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猴年春晚没有邀请六小龄童先生导致的舆论爆炸?
这件事已经取代快播话题成为全网讨论的另一大热点了。最开始是怎么引爆这个话题的呢?有网站新闻称郭富城将与六老同台演出,而同时六老微博又晒了一张自己彩排的照片。很多人因此认定春晚节目中是有郭富城和六老的节目的,而当春晚节目组将完整的节目单放出来之后并没有那个节目,舆论瞬间就爆炸了。海量的人跑到导演的微博下面不堪秽语,问候人家的爹妈,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闹越大。如果只是希望六老能上台,希望春晚考虑一下,网民的行为多少还可以理解,但怒骂春晚“毙了”六老节目的同时狠狠地连带着TFBOYS等演员组合一起被骂。很多语言真是极尽之粗野,不堪入目。昨晚六老正式澄清,他并未受到春晚邀请,但很愿意在辽视等电视台的春晚上和大家见面,之前的照片也是央视戏曲春晚的彩排照。事已至此,并不存在导演因其他节目毙掉六老节目的事情,然而大批量的网民仍旧以谣传谣,部分人发觉这是谣言后,转而认定猴年春晚必须要有猴王,猴王就是六小龄童,央视春晚没邀请六小龄童就该被骂。同时继续黑着参与春晚的演员,例如:
我本人也很喜欢六小龄童先生诠释的猴王,也愿意看到他在央视春晚的台上亮相。但如果他没在央视亮相,那我也可以去辽视去看。何必如此谩骂?我可以理解网民希望在央视看到六老的心情,也支持大家传达民意,然而传达民意就是这样吗?

下面是我的微博,我承认语气带有戾气了。
如果微博,空间是这样可以在理解的范围里,那么知乎一条相似回答评论区清一色的“WQNMLGB”的回复则让我心头一凉,这就是所谓理性,友善的问答社区?观点不同就党同伐异,太可怕。
我的观点简要可以概括如下:
1.六老所扮演的猴王确实是很多人喜爱的,观众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着不小的需求,春晚没考虑到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失误。
2.希望六老能上春晚完全可以更平和的去提议,如果污言秽语,党同伐异,唾沫与红脸齐飞就是所谓的“民意”,那这民意可真是暴戾啊。
3.我们有一些国人,始终不懂得何为“尊重”。韩国演员也好,TFBOYS也罢,都是被邀请来给全国人民贡献节目的,就算不喜欢,不满意,不接受,也不该如此粗野的为黑而黑。尤其是TFBOYS,我本人虽不喜欢他们,但作为国民偶像中一个很有前途,能够与外来偶像抗衡的团体,如此小的年龄遭遇如此恶毒的非议,实在是有失公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我的原描述,2004年猴年的时候,网络社区的发展也很快,当时为何没有人谈猴王上春晚?83年版的《西游记》在当时也该有大量的粉丝了,为何没人提?我认为郭富城团队这一手炒作得漂亮。猴王之于猴年是隐性的爆点,央视如果采用了,那可以是一手好棋(但也可能有人喊着放了一假期西游记结果春晚还在放西游记),如果没采用,那也无可厚非:谁说猴年的猴就必须是孙悟空?而郭富城团队通过炒作,硬是将猴年与西游记揉成一团,大年初一郭富城的《三打白骨精》即将上映,观念里已经被植入猴年=西游记的人很有可能会选择观影。这招的高明就在于,猴王本身确实与猴年高度相关,一旦网民心里有了这个印象,马上就可以将其转为理所应当。
不知道各位道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陈尘虚心请教。
我可喜欢tfbiy了,有人老黑他们。真讨厌!!你们知道TFBoys有多努力吗,TFBoys发烧62度为了众多粉丝的等待还坚持上台唱歌,双腿粉碎性骨折还坚持练习踢踏舞,每日练舞40个小时以上,拥有全世界300亿粉丝却从不骄傲,成员精通韩国和朝鲜两国语言,每年的2月30日还举行慈善义演,将获得的2万亿美金的收入全部捐给迪拜上不起学的小朋友,你行你上啊,而且没有他们,春晚厕所堵了怎么办?
我本人也很喜欢六小龄童先生诠释的猴王,也愿意看到他在央视春晚的台上亮相。但如果他没在央视亮相,那我也可以去辽视去看。何必如此谩骂?我可以理解网民希望在央视看到六老的心情,也支持大家传达民意,然而传达民意就是这样吗?
下面是我的微博,我承认语气带有戾气了。
如果微博,空间是这样可以在理解的范围里,那么知乎一条相似回答评论区清一色的“WQNMLGB”的回复则让我心头一凉,这就是所谓理性,友善的问答社区?观点不同就党同伐异,太可怕。
我的观点简要可以概括如下:
1.六老所扮演的猴王确实是很多人喜爱的,观众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着不小的需求,春晚没考虑到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失误。
2.希望六老能上春晚完全可以更平和的去提议,如果污言秽语,党同伐异,唾沫与红脸齐飞就是所谓的“民意”,那这民意可真是暴戾啊。
3.我们有一些国人,始终不懂得何为“尊重”。韩国演员也好,TFBOYS也罢,都是被邀请来给全国人民贡献节目的,就算不喜欢,不满意,不接受,也不该如此粗野的为黑而黑。尤其是TFBOYS,我本人虽不喜欢他们,但作为国民偶像中一个很有前途,能够与外来偶像抗衡的团体,如此小的年龄遭遇如此恶毒的非议,实在是有失公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我的原描述,2004年猴年的时候,网络社区的发展也很快,当时为何没有人谈猴王上春晚?83年版的《西游记》在当时也该有大量的粉丝了,为何没人提?我认为郭富城团队这一手炒作得漂亮。猴王之于猴年是隐性的爆点,央视如果采用了,那可以是一手好棋(但也可能有人喊着放了一假期西游记结果春晚还在放西游记),如果没采用,那也无可厚非:谁说猴年的猴就必须是孙悟空?而郭富城团队通过炒作,硬是将猴年与西游记揉成一团,大年初一郭富城的《三打白骨精》即将上映,观念里已经被植入猴年=西游记的人很有可能会选择观影。这招的高明就在于,猴王本身确实与猴年高度相关,一旦网民心里有了这个印象,马上就可以将其转为理所应当。
不知道各位道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陈尘虚心请教。
7 个回答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熊朵朵 、Joey 、亦可喜 、张沇 、Calvary 、alex 、LMSH7 、戴哲浩更多 »
知乎和微博空间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大众平台,没有准入门槛。知乎早就不是一个“理性而友善”的社区了。因为当知乎发展到那么大之后,必须注意自己的影响力以规避某些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的风险。什么意思呢?在很多话题上,知乎是必须拉偏架的,所以封了不少号,走了不少人。但是这件事又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讲的,所以呢,只能用比较模糊的标准进行操作。比如说,我有一篇答案,全文绝对是符合所有法规的,但是呢,因为被一些“群众”所不喜欢,所以纷纷举报,最终被折叠。官方给的理由是:
这是属于比较直接的,因为整个答案用词谨慎,并无“不友好”之处。
你看一下
都属于泛泛之谈,执行标准非常模糊。经常出现同样一个内容,反方意见就属于不适宜的内容,正方意见是允许存在的。不友好言论则更难界定,除了明显的辱骂,各种蓄意激怒别人的行为算不算不友好言论的范围?
既然有了明显的倾向性,如何保持理性客观?友好的标准也很难界定,不断被拉低底线之后自然会越来越不友好。由于看法类的话题,看起来没有门槛,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相关话题先天性就比理工科专业的发言门槛低。各种热点问题下的不友好程度往往远超过IT话题等理工科相关话题,因为对所谈论的内容毫无所知便没有立场,没有立场就不会反对对方更不会随意攻击。而有些话题需要人们深入思考之后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但是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对相关话题有所了解,所以就更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说,六小龄童该不该上春晚以及网友对于六小龄童未能上央视春晚的反应意味着什么都是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的问题。接下来,针对题主的问题稍微展开一下。
点评:这看起来的确只是一个失误。
点评:看起来这句话也很有道理,应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表达合理诉求。
点评:躺枪的演员或者歌星等人的确很无辜。
所以,题主的总体看法的确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中国互联网的确充斥着暴戾。而且,民意有时候会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批判网民这个程度就显得非常肤浅。
首先,六小龄童落选之所以引发很大的争议,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就是:过去几年,大家对春晚的表现总体而言是不太满意甚至有些失望的。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失误,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导火索!人们在表达不满的时候,真正不满的不是六小龄童落选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为什么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给我们准备的”春晚上,出现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比如说,今年春晚,太多节目是大家所不喜欢的。如果,春晚上的表演者都能呈现高质量的表演,平均水平是达到六老水准的话,我相信六老落选一定不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的。所以,这个失误并不是一个小失误,这个失误背后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这句话,是一句完全正确但是毫无意义的话。“民意”之所以会这样呈现出来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不管他们怎么平和地去提议,他们的提议都不会被采纳。
其次,鉴于国内“多闹多得”的怪状,如果行成足以引发高层注意的“民意” ,大家的诉求有一定的概率得到满足。
再者,春晚作为央视准备的一个大型晚会,春晚导演的决定权是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老百姓的临时诉求不应该影响到整个节目组的筹备工作。问题在于,这个“为了老百姓”准备的晚会多大程度上尊重了人民的意见?如果人民不应该干扰正常的筹备工作,其他方面呢?我相信经过2016年的春晚,大家应该能体会到春晚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舞台。既然有人可以轻易影响春晚的节目安排,那么作为受众的老百姓提出一点点小小的要求真的那么不合情理吗?真的那么难以满足吗?
最后,如果老百姓的意见得到足够的尊重,暴戾之气还会那么泛滥吗?有太多“民意”被压制,势必导致在一些管制不那么严的领域出现超出正常需要的情绪宣泄。不适宜讨论的内容那么多,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可以讨论的,意见还得不到重视,情绪发泄当然会远远超过必要的水平。
另外,当有权威媒体出来为“小粉红”表情包轰炸台湾脸书声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利用“民意”也一定会有副作用的。
这一点,我是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一些国人始终不懂得“尊重”。而且,这个一些的比例可能还非常大!
不过,作为央视这样的权威媒体精心准备的春晚,潘长江和蔡明那个小品对潘的外貌的言论是不是也没有体现“尊重”的原则?事实上,央视往年春晚的节目也经常被诟病对特定人群进行矮化。问题是,大家指出这个问题了吗?
当“平等”没有得到尊重的时候,“尊重”就是空谈。你不能要求一个连“不歧视”都做不到的群体去“尊重”别人。央视春晚也免不了有各种涉嫌“贴标签”的行为,一个意识宣传的顶级宣传工具宣传的价值观都是这个样子,你指望这个国家的国民能够自发学会“尊重”?
很多问题就是上行下效,问题的根源不在老百姓身上。
该怎么看待这一次的舆论爆炸?我相信,最好的回应应该是一届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至少至少是一届看得出来导演为老百姓“用心准备”的春晚。让这个国家的民众相信,春晚交给央视决策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事实上,效果怎么样呢?
http://ent.zdface.com/mxkb/2016-02-08/68359.shtml
点评:你都一百分了,还能有什么好建议?你怎么不上天呢?
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60208000677-260404
点评:我想说,我也是狠批的那一部分网友。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60209/21479481.html
网友的反应怎么样呢?百度全民话题的投票结果仅供参考。
至于这次央视春晚的真实效果,大家自己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就不发表个人的看法了。毕竟,脏话不适合出现在公共场合。
粗鄙之言 - 膜~虾~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Joey 、张沇 、Ddawns 、神威昂 、氷水更多 »
春晚到底邀没邀请六小龄童老师?
没有
为什么被传出来要上春晚?
因为章老师自己爆了张春晚的照片,可是是戏曲春晚的
然后郭富城团队立刻开始不要脸,真的这个不要脸就送他们了。他们立刻开始传两人将合作上春晚。说白了,不是他们造谣谁造的谣?tfboys的公关团队造的谣?还是韩国明星造谣非得让郭富城上春晚?一瞬间媒体跟进报道,同时在报道里强插三打白骨精的电影广告,你给谁否认捆绑炒作呢?我们哪个炒作方式没见过,那是身经百战了!
大家为什么骂?
因为一开始让错误信息引导了,现在其实网络如此发达,但依旧是个信息不对等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虚假信息,大家一开始的骂是因为这个。
后来为什么骂,大家转念一想,章老师上去多好啊,脑洞大的网友开始想章老师上台怎么表演,大家童年的记忆被唤醒,再加上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不论是演技还是人格),这就慢慢变成了一种风潮。
再后来,百事可乐成最大赢家,今年的后年贺岁长广告简直被赞上天了,我看了,挺感人的。大家的内心活动就得开始了。
有这么一块珠玉在前,再看看春晚这些年,越来越没劲,两相比较下,差距就来了。为什么百事能想到,你堂堂春晚会想不到?戏曲春晚能想到你堂堂春晚想不到?为什么北京春晚能想到,你堂堂央视春晚想不到?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导演是怎么选出来的,是不是给人一种硬点的感觉?全国人民都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再加上今年猴塞雷图腾,一件连带着追忆往昔外加吐槽春晚的大剧就开幕了。
不过要我说,六小龄童老师上,我看他节目,不上,反正我也不看春晚,关我屁事
博学明智
推荐来自: Joey 、路人蝙 、秋风暖暖 、青年陈尘 、李大伟
然后在给题主贴一张,某乎上答主肥肥猫微博引用的图片。
看完了图片,再来说说粗俗文化,就像暴走漫画,满大街的草草草,几乎成为粉丝的口头禅。
估计还会有人说道教育,对没错,应试教育忽视素质,
貌似我当年读书的年代,从来没有听过老师说即使你们成绩不好,也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所以在当今社会冲突日益尖锐的环境,很少有人会从观念上去换位思考,
所以当一个人指责他人的种种看不顺眼就变得理所当然。
你的过去和你的现在都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你就是错误的。
有时下边还有人反驳说,你行你上。然后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冲突和争吵。
直到那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无法从中找到扯淡和发泄不满的快感。
比如,六小龄童不上春晚,有些趁机喷人的根本就不是真的对六小龄童上不了而生气,
它们真正想骂的其实是它们自己看不顺眼的央视和韩国组合,这两者其实没什么关系。
所以,人多嘴杂的地方,认真你就输了。
以上纯属各人胡编乱造,欢迎讨论。
橙子
推荐来自: Joey 、氪星人 、秋风暖暖 、天子无情
至于舆论爆炸,我觉得还谈不上,只不过是一群人的网上狂欢罢了,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仔细看了一下您的观点总结和微博截图,观点很正确,也透露着理智。您要求网友客观看待六小龄童不上春晚这件事情,不要恶意诋毁其他明星,微博截图里面也说得很对,没有任何错误。但是,您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平和、理智、客观如果能解决问题,谁会恶语相向引起央视注意?您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如您一般理智,设想一下,所有人都理智、客观,问题究竟可以解决多少?我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女士在海外读书的时候,总会受当地学生的欺负,她有一次直接在宿舍故意怒气冲冲地摔碎了花瓶,扔掉了卫生用具,后来的日子就相安无事了。所以不客气地问您一句,您的立场态度都是客观公正的,在道德上也是有理可循的,是完全正确的,可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您不冷吗?
我其实也受到了这个舆论的影响,虎年小虎队重聚,猴年却除了一只很神奇的吉祥物什么都没有。春晚的确需要给大众一个理由。看了那么多版本的《西游记》,六小龄童的真的是经典。致敬经典,毋庸置疑。
苏三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Joey
昨晚我们同学六个人的微信小群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1)为什么这次舆论会爆发地这么猛烈?真的只在于春晚没有邀请六老吗?
作为绍兴猴戏的嫡系传承者,六老通过将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结合的方式,借助《西游记》这个机遇和载体,将猴戏推广到全国,形成了一代人的记忆,为全国人民所接受。这在戏剧界是极少见的,因为戏剧因其特点注定了其和影视节目、娱乐节目不同,其受众范围比不上后两者,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戏剧艺术的影响力更是寥寥。但唯独“齐天大圣”这个形象扎根人心,被无数人熟知、仰慕、视为经典。
往小了说,这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值得珍惜;往大了说,在中国,这是为数不多的依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饱满的情怀。
当幻想的泡沫被戳破,大家群起攻之的更多的是心疼为什么相比于谁谁谁,老一辈的艺术家没能有机会登上这个舞台,为什么没有给予他们艺术的尊重,为什么春晚对于我们珍惜的东西反而“不屑”。同学在讨论时说了这样一句——这件事引爆的是一颗“情感炸弹”,我很认同。这么多年下来,春晚毕竟已经不再是一场单纯的晚会,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精彩的节目,更重要的是节目里有血有肉的内核。
(2)至于网民们过激的言辞,很多是在于现实反转之后,失望、不解、愤懑情绪的宣泄,网络自然是最好的平台。在没有强有力监管的虚拟世界,往往是谁骂的更狠谁的形象越“高大”,我同时也是一个球迷,这样的语言暴力在球迷区实在是太常见了。改善的方法唯有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类似于网络实名制,虚拟道德档案,违规封号禁言这样的威慑惩戒手段,大家才会有意识的规范言辞,可喜的是很多平台在做这样的尝试。
我们都希望看到六老在春晚的舞台上手舞如意金箍棒,脚踩藕丝步云履,身穿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的场景,都想好了在他复现齐天大圣的那一刻献上掌声,现在也许舞台改变了,但掌声依旧会响起……
涂森破 - 定福庄野生仁波切,青丘山涂山传人,大自在天转世重修。ACE级别挖掘机驾驶员。
推荐来自: 青年陈尘
二,看来还得民主集中。
路人蝙 - 品庶每生
推荐来自: 青年陈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