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基本不在拼多多买东西。大家有了解的吗?我还是没有理解它快速增长的逻辑。我作为程序员,只知道拼多多工资高的离谱,工作强度也大,可能算一个原因。
已邀请:

水心 - 毛粉 马克思主义者

推荐来自: Joey

每个不为人知的三线小城市中老年人的手机中,都有几个APP,自成江湖。
 
拼多多这个APP,首先是在我妈的手机中发现的。当然,通过拼多多,我还想说一说其他的APP。
 
不得不说,人类的晶体智商在一定年龄段以后,发展会越来越缓慢,认知能力和速度以及水平都在不断降低。而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几乎百分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认识理解并记忆未知的知识”的。
 
中国十四亿人口,上过高中,并且能熟练认识理解记住并熟练运用高中知识的人,没有多少的。具体的话,可以自己查一查数据。
 
认知这个事情,有时候不在于上限有多高,也在于下限有多低。我们有时候无法想象中专学生的电焊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也不知道他们会有全国技能大赛,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妈妈不知道“比尔盖茨是创立了微软的人,微软是给电脑弄系统的”这么一个事实。我们无法接受“认知能力低”的人在自己身边,活生生的存在着,也无法接受楼下那个老奶奶一个字都不认识。人对自己认知之外的事情,是没有想象力的。
 
所以,一开始,我知道我妈妈手机中有拼多多这么一个APP的时候,我是惊讶的。我甚至动手删掉了我妈手机中的拼多多。拼多多是“山寨廉价骗钱(实际物品与价格不符合,我觉得就是骗钱)”的APP。
 
但我妈不这么想。
 
免费拼来的廉价物品,在她和她的社交圈子里,都很火。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经济不好地区的人的眼中,是没有“时间成本”以及我们想象不到的各种成本这个概念的。在他们的心里,能骂两句我,就绝对不会买一个新的地漏。虽然按照我家的经济条件,真的不缺这个地漏的钱。在家里炸一个鸡米花,我妈下意识地反应就是费油。
 
不仅是拼多多,而且还有其他看短视频小视频赚钱的APP,还有注册以后就会得到一台电动车的二维码,在我妈的社交圈子里如病毒般传播的链接。熟人社会,对熟人的推荐可信度较高是真的,一个人可以拼一件成本不到几块的免费商品,只要给关系还行的人一说,大家就都会去买。而扫码给红包这种明目张胆让人注册的APP,反而没有多少人去注册,因为“套取你的个人信息”这种官媒宣传的操作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心中了。
 
(此处同情一下2019年双十一前夕,京东在山西的地推团队,当然还有支付宝)
 
在这些人的心中,能赚一毛钱,哪怕不能提现,这一毛钱也是我的。我妈作为一个有几十年教龄,高级职称,上课技巧炉火纯青的小学老师(有时候教课的新老师是以大人的理解能力给小学生讲东西的,而不是站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所以有时候老师讲的小学生会有听不懂的现象),完全没想到,随便收个学生,一个小时就可以有十块二十块,而那些乱七八糟的APP,让她躺在床上刷一天,也只有区区一毛钱。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他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上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不自知。
 
这个问题,无解。
 
就像我,刚开始根本无法理解拼多多这个APP一样。
 
这种局限性,同时也发生在,省钱就是优秀。因为生活中没有太多的资源,所以无法在生活中有更高的收入,无法在收入上有增量。在体制内,工作时间再长,整个山西,也没有年薪三四十万的公务员。(每个地区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此处不想跟任何人杠)
 
更何况不在体制内的山西其他普通人,没有任何资源的人,甚至父母装聋作哑不给生活费的大学生呢?
 
如果说社会中底层的人的收入水平可以让他们有怎样的生活的话,根据中国社会阶级的划分,我家里还不算穷的,那么,“费油”就是我家的生活水平。
 
我相信,整个中国,还有上亿个家庭,都是我家这样的水平。这样家庭的家长,当然是爱孩子的,也望子成龙,然而也有深入DNA的认知失调。
 
所以拼多多的存在,就不奇怪了。
 
看小视频拿几分钱,把谣言转发到朋友圈就有一分钱且不能提现的APP,也毫不稀奇。多的是人去做。
 
所以廉价的娱乐,就成为绝大多数穷人的选择,所以一块钱可以买上万个欢乐豆。当然还有同城资讯的一些APP,爆料最多有几块钱的APP。
 
这类地方娱乐APP,有些真的是“闷声发大财”。
 
不是每个人拿到一个千元机,都在酷安上看哪个APP好用的。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百度上面的广告是骗人的。(然后我勒令我妈妈不许用百度,熟读并记住她手机中每个APP下面的字是什么,比如应用商店,APP商店,就是下载APP的,应用商店里没有的APP,统统是骗子!绝对不能百度搜索!)
 
很多抖音用户,都相信把可乐倒马桶里可以清洁马桶的。
 
(此处为分割线)
 
拼多多营业额增长,是我这种“理中客”喜闻乐见的事情。我希望拼多多永远蓬勃下去,最好不要像其他打车软件那样竞争失败,最好京东淘宝拼多多以及其他的购物APP都火爆起来,各种投资人的钱烧在购物直播优惠券上进行大幅度让利。我自己在购物习惯中,也是习惯货比n家的。毕竟,一家独大,容易被杀熟。所以我也建议看到这个答案的诸位,请你们在购物的时候选择多品牌,多平台购物。
 
我希望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小的购物平台,多家分立,让我妈妈这样的人,不要被三线小城市的垃圾商场服装品牌宰割。(所以laxiabeier这类的服装企业出现关店情况,我确实有点幸灾乐祸)
 
然而淘宝杀熟已经存在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