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亦可喜 -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推荐来自: 张沇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Joey 、氪星人 、苏三 、天子无情更多 »
【我国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未来城市将会有更多绿色“留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限期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公共空间。
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1 个回答
亦可喜 -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推荐来自: 张沇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Joey 、氪星人 、苏三 、天子无情更多 »
这个消息前几天在朋友圈刷了屏,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然而我们之前并没有听到过什么风声,就这么突然地炸了出来。
其实我刚看到这个政策的时候,还小惊喜了一下,因为每次设计的时候,我们很重视的一点就是“人与人的沟通”……都希望自己的建筑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可以“打破隔阂,重建联系”等等。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个突如其来的规定,隐患也很大。
废话不多说,先回答问题~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一、为什么要开放封闭小区?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这就是开放封闭小区的最直接的原因。如果说现在的路网是重要的血管,那么开放小区的道路就是密集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可以将车流进行引流,从而缓解交通压力。
不过这次的新规出现的太突然了,虽然想法很好,但是目前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关于开放小区的想法,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实践项目,也有很多的竞赛优秀作品。失败的案例如成都芙蓉古城小区,从围墙开放到重新封闭;成功的案例如四川省宜宾市的莱茵河畔小区,很好的激活了一片区域。这个新的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优化。
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影响很大。我就拿上边两个案例说吧。
1.成都芙蓉古城小区,这个小区环境很棒,古色古香,理所当然的,房价也很贵。这个开放式的小区在开创了先河,以此闻名,从而吸引了很多的游人……最后高层决定封闭小区,原因很明显……业主花那么多钱买房子,本来是看中这儿的环境地段,结果天天游客那么多,不说噪音的困扰,单单是安全问题也够担心的了。
2.莱茵河畔小区,有人称它为中国最成功的开放式小区。小区内的商业区、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场所等都对外开放,其每条支路都可以通往市政路,大大提高了周围空间的活力。但它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开放式小区,只能说是“半开放式”的,因为小区里各居住组团间相对封闭,进入各组团的业主仍需刷门禁卡。
另外,因为要保证小区的安全性等等,开放式小区的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就莱茵河畔小区的物业费而言,每年的成本就需增加20万元-30万元。安保力量投入和公共部分的维护投入也要比封闭式小区要多。
三、其他1.
这一句很值得仔细想想,已经建成的要逐步打开,怎么打开?征求每家每户的意见还是强行开放?
2.完全开放不太可行,组团式的封闭比较合适。
3.街区制(比如上面住人,下面是沿街商铺)是不是一定可以形成熟人社会?
4.封闭小区和开放小区各有利弊,欧洲也存在封闭小区。但是开放小区还是很值得尝试的,就是不知道实施起来效果怎样。
如果实施的好,可以缓解城市交通路网的压力,激活区域(熟人社会),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些的就业机会(安保力量、公共维护、商铺等等),还有绿地、娱乐设施的公共性更强,可以给市民更好的生活体验。
5.总的来说我是支持这个决定的,就是希望步子不要迈那么大,可以多设几个试验点,探索出一个最适合当下中国社会的模式出来。实施的过程中,也希望不会出现“强拆”或者“被自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