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哲学,如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等,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有没有对欧美等洲产生过影响?

在我们已经熟知的哲学体系中,国外的哲学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比如马克思的哲学,康德等等。甚少有人学或者了解中国的哲学。
那在古代中国甚至近代现在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中,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有没有对国外尤其是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
已邀请:

蜀国小松鼠 - 答主应该是懒癌,晚期,请谨慎关注

推荐来自: Joey Li20124184

首先,格物致知一词,最早出现在《小戴礼记》中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王阳明是明朝的人,他提出的心学,是知行合一。
 
最早中国的哲学来自于《易经》吧,所以孔子也说过《易经》是群经之首,举个例子:太极阴阳的哲学理论就是来源于易经,这种影响是至今还影响着东南亚很多国家的。
 
而中国的哲学真正说是有体系还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西方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东方则有孔子和孟子。
 
《道德经》中的开篇就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这个字,在中西的哲学史上面都是有过很多探讨的

huihui7987 - 某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信息倒数第一人

推荐来自: 不见长安 Joey

如果把英国的培根(1561-1626)选做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创者,将人的思考能力作为研究的对象。思考能力是人的心性的一个功能,所以也可以说,研究人的心性问题,这在西方历史上,属于首次。
培根更多地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他是被来自中国的以“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所震撼,他认为这些新技术的力量比历史任何帝国的力量都强大,由此,他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慨叹。注意,培根说出这句名言是受当时中国文明的刺激所致。在对中国慨叹的同时,却在大骂希腊人,因为他认为,正是亚里士多德们的哲学,禁锢了欧洲人的思维,使得2500年来没有用任何进步。再次注意,培根对待自己的传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人何其相似。他认为,要获取能够创造这些新技术的知识,必须提高人的“理解力”。然后,他还沾沾自喜地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可以帮助人提高理解力,就是归纳法。归纳法是啥?就是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去总结经验。实际上,只有在一直是宗教文明的西方,归纳法才是真正的“新发明”。而在一直无宗教的,世俗的中国,归纳法是有史以来的最基本生活常识。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不见长安

简要的答一下
启蒙时代伏尔泰好像比较推崇孔子的一些思想,原因大概是彼时的中国还作为一个“它者”的存在而对当时的欧洲有一种否定意义,伏尔泰好像也更加注重孔子儒家思想在伦理学以及现实层面的东西,纯“哲学”层面的好像比较少。
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的时候是受到过一部分我国的阴阳概念影响的。
黑格尔那里,好像也是接触过中国思想的,整体评价不高,对儒家思想评价好像是说是一种实践伦理学?对道家的评价好像是朴素辩证法?
近现代。海德格尔好像专门翻译过道德经,也和一群逗逼哲学家专门讨论过道德经,至于影响,也是出于对西方中心主义和“逻各期中心主义”的反思这方面。
后面的,我也不知道。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