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打响?

知乎上的的回答有些繁杂、零零散散。
希望答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一下,本人不是很懂贸易。
1.贸易战对中美双方何利何弊?
2.我朝是否真的有"抵御"乃至于“反制”的能力?
3.中美双方互相反制的手段会对相关产业(乃至于世界水平)有什么影响?
4.对于我等大多数普通人有何影响?

附上知乎上相关话题:2018 年中美贸易分歧升级 - https://www.zhihu.com/special/ ... t.tim
已邀请:

farsightlin - 马克思主义者 经济金融专业

推荐来自: Cholera

要分析贸易战,我们需要明白为啥国际贸易会是一个问题。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和其他国家贸易来交换其他的物品,这样双方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效用。贸易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是正和游戏。
 
但是,国家里有不同的群体。当两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时候,出口品的价格会上升,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不然也不会进口/出口嘛),因此出口部门的实际工资会上升,进口部门的实际工资会下降。出口部门劳工的生活成本上升,进口部门的劳工生活成本下降。因此尽管作为一个整体,福利上升了,但是有人是受到损失的。
 
传统理论认为,劳工可以自由地从工资低的部门转向工资高的部门,因此本土企业进口打垮,也无所谓,劳工可以到蓬勃发展的出口部门工作。
 
因此,出口品部门生产商对国际贸易呈肯定态度,进口品生产商反对国际贸易,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早期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时候,南方达西人反对,北方扬基人赞同(当时美国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国)。
 
但是对于现在的中美而言,理论和现实差距很远。首先是,现代经济体系对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在流水线干了20年的黑叔叔失业之后两个月之内自学成编程技术。一个专业的码农也不可能在几个月之内转为一个很NB的演员。因此,进口品生产部门被打垮之后,这些人就会出现长期的失业,或者不得不接受待遇很差的工作,与此同时,尽管出口部门对人力资源有很高的需求却也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李嘉图理论的“工资均衡”所依赖的“劳动力自由从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前提是失效的。其次,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中最重要的是农产品、先进技术、高科技生产设备、好莱坞文娱产品。而中国向美国销售的是工业品。而且中国的体量还很大,生产能力很强因此美国的制造业基本上没有活路。因此,与中国的贸易,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增加了美国的社会冲突。
 
因此在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的主要是掌握技术的富人,受损的是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他们是占大头的穷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大众反华的原因,因为中国制造确实毁掉了他们的工作。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穷人劳工其实是从国际贸易中得利的,科技部门因为有产业政策的原因,过得也还不错,因此对国际贸易采取拥抱态度。然后很巧的是,尽管美国富人抱怨社会福利支出太高,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根本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制度运行必须的、为被淘汰的人提供缓冲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这些曾经在进口部门工作的失业者在国际贸易的冲击下,失去了工作、而且没有得到足够的救助,因此对现状有很强烈的不满。这些人当然会选出单边主义的特朗普,来实行保护主义政策。
 
当然,国际竞争和对中国的抑制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我想解释的是,为什么美国的选民们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排华。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际上实行了汇率管制,汇率是不能自由浮动的,人为压低了汇率,因此促进了出口。以及对本国的一些制造业进行幼稚产业的贸易保护,还有要求中美合资企业转让技术。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做法,不然根本没法发展本国工业。但是对于美国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贸易不公平”的口实。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