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阎连科《日光流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发起问题后对这部小说又纠结了挺久,想了想觉得没必要问的那么细...改了一下问题,现在单纯希望能听听各位对这本书的感觉。或者说对《日光流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等这类书的看法。
已邀请:

蛋清 - 诗人犹如信使,于世界的永恒之夜半走遍大地。

推荐来自: asayahaku Joey 道不远人 山人 徐开天

@道不远人 邀。(我来还债了。)
讲真,这种要我命的题材最后只能汇成一句话——他们不要死,我看得要死。
 
我国农村题材的作品我看的是比较少的,或者说很少,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
1.几乎没有农村生活经验,能够理解但很难产生共鸣;
2.一直在强调科学知识的氛围中,对由于资源匮乏而导致的可怕无知接受度比较低,发自内心的违和感非常折磨人;
3.对各类现实向小说都比较慎重,性格原因但凡看小说会全身心代入其中,代入阎连科笔下的司马蓝、蓝四十,等等等,我就是只废蛋了。

没错,这只废蛋看看停,停停看,这点字两天就能搞定的却要死要活拖了一个月,让猜我会欲罢不能的山叔失望了……我在此坦荡荡的承认促使我读完的主要原因是应允道兄我会去读诺言,而我绝对承认这是一部佳作。
以上三点个人原因主要用于说明我的个人理解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局限于我此类题材阅读量、生活环境、价值观和性格以及其他没有着重提到的限制,请慎入。
 
正文如下:
我每打开一本小说,都会不自觉地认定这是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故事。而如果是农村题材,又会无障碍的断定这是我身处国家的真实事件。日光流年也不例外。

这里是褪去了任何幻想的干瘪真实,却被用扭曲的比喻、夸张的形容词、浓烈的色彩充气丰满。初读文风有些不正经,有些变形,延年益寿的安详和红润出现在四十岁便无疾而终的脸上,另一人却脓水合着浓水白蛆哎哎哟哟爬动着,毫不违和的像是恰恰被人发现的事实或找到的理由,原来司马虎是因此上吊的呀!

下一秒时光倒流,三十九岁高寿的司马蓝、快死了的司马蓝,开始在注定命运的囚笼里鲜亮起来。

一个绚丽扭曲诡秘绝望的倒叙奠定全书基调,这种说现实却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的做派比起歇斯底里初看更具观赏性而不显刻意,越是藏着的越是现实,越是变形的越是平静,回头细想原来初见这三言两语就已经把最血淋淋的展现眼前了。这种写作手法我是极为喜欢的,也是前30%能够一气呵成的原因(之后发生第一次价值观剧烈冲突,个人冲突本文中就不细说了。)

随后,围绕着不同年龄时的司马蓝从他自身到身边每个人以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的边界为局限为活过四十做出的种种努力,每一步万能的旁观者都知道徒劳的、错误的,然而纵使心中呐喊千万次,也只能看着三姓村人一直一直热火朝天,为了翻土通渠有饭吃穿新衣去卖人皮人肉生意,卖了人皮人肉又被这花花世界吸引,一直一直在没有希望的道路上奔跑,付出难以衡量的代价。

不知道各位有没看过03版《钢之炼金术师》,爱德华曾说:“即便如此,我还是相信,努力过了,就会或多或少得到些什么,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公平地得到回报,只要付出代价,就平等地拥有抓住幸福地机会。我想要相信那样的等价交换。”即便,“现实不是这样的。”

现实不是这样的,三姓村人的每一次方向错误的努力都迎来无尽的失望,每一次重新振奋起的火焰都像是最后的悲鸣,他们生来背负着别人酿下的苦果,从未有平等抓住幸福的机会。每一次倒叙与前一幕衔接,解决之前的谜团又引来新的迷雾,作者用恢弘热烈的画幅描摹了三姓村一代又一代人与天争命的悲剧。没错,悲剧,一场连真正敌人都不知道的悲剧。

污染,彻头彻尾的污染,人祸而非天灾,人民何其愚昧!人民何其悲哀啊!

而不到四十年的短暂生命里,依然有权力斗争,有娶妻生子,有尔虞我诈,有见利忘义,纵使生命缩短,人还是那个复杂的人。这与现实可有区别?一声叹息。就是这样的人类,可以抛弃所有残疾的孩子也可以以身饲鹰,可以让最爱的女人去做皮肉生意也可以自己带头卖人皮为村子筹钱,可以四十无疾而终也可以银针落地样微脆微亮地笑了笑,然后便把头脸伸送到了这个世界上。

如你要问,这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边界在于背景,人们在这个现实揉合着虚幻的设定中本色出演,而我们只能假想换作我等生于三姓村,结果会改变吗?我认为不会,最后,也只是在既定的有限的时空中做着同样困于人心人性的选择。
 
月黑风高,欢迎拍砖。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