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Dawnjys - 总是乱侃一气脑洞巨大的死鱼头/政经社启蒙级选手/我老婆叫正绫
推荐来自: Joey 、walt 、陈敛 、FirEra 、李明蔷 、秋风暖暖 、李大伟 、张楚佳 、lianghaotian 、枫城酒家 、Evia更多 »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答。(为什么?) 申请解锁请私信。
9 个回答
Dawnjys - 总是乱侃一气脑洞巨大的死鱼头/政经社启蒙级选手/我老婆叫正绫
推荐来自: Joey 、walt 、陈敛 、FirEra 、李明蔷 、秋风暖暖 、李大伟 、张楚佳 、lianghaotian 、枫城酒家 、Evia更多 »
2、不是没有意义。意义太多了,详见相关文件,说的清清楚楚。
TG一往无前搞运动的精神可嘉,但是造成的实际影响四十年前有目共睹,简直是太可怕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基本对军训持有的态度无非是“这简直瞎鸡脖折腾”“有时间整点什么实际的不好?”“这东西听起来真好,可是为什么我感觉这么操蛋?”
为什么社会主义式的民主到了苏联那里,就变成了滥权与鲜血的地狱?为什么计划经济的顶层设计和初衷这么完美,落地的时候结果这么不堪?
希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个人对军训的感觉是它有作用,但不是对每个人。
如果一定要分主体和层面讲,也是因人,因地,因执行情况而异。在体量这么大的国家实施这种强制训练,学生需要出让学习时间和精力,军队需要抽调人手,相关工厂还要每年造大量一次性的劣质专用军训服(= =),总之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去调动资源的。上面抱着很好的期望发起这种制度,落实却难以面面俱到,太正常了。
我们先从政治学的角度浅显的看一下这个问题,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任何一种制度的架构,其逻辑原点都是基于对人性的假定。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人性与自由被尊为城邦政治之核心,产生了雅典式城邦民主,很不幸无限制的自由=多数人的暴政,这种民主很快覆灭。
然后柏拉图沿着老师苏格拉底的路,认为现实生活的世界是虚幻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因此现实世界充满了无意义的虚假和不实,接着阐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人的秉性和天赋各有不同,所以最好的情况是各司其职,互不越俎代庖,哲人王则以理性控制激情和欲望。更通俗的说,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并且乖乖呆在你该呆的地方,不该做的不要做,不该说的不要说。这是对吹捧人性的反思。
近代的霍布斯认为人性是自利的。他假设人类最初处于一个丛林状态,混乱无序,脆弱的人为了自保——生命,财产和安全权利的要求,相互结成契约,将手中的权利(rights)交给第三者——在第三者手里就形成了权力(power)。因为人类面对混乱的绝对软弱和无助,第三者的力量必须强大而无所不能。很容易就被人们理解成现在的“独裁”制度。
基本上近代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发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以来以及以霍布斯为代表的契约理论。
这些理论模糊来讲,都是基于对人性的合理判定来设计的。什么是人性?我们谁也解释不清楚。但是至少有一点,那就是人性在绝大多数时候是趋利避害的,或者说自利的。基于这一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个人权利与财产私有。
2、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不伤害另一个人的权利。
3、主权者(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们的权利,一旦做不到,政府就失去其执政的合法性。
我们再看看与其相对的另外一股思潮。
欧文在建立“新和谐公社”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原则:
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
这是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消灭了财产的私有。在这一点上洛克讲的更详细,洛克认为人性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占有——譬如食物,你要存活要依靠食物,那就必须占有而不是共有。而欧文恰恰反其道行之。
到了马恩的阶段,论述就更加成熟,加了个条件:公有制必须在生产资料极其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层次更高的
阶段才能彻底落实。也就是说,要想消除剥削,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依靠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自觉来确立公有。
也就是说,条件很严苛,未来很遥远,但并不是不可期待。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为止,人类在这片沃土上生存千万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人性在完善,在变好这一论调。事实上原始社会的道德门槛要严酷多了,现在有了科技,我们很舒适,我们更加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更加大大咧咧的正视自己食色性也的本能。
所以军训这种需要以自我锻造和反思以及一点钻牛角尖的吃苦精神为前提才能苦中作乐的活动,对大部分人来讲是自找苦吃,毫无卵用,从头应付到尾。我不爱体验,我没有这种需求,甚至我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我没有任何动机。谁不想三伏天在空调屋里抠手机,上网看书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想法很现实。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现世过的好好的,只求安全平稳一生正常老死,没有必要,可能也没有能力从事军训背后代表的高危活动。你可以说我没觉悟,我就是没有,因为我根本不需要。
但是不需要,不代表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芸芸众生的安稳,因为平静背后必须有暴力机器作为基础。那些人和我们一样,当有一天和平需要被打破,他们就是第一道防线。
个人觉得军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主要不是为了什么扯淡的军事技能,更不能给人培养自律的习惯。但是至少我们需要体验,体验忍耐烈日曝晒,体验一宿起来3次紧急集合。体验到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盛世背后是铁和血的后盾。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代入感,亲历感,就像看IMAX3D电影,这种体验在生活中你感受不到,它是创造出来的,并被认为是必需的。
所以唱军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被感染,那就是一种来自集体的侵入,让你被触碰,或者被迫参与。不要说洗脑,有几个人在经过仅仅一两个月四不像的模拟军旅生活过后就能被成功洗脑的?可能现场被感染了,回到寝室看着天花板累成狗,你又是原来那个自己,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并且还毫无悔意。
所以军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它对于人的自觉性预设的过于乐观了。它希望所有人都能被代入,可是有多少人又能或者愿意或者需要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真正需要它的人确实不多。硬要普遍化,能够真正落实达到目的的就更少了。
哈佛的人自发组织跳查尔斯河无非也就是需要一种极端体验,没有那就去造一个,极端体验至少对于野心勃勃和能力超群的人是必需的。
很多地方都落实不好,资源不到位,宣传引导不到位,受训者就更应付,如此恶性循环。
真能做好军训不形式主义的应该不多。但在军训期间看到票圈里的各种吐槽,临近分别的时候都变成了不舍和感谢,以及“真的很珍惜这种体验。”
军训的作用是有的。对于个体能给予生活中不同的体验;对社会,则是激发其内生动力突破桎梏以图发展的种种举措的微小的具体化而已。只不过是间接的以至于很难观察,太过微小以至于难以使人驻足。还有就是单从成本效益的角度,个人觉得军训贵族化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