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川又春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推荐来自: Joey 、太平狗 、他快点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什么都想知道
6 个回答
川又春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推荐来自: Joey 、太平狗 、他快点
一死,人的一生,也就彻底结束了。
在此基础上,人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冥界文化,并对现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代两河流域,大抵是认为“人死如灯灭”的,所以,就形成了跟现在一样,及时行乐的社会文化;
古埃及,认为有冥界的存在,人世只是一段旅途,最终要进入冥界永生,因此,要为死亡做好准备,当然,在世间也不能作恶多端,否则,用天平称心脏时就会暴露;
佛教认为,死亡只是这一世色身的终结。根据这一世的行为,从而决定流转到哪一道,要想有好的结果,至少要做到五戒十善;
亚伯拉罕诸教则劝人行善,蒙主救赎。
古代中国自周代脱离拜鬼之后,一直没能使宗教成为民族精神支柱。于是替代性的发展出祖先崇拜,作为对死亡恐惧的一种抵御。一个人即使死了,也会有后代祭奠,想想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当然,事实是残酷的,老百姓普遍都是绝嗣的。
当然,欧洲自从文艺复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看破了宗教唬人的那一套,拜托了宗教的枷锁。人生,也只有这一世而已嘛!何不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努努力,行行乐,闯一闯,拜劳什子神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现在全世界的主流观念,共识。
所以,现在死亡,真的就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只是,现在中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比起过去,很多人更加贪恋红尘,更加怕死。
何必呢?
河流总要入海,旅途终有终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正如我的签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