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桌面发行版向普通家庭用户普及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如题,我自己在旧机器上安了个 elementary OS 来玩(换皮 Ubuntu 16.04),只是为了界面好看而已。

除开软件数量(特别是国内)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阻碍还是在于需要普及软件源以及终端操作的相关概念,包括往往需要切换到国内软件源(比如网易的镜像)才能加快下载速度,而且还是感觉不少操作需要终端下执行。

Ubuntu 我印象中最大的卖点已经算是尽可能方便普通用户使用了(国内还有个专版 Ubuntu Kylin),国内类似路线还有深度(Deepin)。

总之其实大家可以把我看作一个会上网搜索,但并没有 Linux 相关基础的用户,我也挺想知道大家的回答。

参考知乎相关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38864
Linux 桌面系统小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已邀请:

frapples - 在读学生,IT

推荐来自: 李大伟 Joey 冰镇火龙果

我个人使用linux桌面快三年了,就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首先是linux整体软件生态显然是比不上windows的,普通用户常用的那些国内软件,有几个有linux版本的?还有linux的GUI软件的完成度都很低,做的比较粗糙,这又是一个问题。

不过以上的问题都不是涉及到linux设计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人手够,钱到位,上面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想说下更偏向于linux设计方面的问题。

1.  没有一个设计良好的使用模型。
linux普通使用的时候,直接暴露给用户的就是它技术上的模型。
比如你想知道电脑里有哪些运行的程序,网上告诉你用top命令看下。然而top命令查询出来的是进程列表,而用户想到看到的是类似windows下的一个比较简单的程序列表。而且进程列表里写的是进程启动时的命令,而用户想要看到的是类似“QQ”,“网易云音乐”这类比较通俗的名字。
这导致了普通用户想要正常使用linux系统,就不得不去了解和学习它的技术细节。你能想象为了使用你的自行车你不得不学习牛顿力学,为了使用电冰箱你必须理解里面的电路结构吗?即使对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程序员来说,使用linux的麻烦都不小,更别说那些连快捷方式和程序都分不清楚的IT小白了。
个人觉得,这是linux桌面非常大的一个问题。

2. 碎片化太严重
linux的发行版数不胜数,光主流的就十几种,还分成deb和redhat两个系。桌面环境也是,主流就有四五种。
碎片化的好处是互相之间有竞争,用户选择起来的自由度高。但是碎片化却使得本来就为数不多的linux开发者更为分散,社区的力量被分散。
理想情况应该是,对于没有分歧的地方,大家应该力往一块使;对于有分歧的地方,尽量把没有分歧的部分抽出来大家力往一块使;对于一旦分歧后代价非常大的事情,应该大家商量一个都可以接受的标准,然后大家尽量遵守标准。
然而感觉现在linux社区的开发,比较混乱,怎么高兴怎么来。如果linux桌面领域能出现像linus这样的核心人物主持大方向就好了。

3. 软件包的组织方式落后
可能有些人不太认同我的观点。一个软件会用到依赖库,依赖库本身又要用到依赖库。。。
在linux上,软件和依赖是分开来安装的,也就是如果不同的软件依赖同一个依赖库,那么电脑里只需要安装一份就行了。看起来比较不错,能节约硬盘空间,似乎也能节约内存(好像不是,我不太确定)。但是实际上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很多麻烦。而像windows和安卓等系统,大部分的依赖都和软件放在一起,一起打包发布。
首先因为要搞定依赖问题,你安装软件必须用精心设计过的包管理器。然而各大发行版的包管理器又不统一,软件作者发布了软件后,各大发行版必须按照自己的依赖管理方式重新打包,这步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而且如果发行版没打包,那你就傻眼了,还得自己去找源码编译。如果像windows那样放一起打包,根本就不用发行版操心这些事,作者发布软件后用户下载就能用了。实际上linux已经有软件这么干了,我印象里firefox和nodejs就是这样的,下载后解压缩就能用了,方便快捷惬意。
然后就是依赖的版本问题,这个虽然我碰到的情况不多,但是一旦碰到,那简直要抓狂。
你看,linux的打包方式不仅增加了发行版的维护成本,还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对于IT小白来说能用好包管理就已经很不错了,让他去下载源码编译?呃,他肯定会怒卸linux装windows。。。
目前新出来的打包方式snap,flatpak现在都是类似windows下的那种方式了,希望普及之后能解决掉linux的这个问题。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