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识的人有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孩子的 也有三十多还没有男朋友的
我见过为了一个男人从16岁开始生了两个儿子最后还是离婚的
我一个堂姐告诉我女人天生就是传宗接代 所以她觉得结婚是为了生孩子
还有一个说结果是因为人都是孤独的 身边的人都找到伴 就没人会跟你玩了 所以你要找一个人跟你一起玩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关于婚姻的本质,现代年轻一代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人都懂。我就来讲几个真实故事吧。
 
1.一个做保险的漂亮小姑娘,大概95后左右吧,情商啊,社会阅历啊,都很懂,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客户的生日到了,她会给人家订好蛋糕什么的送去。有的客户说我自己都忘了这事了。她嫁给了一个家境挺好的人家,有一天发现老公在外面有私生子,每个月老公都要给孩子一笔钱。——这是一种婚姻状况,当然不是普遍的,但她的想法挺普遍的,那就是,只要他们的小家庭生活能维持不出现问题就行了。(这个想法,是我猜的——根据她的一些做法、说法。)
 
2.一个接近90后的男孩子,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老婆。按说婚后生活应该按部就班了,该干嘛干嘛去了。而他呢,把老婆晾在家里,然后跑去追求别的女人——不是逢场作戏,是那种真的追求。而他老婆,就整天在朋友圈里晒幽怨。这是我听一个年轻朋友讲的事。这蛮有意思的。你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我们只能猜,然后给出各种我们自以为的理由。
 
3.第一个80后女人的故事。一个80后嫁给了一个再婚的老公,老公有事业有孩子,她也经营着老公的一家店,在做一个品牌,在南方他们那个圈子里还做得挺好。她就想了一两年,然后决定不要孩子了。每天一大帮朋友喝喝茶喝喝酒,生活过得蛮开心的。老公也整天在外面忙应酬,经常不在家。像这样的生活,她也会经常感觉内心的空洞——会孤独、会寂寞,感觉缺乏某种更隐秘、更贴心的温暖和情感。要说明的是,她平时也是一个很丰富的人,涉猎广泛,性情也比较本真,在朋友圈子里也很受欢迎。
 
4.第二个80后女人的故事。她在一个单位里做中层,在要孩子没有要上之后,在一次朋友聚会后,前领导和她说——还要什么啊,没什么意思的。人生几十年,到最后都成了为孩子而奋斗,这样子更自由自在。
 
 
如果你去细细考察的话,上面这几个故事,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个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普遍的事情。年轻时我们都怀有爱情、婚姻生活的美好幻想,中年后却渐渐学习着看开,或者被现实逼迫得不得不看开。这是为什么?婚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刘强东在婚前一天,就通过薪酬计划的方式,把财产进行了隔离,提前“透支”了自己10年价值26亿元的薪水和奖金,使之成为婚前财产,然后每年领一块钱工资,没有其他现金形式奖金。当然,里面有很多细节,和本文无关。
 
默多克和前妻离婚时,被分走了大概好像是17亿美元(反正就是个数字,一大笔钱的意思)。他接受了教训,用信托方式进行了隔离,然后再离婚时,邓文迪只分到了两套房子——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的一般房子,而是一套别墅、一套北京的四合院。
 
前不久,亚马逊CEO贝索斯离婚,他的前妻非常开明,双方达成了协议,她没有歇斯底里地抽走资金,让公司和股东和贝索斯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当然同时也让自己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哦,你说这些都是富豪,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其实,现实中,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我认识的一个90后男孩,听他说,他一个朋友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结婚时买了好几套房子和一些网点房,但是这些房子的所有权都在老丈人名下,只是收益归他们。如果你再下一个层次考察,双方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只要数据达到10个以上,你会发现——财产问题也是占据了核心问题的最大比例。
 
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呢?现代社会里,只要你有能力——不需要什么太大的能力,只要能不错地养活自己就算,一个人都可以生活得好好的,那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结婚之后,你要面临更复杂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要处理家庭内外各种各样的关系问题,还要时刻考虑两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结婚除了带给你无尽的麻烦,有的是增加了一些个人财富或社会资源,再有的是借结婚抬升了社会地位,基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了——这么看来,结婚的收益与成本,根本不成比例啊。可是,相亲平台还是很火爆,即便排除了不是为结婚而相亲的情况,真正想要相亲的也很多。
 
可能有人还会说,为了传宗接代,或者就是单纯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呢?排除情感因素,单纯冷血一点讲,人生从此就绑在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为了孩子不敢轻易换工作,为了孩子维持婚姻……等等等等,自我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人生,恐怕也不是大部分人想要的。并且还不考虑,能不能把孩子养好的情况。如果不能给孩子比较好的环境,你可能还会纠结、自责等等。当然,还有一大批妇女们,结婚后把全部的情感寄托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是的,一大批。
 
好,我们再回到婚姻的意义问题。
 
1.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这是婚姻最基本的功能。结婚之后,人与人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生合作关系,可能有了更多的资源,也可能只是有了更多的责任。咱不扯在古代婚姻是怎么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就说现代社会,两人、两个家庭,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基本利益一致,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小型利益共同体,理论上正常的婚姻可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也可以让社会更稳定。
 
2.心理与情感需要。
一个稳定的婚姻,一个满意的伴侣,可以极大地满足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情感需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我们的心理与情感需要。谁不想自己的另一半既是人生伴侣又是灵魂伴侣呢?——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常常仅止于理想。
 
20年前,小李子和文斯莱特合作,《泰坦尼克号》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最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直到老年都是女主角的心头念。10年前,这对老搭档又合作,却用《革命之路》抒写了婚姻中的深深痛苦。所以,童话故事常常讲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进化的力量。
什么叫进化的力量?就是不管你理性上愿不愿意,结婚这个需求,都是刻写在你的基因、你的骨子里的,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在现代社会里,生理问题不难解决,已经不成为问题。甚至很多年轻人、新新人类怕麻烦,连生理需求都可以忽略了。
 
那这种力量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不结婚会让你处处感到难受。到了年龄,“不结婚都不好意思出门了”,主流社会会对你存在看法,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当然有很多名人一辈子都独身,但是他们是名人,他们有底气、有自信,或者说有勇气面对。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多少参考价值,除非你下定决心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这得有对自己很深的认知才行。
 
还有人际上、情感上的空洞——孤独、寂寞。当然,婚姻并不保证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婚姻却给了你一个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致方向——至少你有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去面对、去整合。
 
说了这么多,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还是“没什么卵用”,最后你依然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看去想去选择。但,我想,归根结底,你靠大数据、靠概率也好,还是靠缘分、靠自然也好,甚至结不结婚也好,最后你都得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过幸好,现代社会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此的理解也越来越开明。
 
结论吗,还是那个老答案——结婚,只是人类社会产生、发明的一个概念、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可这个答案,对我们具体的个人,没有多大意义。最终,结不结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依然是个人具体的选择。选择么,你就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衡量和取舍了。
 
题外话:
在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有一个因素很重要——认知。两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有多大的差异,很重要;同时,两人的认知有多大的改善空间,是不是能比较容易地改善,也很重要。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在生活中、在观念上、在人生选择与决定上、在情感与生理需求上,都处处相合的人,并且你有能力确定这不是暂时的、短期的,而是比较恒定的,那必须恭喜你。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