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我只读过少于鲁迅的作品。他说的十分对,但是似乎没有做法。
比如他有提到孔乙己啊Q这类人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
后来加的:
这个问题是我没问好,其实就是
A.鲁迅的文章中的鲁迅的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怎样的
。像马克思,资本论中是说了旧的怎么剥削,但是也说了新的多么美好,以及大概的样子,给予一种希望感。然后孔乙己里孔乙己就只是似乎再也不见了或者是死了,全剧终。当然这个是一篇小说,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其他文章有的,可以部分地解决你行你上的问题。
B.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也可以讽刺一下现状,有些还比较有趣或者深度,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C.与兴亡百姓苦还有不是养蚕人这类的有什么不同
已邀请: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Joey Hankliu 明日香 夏墨 万年老猪

这点是你没有看懂鲁迅先生了。
 
所谓孔乙己、阿Q,乃至于祥林嫂之类的人物角色,都是指蒙昧无知的中国大众,面对压迫,他们只知道逆来顺受,不知道反抗,这就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反抗就是造反,造反用新的概念讲,就是革命,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革命,然而大众不知道要革命,反抗压迫的革命者不但受不到民众的支持,反而民众因为愚昧,还要吃革命者的人血馒头: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
“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在鲁迅的各种作品中,冷漠的看客和正在受难的主角,这种组合比比皆是,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这种设定,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夏瑜,甚至于闰土,作者都是以旁观第三者的视角在描述,在这些描述里,鲁迅似乎在用显微镜带领我们观察他们的遭遇和灵魂,愚昧、罪恶、麻木,在一支锋利的铁笔下纤毫毕现,活灵活现。
 
这一切的缘由是什么呢?并不是鲁迅先生爱好文学,而是鲁迅先生要拯救东亚病夫,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描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接下来,鲁迅先生便说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至此,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投身爱国文艺运动,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了一批有一批的青年的爱国心,使他们面对同胞的苦难不再麻木,让中国人在列强欢伺下觉醒并且团结起来,鲁迅先生被称作革命家,全部原因就在于此,鲁迅不但自己支持革命,同时还号召、联络、保护革命力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他勉励道: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所以,提倡文艺,唤醒愚昧的中国人,并且与起来反抗的中国人一起奋斗,这就是鲁迅给出的解决办法和选择,而我们今天的成就,就和一百多年以来像鲁迅先生一样的革命先驱的奋斗分不开。
 
从中国人不再麻木,敢于反抗压迫开始,鲁迅先生开的药方,就奏效了。
 
最后,以鲁迅先生的在《呐喊》自序中另一段文字结尾: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Joey

有个小孩子参加数学考试,拿了25分(总分一百),卷面如下,
1+1=0,1-1=0,1/1=0,1*1=0。

有个人看了一眼,很生气,这根本就是0分好吗!

然后又说,学数学不能靠蒙。这个小孩子运算符号搞不清楚是个大问题。

后来他发现这样子的小孩子很多,于是他就四处宣传这个情况以及他的看法。

很多年后,有些人觉得他就会骂人。毕竟那是25分不是0分不是吗?而且他还不直接说1+1=2,1/1=1,1*1=1。

不过,我觉得该说的他已经说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