这从根本上和从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某年新生农村人口比率就推断出某种能够让舆论爆炸的没有任何道理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简言之,没有大规模的统计或者有科学性的抽样统计谁也没有权利从整个国家的层面说出不出什么贵子。而就“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言,没有合理的论据的主张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反驳,毕竟它原来就不成立。
  抛开小道理,从大道理的层面来看,强者恒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静止是相对”这一基本原理。强和弱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果只存在单一的状态,也即离开了弱,强就没有了意义,同理,离开了强,弱也同样没有意义。
  兴盛交替从来都是永恒的。
  兴盛交替从来都是永恒的,盛和衰也是相对的,是互相转化的,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所说的“运动是绝对的”,这个没必要解释,马克思也说的很清楚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