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这种网络购物节对电商行业或者整个国民经济有什么坏处?

作为这次没有花一分钱的穷人,我隐约不喜欢这个所谓的双十一了。理由如下:
 
1,这次促销的时候有很大部分商家是处理存货(尤其是食品类货物); 
2,眼花燎乱的优惠本质上就是打个9折;
3,一些极度低价的商品出来不到十秒基本就没了。
这些都让我觉得消费者完全就是被玩的。
 
从资本市场对这次双十一的反应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双11这么火 为什么阿里京东股价却在下跌?
 
虽然我一直是力挺电商的人,但从双十一的动作中,我看到的是一次次的失望。
 
此问想请教大家在你看来双十一的坏处有哪些。
已邀请:

四哥有话说 - 我有我的看法,可能和您的不同,别急,咱们探讨探讨,聊聊。

推荐来自: Joey 眺望天下 Melchizedek 程白劳

"双11",就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说到底,就是一种广告的策略。
广告,就难免带有广告的弊病,对消费者进行盲目性的诱导,直接导致了很大程度过剩的消费。
 
比如:
 
“老公,双十一,痱子粉特价啦,原价16块8,现价只要八块八!”
于是,大冬天的,这家喜气洋洋的,抢到了一箱痱子粉……
 
再有,为了赶上一个集体“直观感觉”的降价时段,消费者,会自发的,将原有相对平均的消费资金分布,向"双11"这个特定时段靠拢。特定的时段高峰,和相对等待高峰以及高峰过后的缓解,对物流、储备等相关行业,都会产生连带的压力影响。
 
比如:
“宝贝,咱家拖把改换了。”“在等等吧,过几个礼拜就是双十一了!”
“宝贝,咱家面粉块吃完了。”“这几天先喝粥吧,下周就是双十一了!”
“宝贝,我胃溃疡了,想买点胃药,我知道后天就是双十一,这个,咱就别等了……”“-_-||……”
 
双十一,这种将一个时段用户的购物理念,通过宣传进行集中处理的方案,对于瞬间营业总额的绩效,无疑是显著的。这种刺激,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给客户大众群益一种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以至头晕眼花的感觉。
 
被带动了,潜意识中已经热血沸腾了的用户,开始觉得自己划算了,开始觉得捡到便宜了,于是,就开始更为盲目了。
 
其实,如果单纯是楼主提到的,商家借用这个机会的简单处理,个人觉得,还是无伤大雅的。
 
楼主感到了失望,这种失望,如果自己仔细分析,相信楼主会发现,并不仅仅是结果的一个层面,最为重要的,是前期铺天盖地的渲染,中期热火朝天的操作,最终结果,发现,原来……
 
特价!特价!
抢!抢!抢!
如果,还有些许的理智,没有抢个什么袖珍mini运动野外及时拍的相机,最终,用户突然发现,专业的旁轴相机,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镶嵌着经过真正权威鉴定的奢侈手表,依旧的中薪阶层无法企及的奢华。
 
这种给人最终意识的反差,简单的说,就是“玩人”。
 
其实,这种利用宣传轰炸,给消费者群体进行集体洗脑,并非新生理念。
笔者老家,曾有团体报下体育场,公开发卖彩票,主持人用很专业的大喇叭,高声喊“右手抓不中左手抓,左手抓不中等一会再抓,今天抓不中明天让您的家人来抓!”
在多说,就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购物,一个县城,当真有土豪,用了一千血汗钱,买了个拖布回家……
 
双十一,利用的契机,是现在网络购物的普及,大众消费者对价格的贪婪心理。
不过,商家最终是要盈利的,商家绝对不是为全体大众提供福利的极端组织。
 
当然,还是要理性的说。楼主提到的商家的有些不当的营销策略,和笔者这里补充的,个别的“玩人”的现象,都是极为个别的情况。
 
但是,双十一,无意是为这种个别的腥汤臭鱼提供了滋养的契机。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