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绝大多数人 —— 谈中医与“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对网友文章《献给3.27%的国人——为何中医无法“取其精华”?》(链接:https://www.lundao.com/article/258)中,关于中医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论述的驳斥。
首先,写点额外的。关于“不点名批评”,这个本身就是留面子的事情。非要说出来,我感觉,给对方的脸面,对方没要,这是略有些失望的。
那么,如果要进行反驳,应该是对观点进行质疑,或者批判啊,我没有看到,反而是网友一再的对自己观点的维护,并继续对自己基本未知学科,完全依照自己现有的主观知识结构进行抨击,笔者很失望……
然而,令笔者以外到“震撼”的是,网友居然写下了“撕开中医最后一块遮羞布”这样的词汇,如此带有主观侮辱的词汇,来针对一个自己基本无知的平行学科领域,笔者震撼啊(文章结尾再进行论述吧)……
既然网友提到了“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那么,笔者这里就“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首先进行论述。
大家不妨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方法本身科学吗?
这里,笔者给大家列举一个例子:
A:我用C语言写了一个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不要自以为是\n”);
return 0;
}
为了验证这段代码编译出的程序的有效性,我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众人:……
请大家来思考,这个时候,众人的反应。这里,笔者脑补了一下,如果自己遇到这种场景后的想法:“那个二货把这种极品招进来的?!?!……”
从绝对的角度,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原则进行科学性判断,笔者认为,这种实验是不科学的。那么,什么样的验证实验是科学的?这里,不用大家再劳思费神了,笔者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控制单一变量;2、给出对照实验。
就是说,验证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两组,够了。根本用不着针对“大样本”“随机”还要“双盲”的实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科学的实验原则,为什么还有像西方医学这样学科,使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样的并不严谨的科学实验呢?
这是因为“单一变量”这个原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可控。
应该说,笔者前面抛出的编程的例子,是个很特殊,有着极端代表意义的例子。计算机领域可以说是唯一的有人类完全控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人们可以毫无压力的创造出“单一变量+对照”的完美实验模式,而这个模式,往往在生活中,是不可达的。比如,对人体健康本身的研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然后,每个人喝了一大碗凉水。在这个情况下,可能身体好的,什么事没有;可能有体制差的,会拉肚子;甚至有可能遇到倒霉的,急性阑尾穿孔可能抢救不及时,挂掉了。即使是现代的医学或生理学学科,对人的研究,还是极其有限的,而像医学这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在学科科学本身尚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只能寻求有限的最优方案,来进行弥补。因此“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应运而生。
而针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实验本身,可以说,每增加不可控的条件,其样本的采集,就应该大幅度增加;而每增加额外的已知限定条件,样本的选择难度就会大幅度增加。
对于“每增加不可控的条件,其样本的采集,就应该大幅度增加”举例说明,比如,A提出一个需求“给我水”。针对这个需求,在不同的场景下,满足条件可能并不相同:
1、A要擦玻璃,需要添加了一定比例玻璃清洗剂的水;
2、A要灭火,要大盆的水;
3、A要洗澡,要从花洒里淋出来的水;
4、A刚刚完成长跑运动,需要接近人体体温的淡盐水;
5、A刚刚睡醒,要已被淡淡的茶水来提提神;
……
那么,在A只提出了“给我水”这个模糊的前提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满足A的需求,我们就要为A准备尽可能多的不同样式的水。
如果A说了,“渴了,给我水”。那么,问题就相对简单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提供范围便被缩小到了“引用水”的范围内。
对于“每增加额外的已知限定条件,样本的选择难度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个可以说,是现代中医试图使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行平行学科佐证而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对于某脏器的发炎,现代西医关注以解剖层面的器官为主,其选取样本范围可以缩小到该器官发生病变的患者群体。而中医对疾病,依照人体系统进行了更为细节的辩证论述,比如,是A器官动力过足(阳亢),导致B器官养分被过多消耗;或者A器官产生的营养过多,造成B器官无法承担……这就意味着,在现代西方医学已经选取好的样本中,中医的对照实验,需要在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这种筛选将直接导致样本集合数量的减少与被选取范围的扩展……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医的辩证分析理论,相当于前一个例子“给我水”中,将“水”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可以说,这个细化的理论,是优于现代西方医学的。而就中医基础理论本身,其辩证体系的自我相对完整性,中医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依赖性,并不像西方现代医学这样强烈。
至于说,网友提到的,中医没有达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标准的。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医对于达标的数据的积累,在历史。
在中医发展史中,很多层被列为药品的原料,已被现代中医摒弃,这就是很好的佐证。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角度讲,这个“大样本”可以在同一时段进行采集,也可以使用历史数据积累进行分析统计。而即使不存在同一时段采集的“大样本”,最多只能说明现在历史阶段不存在,并不能够证明无法满足。这是截然不同的情况。就像,如果说新推出的某某西药,没有经过历史时间的积累验证,是不科学的,这也是无稽之谈。
我们说,对想象进行分析学习,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个“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什么在现代西方医学中大规模使用,而其他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使用并不是很广?
综上,如果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所谓的“不满足”是中医的什么遮羞布,到不如说,这个“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现代西方医学中为数不多的羞耻表。
我看到的,不是中医被揭开了什么“遮羞布”,而是一个对于中医基本无知,对于现代西方医学所知也十分有限,却自以为是的人,拿着现代西方医学为数不多的不足,来对平行学科进行攻击……
这种行为,幼稚可笑。
========= 2017年7月13日17点 补充说明 =================================================
针对原网友的留言(见下面):
“原文默认是讨论医学范畴,引入计算机属于稻草人谬误,树立了假的靶子打倒。”
这是网友对本文的误解。因为这种误解可能会对其他读者造成影响,笔者在此补充:
1、本文引入计算机的内容,意在说明网友在其原本文章中提到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
2、通过说明“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进而阐述现代西方医学在相关验证领域的不完备性;
3、进而列举中医对疾病归类的多角度的细化,举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领域强制实行的难度;
4、指出用西方现代医学中不科学但相对最佳的验证方案强行套用中医,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以上,因为涉及到西方现代医学的不科学性,笔者原不打算这么明确指出的,没办法,给被人的脸面,对方没要,被拒了……
首先,写点额外的。关于“不点名批评”,这个本身就是留面子的事情。非要说出来,我感觉,给对方的脸面,对方没要,这是略有些失望的。
那么,如果要进行反驳,应该是对观点进行质疑,或者批判啊,我没有看到,反而是网友一再的对自己观点的维护,并继续对自己基本未知学科,完全依照自己现有的主观知识结构进行抨击,笔者很失望……
然而,令笔者以外到“震撼”的是,网友居然写下了“撕开中医最后一块遮羞布”这样的词汇,如此带有主观侮辱的词汇,来针对一个自己基本无知的平行学科领域,笔者震撼啊(文章结尾再进行论述吧)……
既然网友提到了“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那么,笔者这里就“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首先进行论述。
大家不妨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方法本身科学吗?
这里,笔者给大家列举一个例子:
A:我用C语言写了一个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不要自以为是\n”);
return 0;
}
为了验证这段代码编译出的程序的有效性,我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众人:……
请大家来思考,这个时候,众人的反应。这里,笔者脑补了一下,如果自己遇到这种场景后的想法:“那个二货把这种极品招进来的?!?!……”
从绝对的角度,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原则进行科学性判断,笔者认为,这种实验是不科学的。那么,什么样的验证实验是科学的?这里,不用大家再劳思费神了,笔者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控制单一变量;2、给出对照实验。
就是说,验证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两组,够了。根本用不着针对“大样本”“随机”还要“双盲”的实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科学的实验原则,为什么还有像西方医学这样学科,使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样的并不严谨的科学实验呢?
这是因为“单一变量”这个原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可控。
应该说,笔者前面抛出的编程的例子,是个很特殊,有着极端代表意义的例子。计算机领域可以说是唯一的有人类完全控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人们可以毫无压力的创造出“单一变量+对照”的完美实验模式,而这个模式,往往在生活中,是不可达的。比如,对人体健康本身的研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然后,每个人喝了一大碗凉水。在这个情况下,可能身体好的,什么事没有;可能有体制差的,会拉肚子;甚至有可能遇到倒霉的,急性阑尾穿孔可能抢救不及时,挂掉了。即使是现代的医学或生理学学科,对人的研究,还是极其有限的,而像医学这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在学科科学本身尚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只能寻求有限的最优方案,来进行弥补。因此“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应运而生。
而针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实验本身,可以说,每增加不可控的条件,其样本的采集,就应该大幅度增加;而每增加额外的已知限定条件,样本的选择难度就会大幅度增加。
对于“每增加不可控的条件,其样本的采集,就应该大幅度增加”举例说明,比如,A提出一个需求“给我水”。针对这个需求,在不同的场景下,满足条件可能并不相同:
1、A要擦玻璃,需要添加了一定比例玻璃清洗剂的水;
2、A要灭火,要大盆的水;
3、A要洗澡,要从花洒里淋出来的水;
4、A刚刚完成长跑运动,需要接近人体体温的淡盐水;
5、A刚刚睡醒,要已被淡淡的茶水来提提神;
……
那么,在A只提出了“给我水”这个模糊的前提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满足A的需求,我们就要为A准备尽可能多的不同样式的水。
如果A说了,“渴了,给我水”。那么,问题就相对简单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提供范围便被缩小到了“引用水”的范围内。
对于“每增加额外的已知限定条件,样本的选择难度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个可以说,是现代中医试图使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行平行学科佐证而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对于某脏器的发炎,现代西医关注以解剖层面的器官为主,其选取样本范围可以缩小到该器官发生病变的患者群体。而中医对疾病,依照人体系统进行了更为细节的辩证论述,比如,是A器官动力过足(阳亢),导致B器官养分被过多消耗;或者A器官产生的营养过多,造成B器官无法承担……这就意味着,在现代西方医学已经选取好的样本中,中医的对照实验,需要在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这种筛选将直接导致样本集合数量的减少与被选取范围的扩展……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医的辩证分析理论,相当于前一个例子“给我水”中,将“水”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可以说,这个细化的理论,是优于现代西方医学的。而就中医基础理论本身,其辩证体系的自我相对完整性,中医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依赖性,并不像西方现代医学这样强烈。
至于说,网友提到的,中医没有达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标准的。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医对于达标的数据的积累,在历史。
在中医发展史中,很多层被列为药品的原料,已被现代中医摒弃,这就是很好的佐证。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角度讲,这个“大样本”可以在同一时段进行采集,也可以使用历史数据积累进行分析统计。而即使不存在同一时段采集的“大样本”,最多只能说明现在历史阶段不存在,并不能够证明无法满足。这是截然不同的情况。就像,如果说新推出的某某西药,没有经过历史时间的积累验证,是不科学的,这也是无稽之谈。
我们说,对想象进行分析学习,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个“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什么在现代西方医学中大规模使用,而其他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使用并不是很广?
综上,如果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所谓的“不满足”是中医的什么遮羞布,到不如说,这个“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现代西方医学中为数不多的羞耻表。
我看到的,不是中医被揭开了什么“遮羞布”,而是一个对于中医基本无知,对于现代西方医学所知也十分有限,却自以为是的人,拿着现代西方医学为数不多的不足,来对平行学科进行攻击……
这种行为,幼稚可笑。
========= 2017年7月13日17点 补充说明 =================================================
针对原网友的留言(见下面):
“原文默认是讨论医学范畴,引入计算机属于稻草人谬误,树立了假的靶子打倒。”
这是网友对本文的误解。因为这种误解可能会对其他读者造成影响,笔者在此补充:
1、本文引入计算机的内容,意在说明网友在其原本文章中提到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
2、通过说明“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进而阐述现代西方医学在相关验证领域的不完备性;
3、进而列举中医对疾病归类的多角度的细化,举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领域强制实行的难度;
4、指出用西方现代医学中不科学但相对最佳的验证方案强行套用中医,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以上,因为涉及到西方现代医学的不科学性,笔者原不打算这么明确指出的,没办法,给被人的脸面,对方没要,被拒了……
12 个评论
1、原文默认是讨论医学范畴,引入计算机属于稻草人谬误,树立了假的靶子打倒。
2、即使按照你的单一变量加对照的方式,你也无法解决医学过程心理暗示对疾病治愈的影响,即隐变量问题。也没办法解决个体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即可重复性问题。所以这个标准究竟是你自己意淫,还是医学界已经一脚踹死了RCT,不言而喻。
3、所谓现代中医摒弃以前的中药问题,请看龙胆泻肝丸事件。到底是所谓现代中医挂羊头卖狗肉用你不屑一顾的RCT结果来筛选掉了自身伪劣药物,还是真的如你所说自己进步了?不言而喻
我第一次如此痛恨论道没有拉黑功能,让如此自我意淫的话语来打扰我的时间线。
2、即使按照你的单一变量加对照的方式,你也无法解决医学过程心理暗示对疾病治愈的影响,即隐变量问题。也没办法解决个体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即可重复性问题。所以这个标准究竟是你自己意淫,还是医学界已经一脚踹死了RCT,不言而喻。
3、所谓现代中医摒弃以前的中药问题,请看龙胆泻肝丸事件。到底是所谓现代中医挂羊头卖狗肉用你不屑一顾的RCT结果来筛选掉了自身伪劣药物,还是真的如你所说自己进步了?不言而喻
我第一次如此痛恨论道没有拉黑功能,让如此自我意淫的话语来打扰我的时间线。
1、原文用西方医学生硬套入中医。引入计算机是说明原文理论只适用固有学科(西方医学)。这在后文有进一步论述,不要断章取义。
2、关于心理暗示,这个,如果只是有心理作用的,会被历史中的大数据湮灭。而很多中药,也是有解剖的验证的。
3、龙胆泻肝丸造成的脏器衰竭,与其说是中药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中药使用不当。现在很多西医都有权利开中药,这是制度的不完善。中药是有虚实的忌讳的。不懂药理乱开药当然会出错。
“我第一次如此痛恨论道没有拉黑功能,让如此自我意淫的话语来打扰我的时间线”
这句话原封给你。
我从未邀请过你来评论我的内容。
你可以看我们的争论历史。
自己挑起骂战,也好意思说此等话?鄙视……
2、关于心理暗示,这个,如果只是有心理作用的,会被历史中的大数据湮灭。而很多中药,也是有解剖的验证的。
3、龙胆泻肝丸造成的脏器衰竭,与其说是中药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中药使用不当。现在很多西医都有权利开中药,这是制度的不完善。中药是有虚实的忌讳的。不懂药理乱开药当然会出错。
“我第一次如此痛恨论道没有拉黑功能,让如此自我意淫的话语来打扰我的时间线”
这句话原封给你。
我从未邀请过你来评论我的内容。
你可以看我们的争论历史。
自己挑起骂战,也好意思说此等话?鄙视……
1、代码与疗效无关,计算机的例子分毫不能说明RCT在医学中不适用。
2、心理暗示从不会在历史中被湮灭,相反会因为有前人实践在那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可以参考big name effect和echoing effect。这里想当然说会被湮灭,这是无知加意淫。
3,龙胆泻肝丸出问题,是同仁堂乱用关木通,而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衍生物与DNA结合形成超级稳定的肾毒性马兜铃酸_DNA。现在你告诉我是乱开药?到底是你一个人能够颠覆CFDA的结论,还是纯粹又一次暴露无知?
我并非想挑起骂战,毕竟层次不同,宝贵时间只适合在拔智齿无聊的时候浪费在你身上。
2、心理暗示从不会在历史中被湮灭,相反会因为有前人实践在那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可以参考big name effect和echoing effect。这里想当然说会被湮灭,这是无知加意淫。
3,龙胆泻肝丸出问题,是同仁堂乱用关木通,而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衍生物与DNA结合形成超级稳定的肾毒性马兜铃酸_DNA。现在你告诉我是乱开药?到底是你一个人能够颠覆CFDA的结论,还是纯粹又一次暴露无知?
我并非想挑起骂战,毕竟层次不同,宝贵时间只适合在拔智齿无聊的时候浪费在你身上。
>>> 为了验证这段代码编译出的程序的有效性,我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證明】不是【測試】
不要跨領域舉例子
【證明】不是【測試】
不要跨領域舉例子
两个词语,在这里对本质问题表述没有差别。就是说,把里面的“验证”改成“测试”,不影响例子的本质效果。
列举计算机,是说明在更为广泛的科学领悟(不仅仅限制于现代西方医学),RTC并不科学,这个方法只是西方现代科学中的现有最佳方案。
毕竟中医与西医,本就是跨领域的问题啊。
列举计算机,是说明在更为广泛的科学领悟(不仅仅限制于现代西方医学),RTC并不科学,这个方法只是西方现代科学中的现有最佳方案。
毕竟中医与西医,本就是跨领域的问题啊。
[1、本文引入计算机的内容,意在说明网友在其原本文章中提到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
理论科学≠实证科学,举例无效
[2、通过说明“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进而阐述现代西方医学在相关验证领域的不完备性;]
实证科学不可能真正完备,但尽力使符合事实
[3、进而列举中医对疾病归类的多角度的细化,举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领域强制实行的难度;]
难度大≠无用
[4、指出用西方现代医学中不科学但相对最佳的验证方案强行套用中医,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因噎废食
[其实,以上,因为涉及到西方现代医学的不科学性,笔者原不打算这么明确指出的,没办法,给被人的脸面,对方没要,被拒了……]
我对医学/实证科学没兴趣,但为你对计算机科学/理论科学的不了解,逼我反驳啊
理论科学≠实证科学,举例无效
[2、通过说明“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不科学性,进而阐述现代西方医学在相关验证领域的不完备性;]
实证科学不可能真正完备,但尽力使符合事实
[3、进而列举中医对疾病归类的多角度的细化,举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领域强制实行的难度;]
难度大≠无用
[4、指出用西方现代医学中不科学但相对最佳的验证方案强行套用中医,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因噎废食
[其实,以上,因为涉及到西方现代医学的不科学性,笔者原不打算这么明确指出的,没办法,给被人的脸面,对方没要,被拒了……]
我对医学/实证科学没兴趣,但为你对计算机科学/理论科学的不了解,逼我反驳啊
1.引入的计算机内容,更严格的说,是对代码作用的验证不是对计算机理论的验证,个人觉得,属于工程学的范围。
当时,即使认为是理论科学,认为举例无限,那么,我们可以换成其他实验。
2.3.4.我基本同意。
其实,验证中医,我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现实社会很难做到完美。
而关于对中医的实验验证方案,即“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我在后续文章有论述,即应该远去中医针对的病症。(那个文章只提到了选取部分,对验证部分我还没有继续写,原本是要再加一篇文章的,现在初步计划在同一文章内完善,下周四或周五吧)
当时,即使认为是理论科学,认为举例无限,那么,我们可以换成其他实验。
2.3.4.我基本同意。
其实,验证中医,我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现实社会很难做到完美。
而关于对中医的实验验证方案,即“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我在后续文章有论述,即应该远去中医针对的病症。(那个文章只提到了选取部分,对验证部分我还没有继续写,原本是要再加一篇文章的,现在初步计划在同一文章内完善,下周四或周五吧)
您提到的“医学/实证科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科学”等,我有一定的自己的理解。当然,就像我后续文章的描述,我是很有可能犯下“自行车不科学”的错误的。我把我的认识理解概述一下,希望你可以进一步知道,有劳了:
西方现代医学我了解很少,因此个人文章中绝少会通过中西医对比批评西医的不足,圈子里中医人士的评价。但中医,我是有一定了解的。
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相信西医也有),受时代科技水平、同事的人接受方法等诸多原因,中医体系理论,无论是建立原则,还是表述方法,都和现代西方科技有一定出入。但中医对客观世界描述、以及推导、推导后的再应用,都是可以反馈于客观实际的。
我觉得中医不是简单的“证实科学”,但“验证中医是否有效”是。
而对于计算机科学,在现代社会,因为几近于普及的应用,这个学科无异于巨无霸。他包括了:
狭义的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等),这是理论科学;对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模拟、验证等)应该不属于理论科学的单位。
西方现代医学我了解很少,因此个人文章中绝少会通过中西医对比批评西医的不足,圈子里中医人士的评价。但中医,我是有一定了解的。
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相信西医也有),受时代科技水平、同事的人接受方法等诸多原因,中医体系理论,无论是建立原则,还是表述方法,都和现代西方科技有一定出入。但中医对客观世界描述、以及推导、推导后的再应用,都是可以反馈于客观实际的。
我觉得中医不是简单的“证实科学”,但“验证中医是否有效”是。
而对于计算机科学,在现代社会,因为几近于普及的应用,这个学科无异于巨无霸。他包括了:
狭义的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等),这是理论科学;对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模拟、验证等)应该不属于理论科学的单位。
1. “而就中医基础理论本身,其辩证体系的自我相对完整性,中医对“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依赖性,并不像西方现代医学这样强烈。”
你的意思是,”中医理论比西医更完整,因此中医不怎么依赖RCT“。但是这个推理的前提”中医理论比西医更完整“在中医话题下是最核心的争论之一。
事实上,无论你理论再完善,你都无法清楚存在多少理论没有覆盖到的未知变量,而RCT的目的是尽量消除这些未知变量的影响。就类似物理学实验使用多次取平均值的方式降低随机误差。
2. ”至于说,网友提到的,中医没有达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标准的。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医对于达标的数据的积累,在历史。“
我相信中医在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达标数据。可关键是,历史上的中医并没有现代的严谨体系去从数据中总结出可靠的结论。因此,我相信中医数据丰富,但是我质疑中医用自己的一套方式从数据中那个挖掘出的结论不可靠。
你的意思是,”中医理论比西医更完整,因此中医不怎么依赖RCT“。但是这个推理的前提”中医理论比西医更完整“在中医话题下是最核心的争论之一。
事实上,无论你理论再完善,你都无法清楚存在多少理论没有覆盖到的未知变量,而RCT的目的是尽量消除这些未知变量的影响。就类似物理学实验使用多次取平均值的方式降低随机误差。
2. ”至于说,网友提到的,中医没有达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标准的。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医对于达标的数据的积累,在历史。“
我相信中医在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达标数据。可关键是,历史上的中医并没有现代的严谨体系去从数据中总结出可靠的结论。因此,我相信中医数据丰富,但是我质疑中医用自己的一套方式从数据中那个挖掘出的结论不可靠。
我从未有过”中医理论比西医更完整,因此中医不怎么依赖RCT“这样的观点。我原文中的“中医基础理论本身,其辩证体系的自我相对完整性”,是针对中医理论中的“自洽”,具体说,中医对疾病、健康,有着和西方主流科学不是绝对相同的认知,因此我说“辩证体系的自我相对完整性”,这里,并不具有比较的意思。
您对于RCT的言论,以及对于历史数据的言论,我也是支持的,甚至,您最后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
我提出的,只是一个思路,不是绝对唯一的,而每个思路,可能都会有不完整不完备的地方。
而对于RCT,笔者在这篇文章的后续也有进一步的论述:https://www.lundao.com/article/432其中的“四、“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中应该怎么用”。
您对于RCT的言论,以及对于历史数据的言论,我也是支持的,甚至,您最后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
我提出的,只是一个思路,不是绝对唯一的,而每个思路,可能都会有不完整不完备的地方。
而对于RCT,笔者在这篇文章的后续也有进一步的论述:https://www.lundao.com/article/432其中的“四、“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医中应该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