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投资 vs 投机 vs 买彩票
有一句话说,实践出真知,我觉得挺对。
又有一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是不怎么喜欢的。
实践毫无疑问是检验理论是否可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甚至没有之一)。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
在之前我有提到过,再多的实践支持,也很难(甚至不可能)证明某一个理论是百分之百对的。换句话说,归纳法得不到“真理”。
假如说,现在有两个思路去验证,“天鹅都是白色的”。
第一个思路是,经过观察发现,(被发现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天鹅都是白色的。如果样本足够大,这个结论是可靠性很高的。但是,无法消除小概率事件存在的理论可能性。事实上,一个被欧洲人坚信不疑的信念“天鹅都是白色的”只需要一只黑天鹅就被彻底推翻,哪怕经过观察发现,欧洲一共有十万只天鹅,全都是白色的。理论上说,当我们找到第十万零一只天鹅时,它是白色的几率可以认为是接近百分之一百的。然而,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对欧洲人而言),就是在欧洲人见了数量极其庞大的白天鹅之后。
第二个思路,从决定天鹅颜色的决定因素入手,经过理论研究,(用基因或者别的理论)证明天鹅只能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白色。这个,我没办法用天鹅举例,我们用“永动机”作为例子吧。当人们为永动机是否可以被制造出来争论不休时,现代科学体系通过理论推翻了永动机(为了更有把握,我们限定于第一类永动机,以下如有提到,依然如此)被制造出来的可能性。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说,永动机不可能被制造出来,或者说,所有的人造设备都不可能是所谓永动机。
第二个思路是第一个思路的升级版,也是现代科学有别于古代人类研究的重要区别。我们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工具(数学,逻辑等等)对经验的可靠程度进行验证并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
但是,很多人依然局限于第一种思维而无法自拔,还不能察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认为,既然黑天鹅可以存在,“永动机”也可以存在!说不定人们只是因为技术不过关,或者人们被所谓“现代科技”局限了思路以至于无法制造出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永动机”。类似的思维有,高手在民间,民科牛逼爆了,明主优越于民主,经济发展可以朝着跟现有所有主流经济学理论相悖的轨迹进行等等。无视概率,押宝于小概率事件甚至是理论上不可能的事件。
这个时候,我就要说说,思维二的优越性所在。虽然思维二是在思维一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我认为说这是一种升华也不过分。思维二不一定非要是真理或者本质,但是,很显然思维二比思维一会更接近真理和本质(假定存在)。
思维二让纠错成了一种更为简单和可行的事。只要在这个理论上继续推导,直到出现这个理论出现自相矛盾或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么就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该理论的时候了。而这个理论,是足够用于满足当下的人类活动的。比如说,永动机不可被制造是基于热力学相关定律推导出来的,一旦有关定律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结论就存在被改写的可能性。如果定律不被推翻,即使存在理论可能性,人类也绝对不可能有能力生产永动机的。因为缺乏制造该类设备的有效思路。与其天天倒腾一堆废铜烂铁,远不如直接去理论上推翻热力学定律对生产永动机更有意义。
思维一就不一样,在思维一的模式下,我要证明永动机造不出来是无法实现的。就好比,既然黑天鹅存在,会不会在地球某个角落存在一只纯金色的天鹅?人类的观察能力虽然相比以前提高很多,照样不能确保地球的每一角落都被观察到了。又或者,会不会存在一种完全透明的天鹅?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所以,永动机没被造出来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本身不可能。所以,我可以不断尝试啊,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
“可证伪”之所以被广泛接纳,就是这个太重要了(而未必是绝对真理)。纠错是人类进步的最可靠方法,尤其是理论层面。不然,你会被一系列假设烦死的。而且,“不可证伪”的东西大多停留在人类基础的归纳总结的思想层次,并不符合科技进步的需要。
结合近来在论道热议的中医话题。我们对比现代医学(西医)就可以发现,中医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思维一的层面,在实践经验方面,无论是数据样本还是归纳总结能力,中医都被碾压。
思维二的层面,在理论方面,中医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现代标准的理论体系。而西医具备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西医的思路大体是,因为某个疾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某些治疗手段可能具有治疗功能,解释为什么可以起到作用,并且根据理论基础制定检验方案,用实验验证,确保治疗方案的普遍有效性和可靠性。通常还会根据实践中出现的负面反馈,提出优化方案。中医则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完整理论(不存在或者不被大众所知),更多是零零散散的,并且大多是艰涩难懂的理论(甚至是被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不成立的理论)。
因此,中医和西医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且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但是,医学这个东西,还得看疗效。
我以人格担保,我接下来所列举的例子都不是捏造的。
1. 我在澳洲时,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位白人老太太(移民自法国,儿媳妇是华人)跟我闲聊了几句,她对中医感到很震惊,因为医生(西医)说她只能坐轮椅了,无法治疗她的腿疾。然后,找了中医,居然给搞好了,至少我碰到她的时候,她还能自主行动。
2. 我姐姐脸上长了痘痘,具体啥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咯。看了老多医生,愣是没办法。然后到了一个小诊所,用了一个什么所谓的方子,然后真起作用了。困扰了挺长一段时间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共花了几十块钱。后来,他的一个同事的小孩子也出现类似的皮肤问题,同样的方子,也起作用了。不过,除了那个医生之外,我们都不知道去哪里还可以开到这个方子。
3. 我一位朋友的父亲,肝腹水(晚期?)等到发现,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狂吐血(量大),去了杭州二院诊治(抢救,这个抢救是后面的事情能发生的前提,所以西医在这个案例中是有功劳的),医生表示最多还有三个月寿命。然后,用了很多土办法,其中包括看中医,然后居然神奇地恢复了(不是康复),现在过去六年了,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具体病情我就不太清楚了(当时在一个地方,后来不在一个地方了就不怎么联络了)。
大概就这三个例子就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从我个人角度看来,中医是最有可能的起作用的因素。当然,不排除,西医误诊?偶遇神医?求生欲望带来的奇迹?偶然因素的自愈等等可能性。
(中医反对者手下留情,存在错误的地方,求轻喷。我绝对不是要用这些个例证明中医一定有效,而是,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事情,不会都是偶然,中医在特定情况下,发挥作用也是有可能的,仅此而已。我一向认为,中医不可靠,但是,不认为中医全都是错的。)
但是,这些例子既可以作为支持中医的理由,更反映出中医的窘境。因为,西医的有效性是不需要我这种非专业人员做任何努力的。而且,西医没法举例,因为西医把病治不好才是小概率事件(整体而言),中医治不好西医治好那是应该的。就好比高学历高收入,低学历低收入一点都不稀奇,既符合一般印象,有能用数据支持,根本不需要单独拿一个个例作为支持。低学历高收入,高学历低收入才会用个例作为证据。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实践经验方面中医被完爆的原因。不提什么双盲实验之类,当中医还需要用个例证明有效性的时候(西医也会有个例作为参考的时候,但很少用而且仅用来参考),已经完败了。当然,中医从业者可能会有(相对于我而言的)大量临床经验,但是相比于西医遍布全球的布局并且在中国也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临床经验还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就算有数据了,不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工作,便无法产生本该具备的说服力,毕竟,也有可能是,积极数据严重不足导致归纳工作无法展开。
作为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最后我用自己的行业思维来作为总结。
实现财富增值有三个主要的方法,投资,投机(理性投资以外的类似于投资的活动)和买彩票(代表所有赌博类活动)。(不要太较真,重在表达个人意见)
我区分三者的标准大概是,
投资,通过认真调研,经过理性分析,在风险可控(至少是经过风险分析的)的前提下投入资金,换取尽可能多而稳定的财富增值。普遍认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念。(国人很多不太喜欢,认为循规蹈矩,难成大事。此类人士往往财富稳健增长,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更看重回报的稳定和持续性,不会过于急功近利)
投机,以直觉为主要依据,没有经过认真的风险评估贸然进入市场,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商业直觉。在幸存者偏差和早期市场机会泛滥的情况下,很多投机者“大获成功”(很多国人很推崇的一种行为,认为不拘一格,个人能力逆天,而且成功充满偶然性,让普通人可以有臆想的空间,妄想自己也可以有成为暴发户的一天。而且,这种成功看似和投资类似,有很强的欺骗性,给人一种可靠的假象)
买彩票,本来我想说赌博,鉴于赌博看起来更有”技术含量”(比如读心术之类的,这是什么鬼?),买彩票是建立在运气成分上的,既不是理性分析,也不依赖于直觉,尽管有些人会做什么所谓的分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赌博,撞运气!
很显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投资是最好的方案。投机是不理智行为。买彩票属于愚蠢行为。注意,这里仅针对这种行为做的评判,而不是针对做决定的人。一个智者也可能会做愚蠢的决定,一个愚蠢的人也可能(碰巧)做出英明的决定。不可以通过单独事例对某个人进行有价值的全面评价。
就我个人而言,一般情况,当然毫无疑问选择投资。特殊情况,考虑投机。紧急情况,买彩票。
啥意思?
特殊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我钱太多了,我就想闹着玩,拿出一笔钱投机,能赚最好,赚不了拉倒。玩的就是心跳,就是刺激!另一种,我可支配的钱太少(不足以进行正常投资或者投资的回报没有吸引力),钱留着对改善生活没意义,做投资也没吸引力,就当这笔钱不存在了,投机一把。赚到就翻身当土豪,赚不到就算了。
紧急情况,我一共有两块钱,但我急需四百万。想来想去,也就彩票比较靠谱了。所谓死马当活马医。别跟我谈理性,理性此时已经无效。其实,这两块钱买雪糕解解渴也挺好,舒服一会是一会儿。总比送给卖彩票的强。
所以说,投机和买彩票是不理性行为,但我认为属于我的理性选择。因为理性失去发挥空间的时候,也只能试试直觉和运气咯。
中医vs西医,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个选择的问题。
西医,既科学,又可靠。算是投资吧,花钱买健康。但是投资也存在风险,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也是正常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如此,这是相对最优选项,推荐选择。
靠谱点的中医(怎么找自己想办法,我爱莫能助),不太科学,可能有效,疗效不稳定,风险系数高。作为投机选项吧,西医解决不了了,自愈能力貌似也不足应对,试试吧也可以。建议谨慎选择,常规时间选这个,属于作死。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办法的办法。
打着中医名号的各路大神,不科学,不可靠,疗效未知,风险奇高。相当于买彩票吧。往往号称低投入,高产出,两元可换五百万,简直是慈善人士发福利。然后,鬼知道怎么回事,买彩票的越来越穷,卖彩票的越来越有钱了。这个选项建议永久封禁,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尝试,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试试就试试吧,但是,依然不推荐。常规时间选这个,属于找死。这是赌博,属于送钱,不属于挣钱的方法。
国内中医之所以很有市场,跟太多人的赌徒心理和投机心态是很有关系的。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努力坚持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搞投机活动,千万不要买彩票。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又有一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是不怎么喜欢的。
实践毫无疑问是检验理论是否可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甚至没有之一)。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
在之前我有提到过,再多的实践支持,也很难(甚至不可能)证明某一个理论是百分之百对的。换句话说,归纳法得不到“真理”。
假如说,现在有两个思路去验证,“天鹅都是白色的”。
第一个思路是,经过观察发现,(被发现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天鹅都是白色的。如果样本足够大,这个结论是可靠性很高的。但是,无法消除小概率事件存在的理论可能性。事实上,一个被欧洲人坚信不疑的信念“天鹅都是白色的”只需要一只黑天鹅就被彻底推翻,哪怕经过观察发现,欧洲一共有十万只天鹅,全都是白色的。理论上说,当我们找到第十万零一只天鹅时,它是白色的几率可以认为是接近百分之一百的。然而,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对欧洲人而言),就是在欧洲人见了数量极其庞大的白天鹅之后。
第二个思路,从决定天鹅颜色的决定因素入手,经过理论研究,(用基因或者别的理论)证明天鹅只能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白色。这个,我没办法用天鹅举例,我们用“永动机”作为例子吧。当人们为永动机是否可以被制造出来争论不休时,现代科学体系通过理论推翻了永动机(为了更有把握,我们限定于第一类永动机,以下如有提到,依然如此)被制造出来的可能性。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说,永动机不可能被制造出来,或者说,所有的人造设备都不可能是所谓永动机。
第二个思路是第一个思路的升级版,也是现代科学有别于古代人类研究的重要区别。我们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工具(数学,逻辑等等)对经验的可靠程度进行验证并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
但是,很多人依然局限于第一种思维而无法自拔,还不能察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认为,既然黑天鹅可以存在,“永动机”也可以存在!说不定人们只是因为技术不过关,或者人们被所谓“现代科技”局限了思路以至于无法制造出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永动机”。类似的思维有,高手在民间,民科牛逼爆了,明主优越于民主,经济发展可以朝着跟现有所有主流经济学理论相悖的轨迹进行等等。无视概率,押宝于小概率事件甚至是理论上不可能的事件。
这个时候,我就要说说,思维二的优越性所在。虽然思维二是在思维一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我认为说这是一种升华也不过分。思维二不一定非要是真理或者本质,但是,很显然思维二比思维一会更接近真理和本质(假定存在)。
思维二让纠错成了一种更为简单和可行的事。只要在这个理论上继续推导,直到出现这个理论出现自相矛盾或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么就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该理论的时候了。而这个理论,是足够用于满足当下的人类活动的。比如说,永动机不可被制造是基于热力学相关定律推导出来的,一旦有关定律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结论就存在被改写的可能性。如果定律不被推翻,即使存在理论可能性,人类也绝对不可能有能力生产永动机的。因为缺乏制造该类设备的有效思路。与其天天倒腾一堆废铜烂铁,远不如直接去理论上推翻热力学定律对生产永动机更有意义。
思维一就不一样,在思维一的模式下,我要证明永动机造不出来是无法实现的。就好比,既然黑天鹅存在,会不会在地球某个角落存在一只纯金色的天鹅?人类的观察能力虽然相比以前提高很多,照样不能确保地球的每一角落都被观察到了。又或者,会不会存在一种完全透明的天鹅?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所以,永动机没被造出来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本身不可能。所以,我可以不断尝试啊,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
“可证伪”之所以被广泛接纳,就是这个太重要了(而未必是绝对真理)。纠错是人类进步的最可靠方法,尤其是理论层面。不然,你会被一系列假设烦死的。而且,“不可证伪”的东西大多停留在人类基础的归纳总结的思想层次,并不符合科技进步的需要。
结合近来在论道热议的中医话题。我们对比现代医学(西医)就可以发现,中医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思维一的层面,在实践经验方面,无论是数据样本还是归纳总结能力,中医都被碾压。
思维二的层面,在理论方面,中医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现代标准的理论体系。而西医具备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西医的思路大体是,因为某个疾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某些治疗手段可能具有治疗功能,解释为什么可以起到作用,并且根据理论基础制定检验方案,用实验验证,确保治疗方案的普遍有效性和可靠性。通常还会根据实践中出现的负面反馈,提出优化方案。中医则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完整理论(不存在或者不被大众所知),更多是零零散散的,并且大多是艰涩难懂的理论(甚至是被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不成立的理论)。
因此,中医和西医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且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但是,医学这个东西,还得看疗效。
我以人格担保,我接下来所列举的例子都不是捏造的。
1. 我在澳洲时,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位白人老太太(移民自法国,儿媳妇是华人)跟我闲聊了几句,她对中医感到很震惊,因为医生(西医)说她只能坐轮椅了,无法治疗她的腿疾。然后,找了中医,居然给搞好了,至少我碰到她的时候,她还能自主行动。
2. 我姐姐脸上长了痘痘,具体啥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咯。看了老多医生,愣是没办法。然后到了一个小诊所,用了一个什么所谓的方子,然后真起作用了。困扰了挺长一段时间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共花了几十块钱。后来,他的一个同事的小孩子也出现类似的皮肤问题,同样的方子,也起作用了。不过,除了那个医生之外,我们都不知道去哪里还可以开到这个方子。
3. 我一位朋友的父亲,肝腹水(晚期?)等到发现,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狂吐血(量大),去了杭州二院诊治(抢救,这个抢救是后面的事情能发生的前提,所以西医在这个案例中是有功劳的),医生表示最多还有三个月寿命。然后,用了很多土办法,其中包括看中医,然后居然神奇地恢复了(不是康复),现在过去六年了,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具体病情我就不太清楚了(当时在一个地方,后来不在一个地方了就不怎么联络了)。
大概就这三个例子就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从我个人角度看来,中医是最有可能的起作用的因素。当然,不排除,西医误诊?偶遇神医?求生欲望带来的奇迹?偶然因素的自愈等等可能性。
(中医反对者手下留情,存在错误的地方,求轻喷。我绝对不是要用这些个例证明中医一定有效,而是,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事情,不会都是偶然,中医在特定情况下,发挥作用也是有可能的,仅此而已。我一向认为,中医不可靠,但是,不认为中医全都是错的。)
但是,这些例子既可以作为支持中医的理由,更反映出中医的窘境。因为,西医的有效性是不需要我这种非专业人员做任何努力的。而且,西医没法举例,因为西医把病治不好才是小概率事件(整体而言),中医治不好西医治好那是应该的。就好比高学历高收入,低学历低收入一点都不稀奇,既符合一般印象,有能用数据支持,根本不需要单独拿一个个例作为支持。低学历高收入,高学历低收入才会用个例作为证据。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说,实践经验方面中医被完爆的原因。不提什么双盲实验之类,当中医还需要用个例证明有效性的时候(西医也会有个例作为参考的时候,但很少用而且仅用来参考),已经完败了。当然,中医从业者可能会有(相对于我而言的)大量临床经验,但是相比于西医遍布全球的布局并且在中国也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临床经验还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就算有数据了,不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工作,便无法产生本该具备的说服力,毕竟,也有可能是,积极数据严重不足导致归纳工作无法展开。
作为一个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最后我用自己的行业思维来作为总结。
实现财富增值有三个主要的方法,投资,投机(理性投资以外的类似于投资的活动)和买彩票(代表所有赌博类活动)。(不要太较真,重在表达个人意见)
我区分三者的标准大概是,
投资,通过认真调研,经过理性分析,在风险可控(至少是经过风险分析的)的前提下投入资金,换取尽可能多而稳定的财富增值。普遍认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念。(国人很多不太喜欢,认为循规蹈矩,难成大事。此类人士往往财富稳健增长,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更看重回报的稳定和持续性,不会过于急功近利)
投机,以直觉为主要依据,没有经过认真的风险评估贸然进入市场,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商业直觉。在幸存者偏差和早期市场机会泛滥的情况下,很多投机者“大获成功”(很多国人很推崇的一种行为,认为不拘一格,个人能力逆天,而且成功充满偶然性,让普通人可以有臆想的空间,妄想自己也可以有成为暴发户的一天。而且,这种成功看似和投资类似,有很强的欺骗性,给人一种可靠的假象)
买彩票,本来我想说赌博,鉴于赌博看起来更有”技术含量”(比如读心术之类的,这是什么鬼?),买彩票是建立在运气成分上的,既不是理性分析,也不依赖于直觉,尽管有些人会做什么所谓的分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赌博,撞运气!
很显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投资是最好的方案。投机是不理智行为。买彩票属于愚蠢行为。注意,这里仅针对这种行为做的评判,而不是针对做决定的人。一个智者也可能会做愚蠢的决定,一个愚蠢的人也可能(碰巧)做出英明的决定。不可以通过单独事例对某个人进行有价值的全面评价。
就我个人而言,一般情况,当然毫无疑问选择投资。特殊情况,考虑投机。紧急情况,买彩票。
啥意思?
特殊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我钱太多了,我就想闹着玩,拿出一笔钱投机,能赚最好,赚不了拉倒。玩的就是心跳,就是刺激!另一种,我可支配的钱太少(不足以进行正常投资或者投资的回报没有吸引力),钱留着对改善生活没意义,做投资也没吸引力,就当这笔钱不存在了,投机一把。赚到就翻身当土豪,赚不到就算了。
紧急情况,我一共有两块钱,但我急需四百万。想来想去,也就彩票比较靠谱了。所谓死马当活马医。别跟我谈理性,理性此时已经无效。其实,这两块钱买雪糕解解渴也挺好,舒服一会是一会儿。总比送给卖彩票的强。
所以说,投机和买彩票是不理性行为,但我认为属于我的理性选择。因为理性失去发挥空间的时候,也只能试试直觉和运气咯。
中医vs西医,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个选择的问题。
西医,既科学,又可靠。算是投资吧,花钱买健康。但是投资也存在风险,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也是正常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如此,这是相对最优选项,推荐选择。
靠谱点的中医(怎么找自己想办法,我爱莫能助),不太科学,可能有效,疗效不稳定,风险系数高。作为投机选项吧,西医解决不了了,自愈能力貌似也不足应对,试试吧也可以。建议谨慎选择,常规时间选这个,属于作死。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办法的办法。
打着中医名号的各路大神,不科学,不可靠,疗效未知,风险奇高。相当于买彩票吧。往往号称低投入,高产出,两元可换五百万,简直是慈善人士发福利。然后,鬼知道怎么回事,买彩票的越来越穷,卖彩票的越来越有钱了。这个选项建议永久封禁,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尝试,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试试就试试吧,但是,依然不推荐。常规时间选这个,属于找死。这是赌博,属于送钱,不属于挣钱的方法。
国内中医之所以很有市场,跟太多人的赌徒心理和投机心态是很有关系的。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努力坚持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搞投机活动,千万不要买彩票。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8 个评论
稻草人谬误。对中医知识的认识与实际不符,结论。建议批判医书,而不是别人口中泛泛的所谓“中医”概念。
请先给出你认为权威的中医定义。不然很难对你的质疑作出回应。只有先把对象统一才能继续展开讨论,如果你的建议言之有理,当然是我应该修订完善我的文章,如果你的建议不具备说服力,那么我只需要针对你的质疑做出回应即可。我要谈论的中医,当然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医(我认为大家普遍默认的定义,但未必真的准确)。而批判医书是不可能的,我又不看医书。
废不废医无所谓,中医有本事看病,实现准确诊断那就继续留着吧,做不到,不废留着生仔啊。病都看不出来,怎么医?
药不废可以,经过经得起推敲的考核,别开政策绿灯。在不被扶持的情况下(虚假广告,行医资格获得方面等都按照正常法规办事,不要开特例),中医药拥泵愿意投钱做中药,让他们去做。反正社会成本很低,爱怎么折腾就去折腾。研究的药如果没有药效,又不能打假广告,有钱任性的继续背。我相信,经过这种考验最终生存下来的,也算得上糟粕(如果中医药的确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了。如果中医药能证明药效,我管他中药西药,并无关系。关键是现在很多都靠哄骗欺瞒。
总体态度,不要求强制取消,但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政策扶持。说白了,就是中医不是说看疗效吗?我支持。把假广告打击了,医疗事故处理了,能存活下来的中医(比例肯定很低)才是值得讨论该怎么对待的问题。现在我的矛头主要对准假广告之类的。我无法证明他绝对错误,但是可被证明的先处理再说。当然,我看你你说的那个人的其他知乎答案,他貌似在“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之间更反对“现代中医”,但是打击“传统中医”更容易实现,问题也显而易见,掐死假广告和各类谣传就成功一半。等到“传统中医”都揭下神秘面纱的时候,“现代中医”群众基础就很薄弱了,爱好者愿意折腾,别搞事情就行。
药不废可以,经过经得起推敲的考核,别开政策绿灯。在不被扶持的情况下(虚假广告,行医资格获得方面等都按照正常法规办事,不要开特例),中医药拥泵愿意投钱做中药,让他们去做。反正社会成本很低,爱怎么折腾就去折腾。研究的药如果没有药效,又不能打假广告,有钱任性的继续背。我相信,经过这种考验最终生存下来的,也算得上糟粕(如果中医药的确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了。如果中医药能证明药效,我管他中药西药,并无关系。关键是现在很多都靠哄骗欺瞒。
总体态度,不要求强制取消,但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政策扶持。说白了,就是中医不是说看疗效吗?我支持。把假广告打击了,医疗事故处理了,能存活下来的中医(比例肯定很低)才是值得讨论该怎么对待的问题。现在我的矛头主要对准假广告之类的。我无法证明他绝对错误,但是可被证明的先处理再说。当然,我看你你说的那个人的其他知乎答案,他貌似在“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之间更反对“现代中医”,但是打击“传统中医”更容易实现,问题也显而易见,掐死假广告和各类谣传就成功一半。等到“传统中医”都揭下神秘面纱的时候,“现代中医”群众基础就很薄弱了,爱好者愿意折腾,别搞事情就行。
落入中西之争,反而正中有些人的下怀。中西医对立,民族情绪之类的无关因素更能发挥作用。打击中医不需要证明中医毫无价值,只需要证明中医没有存在意义,实用价值低下。如果你说中医全都没有用,让中医维护者和自己处于很不对等的关系上,他只需要寻找一个反例,而你需要归纳总结,合理推导,才存在可能性证明自己是对的。我的策略很简单,在一万次诊断里,西医九千次有效,所谓“中医”只要存在明显差距,那就足够淘汰掉了。即使中医的可靠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实际上可能连百分之六都没有)也照样是应该被淘汰的,有更好的选择坚持选差的,那是抱残守缺。中医请证明自己和西医相比具有相似的医疗效果或者更好的效果,然后再让大家放弃西医,选择中医,不然,请乖乖躲在角落别出声。
举的三个例子好像地方电视台的小广告在现身说法啊(ಡωಡ)hiahiahia
强行把所有可能因为中医起作用的案例用心理安慰剂概括,我个人也是不太认可的。在辩论的时候,并不是把立场说得越死越好,而是,抓住其最明显的软肋,用显而易见的问题击溃他。你非要往坑里跳,说中医没有一个案例是中医起作用,然后无法证明这一点。最后辩论就变成中医是不是完全没有用。当反对中医的人一不小心出现漏洞就会让辩论结果倾向于中医也有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一开始的论题是中医是不是有效(作为医疗手段是可靠的),很容易给人误导成中医还是有效的。事实上,支持中医的人仅仅需要证明中医有可能是某些情况中起作用。从辩论的角度看,不是上策,你要避开他们列出来难以证明的部分,往事实上靠拢,只需要证明中医远远不如西医可靠就足够了。中医(不借助西医的情况下)诊断能力低下,成功案例(相对于西医)非常稀缺,误诊情况比例过高(相比于西医)。就算那个阴阳理论,五行之类的无法被证明绝对是错的,关键使用效果不好啊。中医理论差距明显,很多中医维护者都说医学看疗效,关键疗效也不行啊。我不说你没有疗效,因为难以证明,但是疗效差,风险喊是事实。而且,合格西医遍地都是,中医不知道去哪里找才可靠。普通老百姓听不懂理论,切身(明显的)利益才是他们关心的。
经常陷入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中医的定义不被对方认可,我也没辙了。您不妨像认识西医一样认识中医专业,比如课本?指导文件?而不是路边摆摊?疗效看医生,医生看能力,能力来自于书。评价一个学科就别提路边摊了吧。
我没有说要否定你提出的定义,这显然属于你预设立场做出的判断。我也说了,如果你的定义具备说服力,我可以修订我的文章,把针对的对象更准确地描述。作为日常用语中的西医,包含了所谓“西医”的理论,医疗体系和历史,西医中的糟粕也不排除在外。与之对应提出的“中医”当然也应该包括其提出的理论,医疗体系和历史。而对于你说的疗效看医生,正是我们反对中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效果不具备(或者说不承诺)稳定性。医生看能力?这句话不太明白。能力来自于书籍更是不够准确。临床经验对医生的能力影响很大。当然,理论水平(书本知识)是能力基础。西医认为自己的理论具有普适性,所以,任何人掌握了方法,都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理论知识。而临床经验是提高医生通汇贯通的能力,从而让医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但是,你却说疗效看医生,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里的看应该可以理解成“决定于”的意思吧?但是,医生的诊治效果来自于书本,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疗效也是由理论水平(书本知识)决定的。所以,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疗效看医生这句话和很多人认为疗效不好证明理论体系不完善是一致的,也就不需要特意指出疗效看医生。事实上,西医也认可疗效看医生,所以才有准入资格,就怕庸医害人。虽然你说疗效看医生,但是中医的医生筛选工作却没有说服力。换句话说,医好病是中医理论的功劳,医不好就要中医理论背锅。所以,你的论点非但不能让中医从我提到的问题中摆脱出来,恰好相反,你的观点肯定了我的部分论点。
1,医生的专业能力来自两方面,其掌握的医疗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个人经验一部分是其医学知识缺陷的补充,另一部分是医疗操作熟练度。
2,医学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学生的课本往往很可能部分内容已被淘汰。
3,中医医书具备西医医书的属性。也就是说医学书籍的作用都一样无论它来自西方还是中国。
4,医生筛选,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命题,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业务工作。
2,医学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学生的课本往往很可能部分内容已被淘汰。
3,中医医书具备西医医书的属性。也就是说医学书籍的作用都一样无论它来自西方还是中国。
4,医生筛选,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命题,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业务工作。
1. 你说的没问题。
2. 医学理论虽然不断更新,但是这种强化是循序渐进的,具备足够的基础能力,接受新知识不应该是很大的障碍。学校教科书也会不断升级,教学活动也会与时俱进,并不太容易造成医学生技能跟实际需求完全脱节的情况。
3. 所以,理论的完善和完整是很有必要的。中医的理论我虽然不懂,但是从广泛被诟病的情况看,即使中医学科已经有一整套(我估计还没有)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那么推广严重不足,导致人们对中医难以信任,这是中医从业者应该想办法解决的,不管是完善理论或者推广理论。
4. 选拔工作是有(先不讨论是否可靠和足以满足需要),但是,对于冒充中医(没有通过选拔的人)进行医疗活动或者假借中医之名卖保健品之类的活动,中医从业者应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认真清理,否则只会导致普通百姓对中医避而远之。
2. 医学理论虽然不断更新,但是这种强化是循序渐进的,具备足够的基础能力,接受新知识不应该是很大的障碍。学校教科书也会不断升级,教学活动也会与时俱进,并不太容易造成医学生技能跟实际需求完全脱节的情况。
3. 所以,理论的完善和完整是很有必要的。中医的理论我虽然不懂,但是从广泛被诟病的情况看,即使中医学科已经有一整套(我估计还没有)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那么推广严重不足,导致人们对中医难以信任,这是中医从业者应该想办法解决的,不管是完善理论或者推广理论。
4. 选拔工作是有(先不讨论是否可靠和足以满足需要),但是,对于冒充中医(没有通过选拔的人)进行医疗活动或者假借中医之名卖保健品之类的活动,中医从业者应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认真清理,否则只会导致普通百姓对中医避而远之。
科普,督促政府。不得不说医生真的没有那个义务。
哪个医生不希望大家都懂,然而医生又能怎么办?停诊向政府抗议吗?ㄟ(▔ ,▔)ㄏ
哪个医生不希望大家都懂,然而医生又能怎么办?停诊向政府抗议吗?ㄟ(▔ ,▔)ㄏ
中医从业者指的是所有该行业的从业者,看病的,卖药的,开医院的等等。医生当然没有义务这么做,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假广告,反对政策扶持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可能受创,那个时候就会觉得悔不当初了。每个行业都需要做一些,不是『义务』的事,从而争取更多人支持。
或者说,单个医生是无力应付这种情况的,所以,对于个体医生来说,积极的解决方案是联合起来(直接施压医院和药厂以及有关部门等),消极的解决方案就是放弃中医(间接对医院,药厂和有关部门等形成压力)。
这个很复杂,一个行业牵涉太多人和事物,改革只能自上而下。也就行业中最基层的普通医生会看到网上的争论,大多数人是看不到的。另外放弃中医是怎么个操作Õ_Õ 谁也不能替别人做决定,都可以能让人家放弃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