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美琴 - 不玩游戏的游戏迷
推荐来自: 氪星人 、连归易 、Joey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亦可喜 、张沇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心理相关\文学\预备铲屎官
2 个回答
美琴 - 不玩游戏的游戏迷
推荐来自: 氪星人 、连归易 、Joey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邵庆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 10284
来源:知乎
恐惧这类情绪到底如何产生的?
人的恐惧都是从一个叫杏仁核的地方发出的,这个名字的命名,是以它的形状而非功能。它是由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约瑟夫·勒杜克斯(Joseph leDoux)首先发现的,这个发现让人们知道EQ的重要性要大于IQ。
在这个发现之前,医学界认为感觉器官先将感觉信息传到丘脑,转为脑的语言,再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处理区,整理成感觉,形成认知和意义,再传到情感中枢,决定如何反应,再通知其它脑区和全身。通常的情况确实如此,这意味着,杏仁核是依靠来自大脑皮层的指令来决定情绪反应。勒杜克斯的革命性发现是,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丘脑到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他找到了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丘脑直达杏仁核的一小绺神经元。这样,杏仁核抢先于大脑皮层的处理过程,激发出情绪反应与相应的行为反应方式。
勒杜克斯用实验证明了杏仁核处理过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印象和记忆。他以极快的速度在试验者眼前闪过图形,试验者根本没有察觉,可是之后,他们会偏好其中的一些很奇特的图形,也就是说,我们在最初的几分之一秒,已经记得内容并决定了喜欢与否,情绪可以独立于理智之外。
为什么会引起恐惧感
杏仁核储存情绪记忆,当新的刺激出现,它就将之比对过去的记忆,新的刺激里只要有一项要素与过去相似便算符合,它就开始按照记忆了的情绪经验启动行为。对肉体残害的画面产生恐惧从而出现反抗或逃避心理,在人类这无数年的遗传当中已经成为本能。血腥画面也同样让杏仁核直接对比记忆中的身体伤害,于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杏仁核直接产生了恐惧感。
恐惧是好是坏
恐惧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本能,恐惧可以帮助人应对危险。
人在面对恐惧刺激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皮质系统,人的瞳孔会扩大,以尽可能获取更多光线;皮肤中的血管收缩,可以向主要肌肉群输送更多血液;肌肉绷紧,并因肾上腺素和葡萄糖而充满力量;平滑肌放松,以便更多氧气能够进入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不重要的系统就会关闭,以便为负责运动的系统提供更多能量。
上述的这些措施,能让人有力量来面对出现的危机,“对抗或逃避”二者选其一,即便判断为无力对抗,至少也可以躲避危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就因为这样的一套系统才使得人类规避了各种危险,从而生存了下来。
每一次失败都会带来教训和惨痛后果,它们会帮助人们避免再次犯下类似的错误——从长期的角度上来看,这无疑是有好处的,失败和挫折帮助我们成长、进化,更好的生存下去——但它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导致更坏的结果。在这些失败发生的时候,如果负面情绪没有被引导至正确的位置,或是利用其他手段宣泄出去,它们就会堆积起来,成为某种足以毁灭世界的恶魔。或者,用更现实点的说法,它们会导致习惯性无助。
我们在恐惧什么
恐惧有许多种面貌,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形式:一、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有所恐惧;二、对“不存在”这件事感到恐惧;三、对死亡的恐惧。
人为什么会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感到恐惧呢?群居特性导致的人对同伴的安全感和对独处的恐惧 。有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小孩通常很害怕被单独留在黑暗而“不具人格”的房间里,人怎样安慰他都无济于事,但在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国家,父母会对孩子说说:“不必怕,因为神也在这里。”这是个简单而奇妙的真理,因着有位格的、无限大的、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是真实存在的,同样有人格的人就不必再惧怕“不具人格”的东西了。 因为神的存在消弥了人心里那种对“不具人格的东西”恐惧,所以宗教和信仰让人虔诚而无畏。
第二种是针对“不存在”这件事而言的。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对“不存在”感到恐惧?既然它不存在,又用什么来引发人的恐惧?因为人们对于万物的起源和终结的无知。人大多相信万物、世界、人都是在偶然和机缘中产生的,这样就否定了必然和主宰。既然一切都是偶然而成的,那每件事就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存在的可能在一个瞬间会变成不存在,不存在的也可能在另外一个瞬间变为存在的,这哪里还会有安全感呢。
第三种是对死亡的恐惧。 一部分因为第二点死亡是未知的,另一方面注定要死亡的命运让人质疑生的意义,一个无力改变却随时可能降临的命运。同时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保有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才会努力生存下去,才得以完成人类的延续。
恐惧会传染?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在恐惧时产生的汗液散发出一种化学信号。周围其他人会下意识地接收这种信号,从而同样产生恐惧感。
为证明人是否真的能“嗅”到恐惧,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研究小组找来40名志愿者,在他们初次跳伞前,把可吸收性衬垫放到他们腋窝下,以收集他们在即将跳伞时产生的汗液。这些收集的汗液有些是因为害怕、恐惧产生,也有一些并非因恐惧产生。研究人员把前者称为“恐惧性汗液”。随后,研究人员让另一组志愿者去闻这些收集来的汗液样本,同时用扫描设备严密监视他们的大脑活动。当被监测者闻到“恐惧性汗液”时,他们大脑中“恐惧中枢”的活动性增强。
研究小组负责人莉莲·穆希卡帕罗迪告诉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这个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动力学或许隐藏着生物性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情绪压力确实具有字面意义上的传染性。研究人员分析,这是因为人在受到惊吓时会散发出一种“信息素”荷尔蒙,它会在不知不觉中诱发脑部相应区域作出连锁反应。
摆脱不必要的恐惧
虽然恐惧是趋利避害的生存经验,但是对于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过度恐惧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摆脱和战胜那些无谓的恐惧。
我们是害怕事物本来的样子,还是害怕我们认为的样子?要克服任何事物,必须一再地战胜它。但没有问题最终能被克服、战胜的,它只能被了解,而不是克服。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过程,而克服的过程,只会导致了进一步的混乱和恐惧。与一个问题抵抗、主宰、争斗或筑墙防卫,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冲突。然而,如果我们能了解恐惧,逐步地进入,探究它所有的内容,那么恐惧便无法以任何的形式回来。
恐惧的存在是因为人从不真正地正视恐惧,人们从不愿和它完全地交流。要摆脱对某种东西的恐惧,你需要的是深入的了解这个东西,而不要被你以往的经验认知和观念蒙蔽,给它套上恐惧的标签。
当一个人发现了思想是如何助长恐惧时,恐惧就会止息下来。
http://zh.wikipedia.org/wiki/% ... %25B8
You Are The World—— Jiddu Krishnamurti
http://source.yeeyan.org/view/ ... %25A7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亦可喜 、张沇
1.生理层面上。
这是一种本能,即“恐惧来源于未知”。这是深入人类骨髓的,一种趋利避害的本性。比如在黑夜之中,人会不敢走夜路。因为我们潜意识会认为孤立无援之下,有不可控的未知在等待我们。
2.社会经验层面。
这个很有趣的是,恰恰是因为你懂的太多了。(笑)
这种恐惧来源于你的社会经验。比如小孩子玩火,烧到了手,特别疼痛。下次他会主动避开火。比如我们去医院打针,下次孩子们即使看到针头,也会害怕的大哭大叫。这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了,自然就知道痛了。
最后抖个小机灵 所以我们文学系的系训就是——去爱,去经历,去受伤。(噗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