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穷游”?

如何看待穷游?以及穷游成为很多年轻人主流的选择?他的流行是必然的吗?
已邀请:
1穷游的本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众多大学生纷纷崇尚一种旅游方式,名叫穷游。
穷游的本质对于普通的旅游就是一个字,穷。
这种旅游方式讲求开销最低,所以不管你说穷游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种种说法。
穷游就是用最低的旅游成本旅游。
自以为聪明的逃票,占便宜,蹭吃蹭喝的方式其实非常恶心。
 
2穷游的方式
穷游在本人看来大体就两种,理性和非理性。
理性穷游,理性计划好所有开销,有目的性的提前通知朋友提供借宿,总之这种穷游方式开销也不低,只是在某些环节节省开支。
非理性穷游,就是那些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方式讲求几乎不带钱,或者带只能往返的费用,开心去闹。总之就是那种文绉绉的方式,只要背上背包,放下所有开销计划,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3为什么不要穷游
穷游的人很多都是追求一个感觉,它们没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各人认为这就是成熟和不成熟的标志,不成熟讲求扔掉风险,开心最重要。成熟考虑周到,绝不会看到别人所谓的穷游好像很好玩,记住,是很好玩,很新奇,就脑袋一热的,走了。
任何将穷游挂在嘴边的人,几乎有意无意忽视风险。
当一个人对你宣传所谓什么青春不出去闹就白过的时候,你只需要反问它如何面对穷游风险,大部分人会哑口无言或者转移话题,说你想太多。
殊不知,在家长和老师看来,这就是一种那自己出去冒险的搞笑行径。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Joey 氪星人 亦可喜 AircraftCarrier

谢谢邀请。
 
如何看待穷游,说老实话,我对这个穷游不怎么关注。因为我压根就不喜欢旅游,不花钱让我去旅游我都不爱去,更别说没有足够的预算让我去旅游。穷游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旅游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这儿只讨论穷游本来的含义,那些引申开的各种所谓的“穷游”就不讨论了。
 
百度上对穷游的定义是:“廉价自助旅游”。这个也是我一直以来默认的意思。
 
先谈谈旅游吧,穷游能流行起来的很主要的原因是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大谈特谈旅游的意义,问起个人兴趣爱好没有旅游都不好意思开口了。很多人的旅游真的是品质非常差的旅游,为了旅游而旅游。很多人出国旅游的主要项目就是“买买买”,并没有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很多人旅游一趟回来,累坏了!我不是说旅行或者旅游不好,但是类似于“青春是一场旅行”,“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口号强烈暗示了旅行跟青春以及人生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性。而旅行和旅游在我们平常的口语中是没有特别大的区分的,说起旅行,我们往往就是指的旅游。所以旅行跟青春和生命的意义具有很强相关性,旅游跟旅行又紧密相关,最后就造成旅游对我们很有意义,旅游实现生命意义的一个重要方法,旅游是青春的标志的一个印象。慢慢地,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更多的人加入旅游大军。这种背景下,旅游似乎成了年轻人必须要做的事。
 
既然年轻人“都应该要”旅游,不能说我穷我就不旅游了吧?但是,钱不多,怎么办?省着用呗。所以“穷游”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几乎必然的事。
 
先说说我对穷游的态度吧,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无论什么原因,你预算的钱不多,所以你精打细算甚至省吃俭用去旅游,我是很支持也很鼓励的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爱好的权利,旅游不是有有钱人的特权。
 
如果,你只是为了旅游而旅游,因为别人都旅游了我也要旅游。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又舍不得花钱,然后选择穷游。我只能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我不鼓励大家这么做。如果你不喜欢旅游,你就很难在旅游中获得身心愉悦,穷游的话往往是牺牲一定程度的旅游质量的,比如说吃住环境,比如说交通工具的选择等等。为了省钱,你可能要偏离旅游目的地很远找一个便宜的住宿场所,为了省钱,你可能必须选择非热门时间的航班,出行时间会被航班时间影响,原本在一个地方要玩三天,但是第二天有个特别便宜的航班,那就把行程缩短一天等等。如果你喜爱旅游,这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你如果是为了旅游而旅游,这简直就是无法忍受的事情。
 
穷游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假设这个情况成立),所谓的“穷游文化”只是幌子,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年轻人还不富有。
 
“穷游”流行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穷游本身的流行是因为旅游热和整体收入偏低。但是“穷游”这个概念能流行和另外一些概念的流行是很相似的,比如说“屌丝”。根本原因还是穷,而且穷人还特别多!传统上,富有是炫耀的资本,所以穷人是很没画面的!但是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也需要有存在感啊,所以一些类似于“屌丝”和“穷游”这样的名词出现并流行起来了,而且这些词有很强的戏谑成分,没有太过强烈的嘲讽意味,所以很多人拿这些词来自嘲。慢慢就形成“屌丝文化”“穷游文化”等现象了。
 
现在自称“屌丝”的人很多,而且一些原本可能不划分在屌丝人群的人也自称“屌丝”,所以“屌丝”这个词很接近中性词了,甚至有很多人乐意以此自称。而且有“屌丝经济”和“屌丝文化”一说,“屌丝”有了话语权,有了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商人也趁机发财,乐见其成。平时还能编一些段子,娱乐娱乐,真是好东西。“屌丝文化”的流行就是相对贫穷阶层对存在感的需求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几乎必然的结果。
 
“穷游”可以认为是“屌丝文化”的一个近似文化,甚至可以认为是“屌丝文化”的一部分。以前旅游是有钱人的特权,很多人都只有羡慕的份。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以前没有财力去旅游的勉强可以支付必须的费用了。但是只有高大上的“奢游”才能刷存在感,大多数人就没有存在感了。那我旅游了想分享自己的心情,自己的体验是很正常的需求。但是大家都觉得“奢游”才有看点,才值得拿出来炫耀。很多人喜欢炫富,很少有人炫穷吧?以前旅游就是很奢侈的事情,旅游也经常被用来作为“炫富”的一个手段。这个时候,普通游客是有分享体验的需求,但是呢,分享似乎是有钱人的特权。“穷游”这个概念的出现恰逢其时,穷游是一种文化,穷游是一种态度,穷游是一种体验。很多条件尚可的朋友也会自称是在“穷游”,或者说我们相对于顶层消费阶级,绝大多数人都在穷游,无非就是穷的程度不同。人们在谈论“穷游”的时候强化“游”的意义,弱化了对“穷”的关注。而且,的确有一些人是有钱而只想体验“穷游”的。所以,“穷游”成为一种流行,人们再也不必因为怕别人觉得自己寒酸而不敢分享了。多好的事,不想被误会为“炫富”的有钱人也可以大胆分享旅游体验了,穷人也不必因为害怕不够风光而不敢分享旅游的心情了。皆大欢喜!而且对社会而言,穷游热也有好处,穷游或多或少能在各方面带来经济效益的。当“屌丝”和“穷游”成为流行用语之后,原本没有存在感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话语权和存在感,而且这个群体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拜金主义”让富裕阶层有了太多话语权和存在感,于是“屌丝”“穷游”这样的概念出现是广大相对贫穷阶层争夺社会话语权,显示存在感的必然选择。
 
此外,产品定位面向相对贫困阶层的商业公司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贵”就是好的代名词,普通商品的消费者选择这些公司的商品也会觉得没面子,这些产品的价值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损害了。所以很多公司大谈特谈“屌丝经济”,极力突出“屌丝群体”的重要性,对“屌丝”的价值大为肯定。以前很多人都喜欢“山寨手机”而现在多转向优质国产手机除了国产手机的质量提高之外,人们不再把苹果手机为代表的高价手机作为身份的象征,而且“小米”和“魅族”等国产品牌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淡化自己的手机和“用户没钱”之间的暗示作用。以前很多时候,“最便宜的xxx”最能吸引人,现在都改成“最具性价比的xxx”。
 
最后,国民普遍比以前富裕也是一个原因。以前大家是真的很穷很穷,谈到钱的时候真的没底气。现在生活水平好很多了,很多以前有钱人的特权,我们普通老百姓有能体验了。我们不再那么穷了,我们也就不那么怕别人说自己穷了。而且,我承认我就穷,但是我的生活我觉得还行啊。而且,普通阶层的购买力上升才引发众多商家的超前重视。
 
所以,我觉得“穷游”就是我们在“拜金主义”肆虐社会的时候给普通民众争取话语权和存在感的一个结果。这些词也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金钱至上”的观念。通过自嘲,我们可以更从容面对可能的嘲讽。
 
所以,流行是几乎必然的,原因是:
1. 我们整体还是穷
2. 我们没那么穷了
3. 我们也需要存在感
 
最后,“穷游”也好,“屌丝”也罢。虽然大大弱化了嘲讽的意味,但也仅限于自嘲。如果你贸然把别人的一次旅游归类到“穷游”之列,或者把别人称作“屌丝”,依旧是一种不太友好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对方敌意。所以,这些词依旧不是中性的。
 
 
 
 
 

粗鄙之言 - 膜~虾~

推荐来自: AndreiGatsby 若风 AircraftCarrier

穷游这个词,近些年含义一下多了许多。

本义的穷游,大概指以下两种:
1.省吃俭用前去旅游
2.边打工边游玩

先说我对这两种穷游的看法,我认为是可取的,作为在校学生时期的同学们,难以一时间拿出大量金钱进行旅游,穷游是个不错的选择,自食其力,再玩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生活之多艰。同时杜绝了用父母的钱出去玩,自主独立,是值得推崇的。这种穷游需要事先定好行程,计划好每一步的消费,对个人理财有极大的锻炼。
但是人各有志,我也可以选择在校期间找份兼职,或者努力学习赢得奖学金,用自己积累下来的钱进行旅游,即攒够钱再出门。我是更推荐这种的,所谓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多带点钱总是好的。

但近些年来的穷游,意义开始发生变化了。分为以下两种新“穷游”
1.两腿一叉,有人刷卡
2.蹭吃蹭喝,逃票钻空

前者,在扬卡洛夫扬队长的“文艺女青年进藏不完全手册”里有所介绍。多是受安妮宝贝等作家毒害,相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女青年们。随着改革春风,人们的性观念也在逐渐开放,这种旅炮事件也越发常见。试想一下,一千块钱进藏两周,谁信?钱哪来的?不好说了。很多地方都有旅炮群,内容是乌烟瘴气不堪入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了解了解。

后者,多被称为旅游蝗虫,能逃票就逃票,为了逃票千辛万苦,事实上此等行为惹人厌恶,你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吧(穷游群体多是大学生),你的义务教育教育你去逃票了?教育你去“偷窃社会公有财富”了?然后路费呢?蹭车走。在高速路口拦车,有的上车了有的还当起大爷了,完全没考虑过是否对他人造成麻烦。说起来这些都让人很不舒服。

因为曾经爱跑川藏线,不得不提一下,在这条“文艺青年的天堂之路”上,12两类新“穷游”人员会合二为一啊。。。不止一次见到路上要求蹭车,蹭车蹭到晚上,就和车主搞起“某些不应详细描述的事件”了。我见过不止一次,某些女文青,基本上算是被一路包养去玩的,看到这些情况,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道德礼义廉耻都哪去了?所说身体是你自己的,你有权支配,但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啊!(抱歉这里激动了点,但是真的是很痛心,也很无奈,唐突了)

以上就是我对穷游的一些理解,不全面,带有主观性和偏见性,各位见谅

AircraftCarrier - 光明正大论观点,绝不背后使手段。虽不完美,绝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推荐来自: 亦可喜 Joey 若风

谢邀。
 
大原则上,个人很赞成“穷游”,但必须的说,是要讲究方法,尤其不能丧失穷游人员本身的尊严。
 
旅行开始,并不准备绝对充足的资金,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劳动,动态获取资金,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种劳动,应当是不出卖自己尊严的。比如,包括卖萌等不同形式的乞讨。
 
 
之前,请到过,有些人,是以写作旅行日志之类的行为作为工作,作为收入的。
虽然,对这种工作的具体操作,个人没有接触过,甚至严格上说,几近于无知。但却有着莫名的,强大的钦佩,甚至有弱弱的向往。
 
当然,这种带有着职业工作性质的旅游方式,对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适用。
相对的,个人很建议,好友几个,一起包一辆大车,认真的在网上下一个靠谱的攻略,三思而后动。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出旅行,相对来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这么一种旅游方式已经变成以逃票、搭便车、占他人便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蹭”游模式。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亦可喜

不要把网络上的宣传的那种看起来像穷游实为营销的手段当成穷游就好了。

方丈

推荐来自: 熊朵朵

1:旅游,永远是一件自己的小事,无关穷富。
2:我们之所以把它拿来郑重其事地讨论,大概是还有很多的人觉得这件小事很牛叉。
3:因为穷,还要游,所以穷游。我相信最开始的人们是真正无畏的,我也相信,像我一样毫无概念的无知者不在少数。
4:朋友圈 社交网络 网络时代随波逐流的价值观 还有无数人动不动“说走就走”洒脱 我承认我也心动过 因为很酷...也因为很洗礼...
5:比起旅行的方式 我更喜欢强调旅行中遇到的人 看过的风景 发生的故事 和越来越坚定的自我
6:年轻人选择什么方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预期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埋单
7:因为存在所以合理,因为合理,姑且必然。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答。(为什么?) 申请解锁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