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诗酒趁年华
推荐来自: 道法自然 、粗鄙之言 、山人 、su酒酒
芜城 - 性凉情薄。
推荐来自: 粗鄙之言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已经切换域名为lundao.pub
2 个回答
诗酒趁年华
推荐来自: 道法自然 、粗鄙之言 、山人 、su酒酒
同样是写秋、写愁,我们可以结合易安前期的《一剪梅》来对比。
《一剪梅》不管是轻解罗裳、月满西楼、一种相思,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内涵。这时候的愁,是小女儿的一种“闲愁”。
而《声声慢》不然。其以叠字入词,不只是易安文字机巧。“冷冷清清”先感于外,而后“凄凄惨惨戚戚”遂发于心,内外交杂之下,国破家亡的情感怦然而发不能自已。这时候易安眼中的秋天已变成了“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的愁了。同样是秋燕,从“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望,变成“雁过也,正伤心”的绝望。
而这首词,正是将国家离乱,个人际遇,和此时作者绝望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来。
芜城 - 性凉情薄。
推荐来自: 粗鄙之言
当你把自己放在这个情境里才能体会词人的感受
词里一系列意象,随便一个都可以单独成一曲悲词。将暖还寒,淡酒,南雁,落花,独倚,雨打梧桐,从黄昏到黑夜。
悲伤并不可怕,我们可以转移情绪。没有人愿意一味悲伤,除非"为赋新词强说愁",显然词人一直在努力想轻松些。可是,所听,所看,所想,所梦,无一不伤,无处可逃。国破家亡,秋雨连绵。"华夏之林遍被悲凉之雾",词人下意识的逃避(寻觅)还是陷在了悲伤里。这是那些随处可见的"闲愁","春愁","离愁"吗?词人恐怕是真正明白了,此愁无解。那时候会不会有无力和虚无之感。
恐怕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