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的各种奇怪阵法用处有多大?

常常听到古代战争中有什么十大阵法,八卦阵、长蛇阵等等,总觉得演绎成分很重,他们在阵中如何实现交流,使用的用处有多大?
已邀请:

粗鄙之言 - 膜~虾~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瑾遥 saintgooner 张沇 不闻不理不看

上班,网有监控,手机答,不上图了,写的粗略



有用,用处如下

1.战争作用
在战争中,阵法的作用很明显,通过事先设定的阶级,将数千人上万人分到校尉,乃至伍长,将军的命令只需要通过旗令就可以一层层传达到下属。那么阵法的存在就可以保证同一中层军官的下属在其附近。例如八门金锁阵,可以理解为主将下属有八个集团军,令行禁止,井然有序,而一团乱战,混乱无比的往前冲,八个集团乱做一团,怎么能打好,怎么指挥地面上的某一坨兵进攻敌方某一坨。毕竟在战场上的小兵哪里能知道战术,他只需要跟着长官走就是。

再者看雁形阵,分左中右三区,中路突击,两翼掩护,在现在战争中都存在这种方式。再来一字长蛇阵,明显是小阵,以队长或者尉官为核心,联合包围对手的。我们可以看见,两个环互相嵌套,那么外圈会大于内圈,那么对方中间的士兵会被包在里面无法攻击,形成少打多的现象,当对面全力突围某一方向,长蛇阵破,那么外围掩护的骑兵就会迎头痛击,对面再想返回,就会大面积伤亡。

还有八门金锁阵,多是防守阵型,多为刀盾兵配合弓弩,防守在城门前,靠刀盾或者枪盾抵抗骑兵,阻挡攻势,强迫对面撤退或者入阵攻击,否则僵持在阵前,要被射成蚂蜂窝。

须知古代战争切不可以现代战争的眼光来看,现在看起来蠢爆了的,都是古代人命堆出来的经验。

2.训练作用
古代如何练兵,怎么练兵,多久一练,都是问题。须知古代的生活水平等,与现代完全不同,并不能像解放军们顿顿有肉。古代将士,战场之前才有大肉,日常府兵一周一餐肉,精兵一周三餐肉(好像是宋朝的规定),特别好的兵如禁卫军等级的,才能达到每天有点肉吃。日常府兵以及以下的兵,都是民兵,日常还要耕田创收,差不多也就一周一练,或者半月一练,练的这么少,得有点好方法练才行。而且古代练兵,不比今天,今天小队长都带着无线电,指令下达迅速,到位,很容易练。古代练兵是门手艺活,那么阵法,是最简单的让一个兵融入到军队大家庭,拧成一股绳的好方法。试想在一周一练中,反复操练阵法,上面小旗一挥,下面校尉发令,伍长带着兵就跑,跑到指定点位,长此以往,养成小兵们只看伍长,伍长只看尉官,校尉只看军令的习惯,令行禁止,让他们在一个精密的阵法里,明白自己的作用——螺丝钉,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独立,只需要服从。这样日后上战场,是不是才能令行禁止,指哪打哪?



以上


而且看到这些不要想,那为什么现代不用了,因为科级进步了啊,现代战争理论已经全面击败了古典战争思想,是理论的进步。总有人说什么蒙古骑兵几万人打一个装甲师,说白了,蒙古骑兵下马,装甲师下战车,都拿长枪打,古代兵都打不过现代兵,一来营养赶不上,二来战争思维和指挥以及令行禁止的能力都不一样。要是有人熟读战争理论,具有充分的现代战争经验,穿越回古代,能变成最强的将领之一。

瑾遥 - 多有涉猎,无一专精

推荐来自:

首先声明,本人并未曾专门研究过古代军事阵法,以下回答多半为个人猜测与一小部分侧面看到的资料。如果有误请直接指出,无需留情。
首先说阵法,过去所谓的真大,其实就是排列阵型与攻防策略的一个组合。结合己方得阵容,所处地势,攻守情况选用对应阵法。其主要用处就是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以提前订立的一些基本原则使主将可以便捷的指挥部队,避免信息传达不畅造成的混乱。至于用处大不大,有多大,楼主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戚继光的鸳鸯阵。另外,沟通部分的话,更多的是通过旗语和传令兵还有金鼓的节奏传达信息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