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苦】这一味觉产生抗拒和厌恶的生理过程是什么?

大家都不喜欢【苦】,背后的整个反馈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已邀请:
苦味能引起厌恶反应,被认为是一种抵御有毒物质的防御机制,动物对苦味物质的识别能力对其自身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自然界中很多有毒物质都是苦的,对苦味的识别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和有害物质.动物对苦味物质的识别源于外界环境中苦味物质和味蕾上苦味受体的结合,进而引发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 使神经细胞兴奋,神经细胞再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味觉皮层最终引起苦味的形成.苦味受体是一类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主要在口腔味蕾的受体细胞内表达。
在味觉受体细胞对苦味物质的反应中,味导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存在由α-味导素和β-γ-味导素分别介导的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第一条信号转导通路是α-味导素→磷酸二脂酶→cNMP,使胞内cNMP的浓度降低,进而调控味觉细胞受体中的蛋白激酶或直接调控在味觉细胞受体中表达的cNMPs门控的离子通道活性。第二条信号转导通路是β-γ-味导素→磷脂酶→三磷酸肌醇和甘油二酯.三磷酸肌醇能在胞内与其受体结合,动员细胞内源Ca2+库到细胞质中,导致胞内Ca2+浓度升高, 从而引起苦味受体细胞的去极化。除了味导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外, 还可能存在着其他通路。

【参考文献】胡玲玲, 施鹏. 苦味受体基因家族功能和演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科学通报, 2009, 54: 2472~2482
 

天泷叔燏

推荐来自: Joey 伟强 asayahaku

补充一点
如果去野外实习过就知道,很多无法食用的植物,包括花朵、果实,嫩芽等的味道,都会在苦味、涩味、酸味、辣味这四种的味道中进行排列组合。因此,可以说产生对苦味的厌弃反应,应该是一种进化策略,是保护身体不受毒害。现在我们尝到的很多苦味的药材,在中医中被判为凉性,而这些凉性药材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腹泻的反应,而我们平常所食用的花椒、辣椒等的辣味食材,一定程度上,食用之后都会有一些炎症反应,例如起痘痘,或者是口腔溃疡等,然而我们毕竟有耐受力,所以我们现在会选择这些苦味和辣味的食材。
质言之,我们对苦味的厌弃反应,更根本上说,应该是基因决定的。

月小坎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Joey

中医专业,从中药角度解释下五味中的苦味。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机、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苦味多带给大家不好的的回忆。生理心理有所不适的时候我们才会选择吃药,大多药物都是带有苦味的,中药更是如此。所以潜意识苦味可能与疾病相关。苦寒败胃,苦寒性质的药物吃多了,会降低我们的食欲。不但造成痛苦的感觉,更抑制我们美好感受的产生。有点苦味药具有泻下的作用,进而产生不好的回忆。由苦味带来的众多不好的回忆,进而在我们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保护机制,使我们机体对这种味觉产生抗拒。
机体对苦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临床上一些心肝火旺的人对苦味并不敏感。同一个火旺病人在刚开始服用中药时,对于清热泻火的苦味药,喝的时候是比较顺畅的。但是随着体内火渐渐被消除,对于同一副药病人通常会抱怨,药越来越苦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厌恶苦味的。有人喜欢黑咖啡黑巧克力,是因为这些食物给他们带来的是美好的回忆。个人夏天偏爱吃一些苦瓜,苦菜之类的菜来泄火。小时候厌恶中药的味道,现在喝中药对我来说真是享受。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