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法号和尚
推荐来自: 蛋清 、道不远人 、子不语 、爱飞的大花猫 、Vaigain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 个回答
法号和尚
推荐来自: 蛋清 、道不远人 、子不语 、爱飞的大花猫 、Vaigain
凡是测量,皆有信度和效度的标准,一份普通的试卷,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编题人对于测量对象的预估。以高考为例,其实一份试卷编出来以后,不需要测量,已经大体能够预测可能达到的成绩水平,以及群体各个区间的比例。
所以试卷只是一种测量手段,这是一个编题人应该明白的。有些编题人忽视了这个原则,过于重视试卷本身的意义,就会出一些怪题,偏题,这些题目本身的意义价值不大,只是为了试卷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测量而存在。
一份合格的试卷,应该是能够将受测者清晰的划分为数个区间。同样以高考题为例,它会在前面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基本是看过书就会,而后面则会出一些特别难的题目,需要受测者掌握更加扎实的基础,和熟练的知识运用手法,以及灵活的思维模式。最终,能够将学生筛选成不同的区间分布群体。
至于对试卷的预测,揣摩,这都是合理的范围存在。知识点本身是固定的,编题人需要在固定的知识点内整合出来最具代表性,考核价值的知识。如果被试能够深入的思考,并且判断出来编题人可能出的题目,那么他对这些知识点一定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以这种相当高的认识水平来说,获得测量中较好成绩是一个必然结果。
另外,编题人在出题时,不光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考核,还要考虑到出题的模式,是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客观题。这些不同类型的题之间的价值意义有区别,在出题时,题目要清晰,但又不能让收测者察觉到题目的倾向性。
这是我对试卷的观点,教育测量学过已经一年多了,很多知识都忘了,回答的不好,还请见谅,说错了,也希望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