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2020年5月6日留存

准确来说这些都是我备忘录中的东西。
 
人在缺乏蛋白质的时候,最难吃的水煮鸡腿也可以吃的津津有味,是真的。没有难吃这一说,没有咽不下去这一说。
 
一定要保证每天的蛋白质供应。如果你身边的人饮食存在“结构性问题”(是的我新发明的词儿),也就是说,你身边的人总是劝你吃素养生(没错现在十八线小城市有劝十八岁的小孩吃素养生的),你的父母,老师,所有人忽略你每天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肉蛋奶),尤其是优质蛋白的含量,你所能接触到的环境,把你的注意力从“最基本的营养保证都没做到”拉到“努力奋斗”这个方面,那你就应该明白,饮食这个方面,你自己得注意了。
 
这里尤其批评山西省。范围就是山西省几乎百分之百食堂里一个肉菜都没有的寄宿制学校。
我相信全国大范围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遇到上述情况的人,如果没有条件吃肉,那就吃鸡蛋。不要怕贵,一个鸡蛋一块钱,在你可接触的范围内,并不贵。虽然一斤鸡蛋也就三块多,一个一块溢价很高。但是如果你整整一年,强力工作和学习,能吃到的肉蛋奶,能用手指数清的话,那……你将灰飞烟灭。
因为我真的听说过小孩为了省钱,在寄宿制学校不好好吃饭,然后器官衰竭的故事。
 
(这是也我此生最大的教训,没有之一)
此条非常极端,但这个教训非常好用。
 
如果你目前学校食堂里没有肉菜,很大概率上,你的老师也,是个垃圾。我可以毫不客气,毫不犹豫地这么说。
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听老师讲课,而是,先把课本背过,对,数学课本中最后一道题,你觉得很难的那道,也背过,然后把你目前手头上(学校发的)练习册每道题做六遍,直到顺利流畅地每道题给别人讲出来。
鸡蛋每天都要吃,多则五六个,少则一个。
坚持三个月,成绩不好,你来找我。
这是小城市的孩子们目前面临的困境。
此处尤其指山西省。
 
郭德纲说过,内行要是和外行去辩论那就外行!
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然而在一个方面,一个领域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甚至还没入门的时候,总是会被一些大词忽悠影响,从而影响自己正确的判断。
比如“计算机就是青春饭”
 
请把你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精力全都花费在专业的事情上,对“专业人士卖弄专业词汇”这个表现,宽容点。不要觉得别人卖弄专业词汇就是凸显你的无知。在学习方面,忽略自己的自尊心,要知道越是被碾压,越是证明你能学到的东西更难,更深,不一定能赚到很多钱,但是未来或许一定可以让你避免交更多的智商税。
营养专家给你讲蛋白质有多重要,怎样优质高效摄入蛋白质,你就不要跟这个营养专家瞎逼逼养生。
同时,“营养专家们”也要注意,佛渡有缘人。
不分好坏是这个社会中很常见的现象。
好言难劝该死鬼。
上大学,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专业人士。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外行人和你瞎逼逼,就不要去据理力争了。
“人民不喜欢,你算老几?”这种话,少听。
这种“结构性矛盾”,无解。我们要过好的是自己的日子,同时对“理智作决策的人”给一点建议。
不理智的人,由他去。
 
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也尽量让自己专业一点。减肥就去搜一些正确的运动姿势和营养学的东西。或者给自己洗脑什么是消费主义。
不谈论大环境下的韭菜论,无论你是不是“韭菜”,这些知识确实是作用于你身上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毫不客气地说,这些保证了你的生活幸福感和生活幸福程度。
 
做决策做选择的时候,忽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意识。大环境好不好,和你有关系,然而关系不是特别特别特别大。
少听一些词:“圈子”“资源”“大环境”“就业市场”,尤其是这类抽象名词。(当然我的文章中也有不少,也要少听)
专注于“这道题怎么做”,而不是“我这次排名又落后了多少”。
绝大多数的考试,就是把题做对,或者文章得到评卷人的标准。
绝大多数的学习,就是模仿和记忆。(理解,对一个没有充足资料的新手很难)
把自己的时间,钱和精力投入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的时候(目标明确很重要)多看数据,形容词的程度。不要被每个人都知道的话所影响,或者把每个人都知道的话的影响降至最小。这些话是没有门槛的,而且绝大多数是一些很虚无的大词在语法中就是形容词和名词通用的词。
比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种话。
 
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苦难。迷茫不是苦难。迷茫是目标错了。
不要听别人夸大自己的苦难。(这里我根本不会加过分这个词)
人类个体阈值是不一样的,甚至根据年纪的变化也会有所波动。搞清楚自己在各个方面,各个时间段的阈值。
这个也和意志力有关。阈值有时候也是需要练习的,意志力也是。
意识到自己“缺爱”,“不会与别人主动交流”后,尽量及时改正。
不要听任何人说形容词去描述一个物品,一件事物。多听听数据,多看看类比。尤其是形容词的好吃程度。此处中枪的是香水和奶茶。
如果一个人给你推荐一样食物,仅仅只有“好吃”这个词的话,屏蔽,尤其是特别便宜的。(当然此条我没有哭着喊着拦着你不让你去吃)
如果一个人给你推荐一样食物,你看看价格,觉得很贵,我觉得你应该去尝试体验一次。这样你以后就会有一个好的标准了。别人再怎么坑,也坑不到你。
给自己的感觉和体验打分。
 
回头写一写背书方法。我自己背书方法,很难。
 
 
 

6 个评论

人是环境动物,这句话的的意思是,把一个人放在清华北大和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中专学校,他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比一个人自以为的还要大。
除了伤仲永那样的天赋异禀。(然而我怀疑这也是编的,怎么突然一个没上过学的就会写诗了呢)
这也间接说明人是可以主动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的。尤其是通过独处来恢复情绪的人。
影响意志力的,目前我自己能感觉到的有几点:睡眠(睡眠时长和梦)饮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运动(影响睡眠)目标赋予的环境。而环境还可以影响前三点,甚至环境决定三观,观点。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好,超过三个月的脾气坏,基本上是这四个没有做好。当然超过半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就有很大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经济学中“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条,我都怀疑是神经科学的内容了。
与别人交流的话语体系中,尽量偏爱式的客观。
多表扬人,多用萌萌的表情,适当情况下来个wink。
多肯定别人。学会肯定别人是会发财的哦!绝大多数人因为不会肯定别人而不能发财哦!
不要用大众意义上的贬义词来评判一个人。比如说一个人幼稚。
关系特别好的人,一定要有耐心,给对方说一下具体数据,在数据上,多用类比的方法,让一个从未入门的外行人能理解内行一点的东西,防止他们交智商税。

这点,我发现我身边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的性格中没有向下兼容,“仁”的成分。他们对待一个外行人,经常用一些形容词与名词之间互相转换的词汇和话语体系,经常性就会简单粗暴的来一句:“你不懂!”
可千万别学这个。也要自我意识到这种话语体系中有没有这样的成分。

自我夸奖一下:我觉得我身上有很多“护犊子”的成分。虽然很多不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评价是强势,然而真正关系好的人,对我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比如我给我妈说:看见手机上你点的这个诶屁屁的图案了吧!这个图案,图标,就是UI,现在北京很多地方有UI的培训班。你都能用手机触屏手写字,那么做UI的人,也是用一个大的屏幕,叫数位板,用精度比较高的笔画出UI,然后填色。

对自己已经熟知,摄取的知识表示一定的傲气,相信自己的专业,不要自我怀疑。但是对处于亲密关系的人,不要有这种傲气。
绝大多数人都搞反了。
比如一个舞蹈专业生,她的好友喜欢女团舞,这个舞蹈生给好友说一些专业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比如云门大卷。好友说“哎呀我们普通人都喜欢这些女团舞,你们那些太高大上了”!
如果我是这个舞蹈生,我会选择删除并拉黑这个好友。有些原则性的东西,绝不惯着。
我也不会因为这句话而产生自我怀疑:现在市场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专业性的内容?

辛辛苦苦从小到大练功,随随便便给几个小时就可以跳的比女团好看,为什么要向下兼容这种傻子?
因为舞蹈生对于动作的记忆,精准程度,发力和肌肉控制,都是很专业的。

而我,我就是老老实实听对方说自己专业内容的那种人。我因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尽量对对方展示更多的善意。除了开玩笑,表达讽刺的“汉语俚语”“中国式俚语”“中式俚语”,比如“韭菜”的具体语境。其他恶意较多的网络用语,如果用的过多,我选择删除并拉黑这个人。
一个人的无知(语文不过关)庸俗恶意,从一个人的言语体系上能反应出来。

以下是私货:
我恨缩写!真情实感为什么要zqsg?2020年了,国内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输入法自动联想就难用到这个程度了吗?!
“蓝瘦香菇”这四个字,还有火的那个小视频真的好丑啊!
“恰饭”这两个字也太丑了吧!为什么不多加几个字:“博主要赚钱养家”呢!但能接受这种俚语的存在。然而尽量会避免使用这种词。
“嗷”这个字,如果你真的不是一条大众语境意义下的“dog”,少用。
每个人的语言体系总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潜意识和自我定位。
etc.
所以我觉得用以上几个例子的人群,他们发言的信息量信息密度,绝大多数都是观点和情绪的表达,并没有多少知识。而这种观点和情绪,会形成一种环境,作决策的时候,要尽量跳出这种环境。
所以看完上段留言,我相信很多人去搜了一下“云门大卷”。
希望论道可以做一个慢网站。Joey可以看看豆瓣关于阿北的报道。
豆瓣有成为今日头条,有发展为微信公众号的可能。毕竟2015年以前,网上几乎所有的鸡汤,都来自豆瓣。
如果这个网站还能活下去的话,建议Joey一直开下去吧。捐赠会考虑的。
我自己都给垃圾私立学校交了那么多学费了,给论道这些真正有知识的群体创造的环境,交一些学费怕什么?

做网站这个事情,可以适当把时间拉长一些。有的时候,一个网站的时间越长,净利润越大。
创业做生意嘛,对于新手,不亏就是赢。不亏能活下来就好。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会创业,会做生意的。
我相信腾讯也摸索过很多道路,比如腾讯微博。
大集团在群众基础那么好的情况下,都有失败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不亏就是赚。绝大多数人关于不亏的概念就是“能保证我的生活+做点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
而且还得有另一种心态,就是,十四亿人,我们有一百万用户,够了够了,够我“吃饱了”!人的阈值当然会变,大家都在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这种“结构性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自我安慰也是很有必要的。
人人都如此。
当然,希望Joey是一个官能享乐主义者,分配一点多余的情绪给爱好。我也相信按照他的技术,不会到穷得吃不起饭的程度。
不要沉溺在“创业论道半死不活”这种情绪中。
毕竟我们创业赚钱,或者做点其他的,都是为了享受,为了enjoy。
这些话也确实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成分,希望对你有用。
如果Joey有一天吃不饱饭,
读者角度的建议——个人觉得,加个题目可能更好一点,方便人们决定要不要打开。即便都是格言,也是可以有题目的。当然,这只是一个读者角度的感觉而已。
这个系列就没打算让论道以外的人看。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