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些年来国民对于"古典美”的追求?

 
 
       不知道这个属不属于“古典美”暂且这么讨论吧,如果不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近些年来,古代皇宫戏热播,许嵩周杰伦的歌曲受到热捧,汉服文化盛行......
 
       古典文化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山水泼墨画,琴瑟萧笙......
 
       如何看待人们对于古典风的追求呢?
  
       人们是不是真的开始喜欢已经被“遗忘”的古典文化呢?还是只是一种盲目的追捧?
 
 
        当然我发现,古典文化的传承形式已经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了。
 
 
        这样是对古典文化,古典美的新生吗?
 
 
        欢迎大家也从别的角度说明一下自己的看法。
已邀请: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Joey fotc 秋风暖暖 亦可喜 安闲

1. 基本认可@Manjusaka 的看法,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全盘西化带来的许多问题的一点合乎常理的回应。也就是说,这个思想浪潮的出现是具有必然性的。事实上,很多年前就开始呼吁要重视传统文化,不要过度崇洋媚外。周杰伦的歌把中国风融合进去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接下来以批判为主,不想看的可以选择不看。有不同看法的,欢迎友好讨论。

2. 民族意识觉醒,重拾民族自信(但是从自卑走向自负,矫枉过正)。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从过度的民族自卑中慢慢走出来了,这是好事。希望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西方文明的精髓融入中国文化,让中华文明的精髓在西方主导的现代社会大放异彩。(日本算得上一个比较成功的样本)

几年前,当很多人还在对西方文化极度崇拜的时候,我是有点担忧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全盘“照抄”欧美的各个方面,会有许多隐患。比如说,性解放,在中国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没有健全的性知识教育体系,盲目鼓吹“性自由”,婚姻被很多人嗤之以鼻。性开放演变成了性放纵,而且很畸形的性放纵。性话题在主流价值观上是被打压的,但是又在以各种形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野蛮扩散。有很多人(主要是男性)一边说婚前同居是试爱,是为了能更了解彼此,一边有很重的“处女情结”。很多人一边用“性产业”是合理存在为自己去特定场合满足需求寻找合理的借口,一边滥用“婊”字这样的侮辱性字眼去称呼一切他们不喜欢的女性。诸如此类现象,非常常见。很多人在大肆引进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美其名曰: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先进文明的代言词,谁敢阻止呢?谁能阻止呢?

近几年,风向突变。高举传统价值观大旗,对外来文化以及一些现代化思潮进行大规模压制。大规模的“扫黄”活动,在道德甚至法律层面对个人性自由进行强力打压。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极强的敌意,封杀美剧,日本动漫等等一些列举措排斥外来文化的举动对外来文化进行无情绞杀。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有很大转变。以前我们是推崇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在开始崇拜强权。以前我们是积极认可反对歧视的价值观,现在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宗教歧视和性别歧视有再次抬头的趋势。还有很多话题,就不展开了。而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上,民众也有了一些转变,以前我们希望得到霸权国家的平等对待,我们是拥护和平的,是反对霸权的。现在,有一些人群(相比以前数量增加很多)开始崇尚霸权,不再提倡平等对待各国。人们也从推崇欧洲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始嘲笑他们的“天真”,一副我已洞察一切,世界等我拯救的样子。文明程度远高过中国的很多国家都被大量中国人视作失败的样本。“丛林法则”跟“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很多人的人生信条,殊不知,那是别人淘汰的东西。在得益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同时,极力否定这些现象的意义。大清也曾经对西方国家的东西全面否定,闭关锁国,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中国人在经济稍有起色的今天,故步自封,洋洋得意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所谓“古典风热”则是这个背景下的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现象,但是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古典风”大热其实并不需要压制外来文化。

3. 中西融合既可以兼容并蓄也可能成为四不像
理想状态下,兼各家之长大力发扬中华文化之精髓乃是好事。但是,出现了很多集各方之糟粕的荒诞现象。

比如说,我们在传统节日的(精神)传承做得非常不好的同时,我们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节日(徒有其表),并且通通转变成“情人节”。这是非常荒诞的一个现象。春节开始旅游,圣诞节用来约会,植树节?不好意思,我们忘了。

文化的核心一定是思想,是价值观,绝非形式。佛教传扬善行,鼓励禁欲,提倡不可杀生,反对喝酒吃肉。然而得道高人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形式固然是很重要的,内在的精神才是核心。基督教文化强调“正义”和“慈爱”的共存,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追求“程序正义”的内在逻辑,尽可能保障好人不被冤枉(爱),但又要尽可能保证坏人受到惩罚(通过规范的流程来断定可疑人士是否该被制裁,正义)。春节和圣诞节的核心也应该是家人团聚,显示出对家庭的重视,强调亲情的宝贵才是这些节日的核心内容。

题主所言的“古典文化”“古典美”大体上指的就是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过分追求形式上的传统,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不是往歌词里面硬塞几句押韵的“古典美”句子就叫现代和传统的结合。这叫挂羊头卖狗肉。“契约精神”真的不是说你违约了赔钱就是了,是叫你重视诚信。徒有其表的文化,不管是传统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罢,最终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贻笑大方罢了。

“康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出发点很好的创意,由于过分追求形式化,成为笑柄。

4. 很多是生搬硬套不是新生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华,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叫新生。

宫廷剧算哪门子传统文化?汉服算哪门子传统文化?

古代流传的东西,有一种是传统文化,还有一种叫封建残余,还有很多都只是简单的生活习惯罢了。为了传统文化再生而过分拔高古代流传过的东西甚至不惜创造出一些传统来,这是相当可笑的。

大多数宫廷戏表现了什么?宫斗?权谋?算计?这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是古典美吗?无非就是用看起来很传统的题材来讲故事罢了,并没有太大文化价值。

古人重义而轻利跟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否有些许神似?我们的中庸思想是否也透露着一些“互利共赢”的精神?我们说的因材施教是不是也跟西方国家的个性化教育有些相似?不患寡而患不均难道不是说贫富差距过大会引发社会矛盾吗?

当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把曾经遗忘的思想结晶再次利用了起来。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行为规范时,我们把传统文化搬出来对照,发现传统文化的新生早就是已然成为事实。这一切,甚至不需要刻意追求。

而宫廷剧,汉服等等为了对抗西方文化推出来的“古典美”
成为笑料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对于那些妄图通过各种手段强推“传统文化”甚至“创造性”利用“传统文化”的人,也许他们就是历史进步的绊脚石。

很多人会说:“xxx算什么,我们中国人早就有了”来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越性。但是,请问,那个思想转化成这个民族的思想了吗?那些发明转化成了民族的特色吗?茶道可以自成体系就说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发明或者存在。

一个国家有一个富甲天下的人有时候不能改变这个国家整体贫穷落后的状况。而很多人在讨论思想财富的时候,在讨论文化价值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

中国没有产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本土宗教往往被很多人拿来证明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我想说,某种意义上,佛教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文化,提到到佛教的时候我们也会很自然联想到中国。这个跟基督教文化和欧洲文明的关系是极其相似的。有时候,“传统”是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比如说很多人认为中国具有“无神论”的传统。

Manjusaka

推荐来自: Joey 秋风暖暖 Funa 安闲

不邀自答
个人私以为,近几年或者说近十年来对于古典文化的追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一种人们从以往对于西式生活过度追求后的逐渐的冷静期。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回观100余年以来我们的文化经历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在对西方,或者说外来文化的追捧中度过的,无论是在晚清所说的西学中用,民国时期的两个先生的指导原则,还是在建国以后全面引进苏联模式,还有改革开放时期所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与市场经验,我们开始的起始目的都是希望引入西方的先进的东西,对于自己本土的原生文化进行改革与修正。但是过去一百余年时间里,我们所遭受的苦难,让我们一度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变得不信任或者说有一种自卑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西学全面压制国学的现象。其实说白了,就是外面缤纷繁华的世界,让相对于现代社会可谓是刚出襁褓的我们,迷失了自我,变得浮躁与迷茫。
回到开头,在时间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在国际的地位有了逐步的提升之后,我们原本浮躁与迷茫的心开始变的冷静,同时国际的局势的稳定与相对富足的生活,有足够的条件让我们去开始反思我们过往100余年的经历,在这样一个反思过程中,我们开始追溯我们内心最根本的东西,相对应的,也就出现了近几年我们所说的古典风的回归,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冷静期的开始。
其实@Funa 女神在知乎专栏一篇关于圣诞节文化中所提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现象,就是在平安夜中,在中国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互赠送苹果,寄托平平安安之意一样,当中国人开始静下心来去反思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走出了以往100余年的低谷,开始对外展现出极为强大的包容力,我想这也是答主所说的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根本原因吧,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包容性,是其余文化所不能媲美的。
不过,值得我们所警惕的一点就是,在近几年回归中,却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汉服之争,其实,这些毫无意义的行为,但是可能将我们进一步的带入深渊。
 

清苑 - 头像不是我!

推荐来自: Joey 安闲

题干中”古典文化的传承形式已经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了“即是新中式。
本题既可改为:为什么新中式会兴起。
 
阶级基础
一个国家的复兴,必然是全面的复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兴起,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文化阶段
中国在经历了全盘仿古和全盘向西方看起后开始理性的回归,新中式即是在这第三阶段兴起的一种新兴文化,它既扎根于中国人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之中,又汲取了了西方经典文化传承中的有利因素,因此,代表了未来文化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