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感觉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已邀请:

野鹤 - Eloim Essaim Eloim Essaim

推荐来自: asayahaku Joey 闪耀星辰 琵琶行 李元华

忙里偷闲答几句。

先跑个题,话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呢?
也许有人认为:“就那么几只,死了也无伤大雅;都是人工养殖,也不会影响环境…”其实并不然。因为我们需要保护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这些生物中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人类从其它生物中学到/获得各种宝贵资源的最根本源泉(比如说,药物)。

可不可以这样演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民间手工艺呢?看起来那么落后,又没什么生产发展上的经济价值(旅游业先不谈)…
因为我们需要保护的实质是凝结在其中的文化和智慧。通过民间手工艺可以探索到相应的文化、习俗、传统等等,继而研究更深入的比如民族啊文化啊历史啊的传承和演变,估计继而还有更具有意义的研究——比如研究“历史的进程”之类的——我们在个人奋斗的怎么能不考虑到呢?此外,民间手工艺中包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材料啊手法啊,往往看似简单却又包含道理,如何借助自然的力量、如何一举数得、如何统筹规划…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未尝不是值得学习和提供启迪的地方(当然,能不能学到什么要具体看各人看各事了吧)。

前两天在整理自己历史资料的时候,翻出一张本科毕业证书、一张自己勤工俭学的打工表扬信、几张中学时期的竞赛奖状——它们有啥用啊?!但是姑且还是留着吧,万一哪一天有用呢(笑),再不济还可以用来回味回味以前的时光、审视审视当初的抉择、反思反思曾经的不足啊!这大概也有几分迷之类似本题的意思吧?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道不远人 不见长安

自然放置就好

事物有自身消亡与逆转的周期情况。

刚有电灯时,电灯早餐难得,电灯普及之后,烛光晚餐又显得贵重。

路易十四用着铝碗,而他的大臣用银碗,现在随着科技进步,结果还是金饭碗珍贵。

快失传的手工艺品或许因为稀缺性突然显得有价值,导致有了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属性已经从日用品市场变为奢侈品市场。

人为把失传的手工艺传播,强烈要求其他人学习,导致供给增加且质量下降,市场突然陷入进退维谷。

用文化传承说要保护,实际上很矫情~

muzi_lundao - B9D339F829D8A521690680EE199B5154

推荐来自: archering

 
 任何东西如果不是普世众人,对人类产生精神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