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1957年版《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便上演了一场时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与保守派议员之间政治决心的较量。以南卡罗莱纳州民主党斯特罗姆·瑟蒙德(Strom Thurmond)为首的保守派早早就誓言阻击《民权法案》,而约翰逊则强硬地表示,在该法案得到表决机会之前,他将无限期推迟其它任何立法事务。讨论法案那天,瑟蒙德事先用蒸汽浴让自己脱水,以免在发言过程中喝水过多需要上厕所,然后从背诵《独立宣言》和华盛顿的退休演说开始,滔滔不绝一路说到他祖母烤饼干的家传秘方,创纪录地连续发言24小时18分钟才不支下台。然而眼见主席台上的约翰逊全程端坐不为所动,其它保守派议员面面相觑,竟无人起身接瑟蒙德的班。法案于是得以进入表决阶段,并顺利获得通过。
1 个回答
路人蝙 - 品庶每生
推荐来自: 陈绍棠
引自:新华网-美国南北战争
说“多数人的暴政”前提是有一个比“多数人”的意见更能代表正义的意见。也因为这个多数不是所有人的多数,而是白人的多数或者政客的多数。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正好答了巴枯宁谈到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如何害怕尼古拉(1848年3月对波兰代表团的答复和1850年11月,奥里缪茨)中的这一问:
马克思也这样回答(《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
在中国,也确如托克维尔所说的、毛泽东所希望的(《不要四面出击》):
几年后多数最终变为滚滚洪流,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掀不起一丝波澜。
暂不谈“多数人的暴政”是不是“好”的。至少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南方周末(2013-4-12):美国参议院程序性阻挠议事》
也曾得到了积极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