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思考长辈“你人生经验太少,以后经历过就懂了”这类说法

1、提问背景:
在下本科在读学生一枚,假期回家喜欢和家父就各种问题瞎侃,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如朝鲜问题、美国大选等),道德问题(从电车难题、歧视问题到邻里和谐、交通规则),以及就业局势等等,而很多话题最后都会转移到“对世界以及人生的认识”这一范畴,并落实到用实际经验说话。每当这个时候,家父就会以“小子你这是经历的不够,我可是见过...”这句话为开头,然后用一个又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降维打击,虽然有些案例无法使我放弃观点,但我确实得承认它们的有效性┑( ̄Д  ̄)┍,事实上长期作为温室下的祖国花朵,我的实际经验肯定还差得远。
 
2、问题重点:
(1)年轻人如何从这类“人生经验”中学习知识或方法(因为很多长辈会说“我现在跟你说这些也没用,你没经历过就不会懂”这种论调会使我质疑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可能从中筛选出有效/无效信息?
(2)以家父为例,和我这种世界观未完全定型的人相比,年长者一般对各类事情具有鲜明的观点,即看法总是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角度,情感上不愿意反向思考(但不是做不到),年轻人在“学习经验”的同时要不要刻意避免这种趋势的发生?(反过来说,是不是这种“稳定化”才是真正“成熟”的特征,是值得学习的?)
(3)“长辈经验”以口述为载体,本质应该可以和自传等书籍归为一类,便统一将其划归到“知识”类信息,其意义我简单地理解为让后来者“避免犯错”,而亲身体会后的“经验”很大程度上是犯了错、受了教训之后总结而成。那么,什么样的方法体系,能够使用“知识”让人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减少犯错所付出的代价?(这个扯得可能有点远了)
 
这个问题可以说一直浮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交流过的许多同龄小伙伴或多或少也在面对,可以说是个常见问题了吧。然而网络上对于这类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派系林立,自成体系,自觉完全消化尚需不短时日。论道上类似问题讨论尚不太多,在此恳请各位前辈和同道们指点一二,但求一丝启发O(∩_∩)O
已邀请: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