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会加大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吗?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非常不均衡的,各个省份的高等教育规模差距很大,高等教育对局部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会不会加大省份的发展差距?
已邀请:
教育资源的发展不均衡不仅在个省份之间,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城市每个区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的问题
题主问的是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会加大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吗?
那我就不跑题了,这是个很显然的问题教育资源的发展不均衡肯定会制约不同省份的发展,但问题在于,教育资源均衡之后,会缩小个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吗?我想,可能会,但不会很明显。因为每个省份之间发展的差距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导致的,还有其他因素。
这跟容易理解,是先有鸡和现有蛋的问题,到底是发展制约教育,还是教育制约发展。即便教育均衡,该去北上广的仍然去北上广。
例如:
广东省
211: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985: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GDP:67,792(2014)
人均GDP:6.3691(2014)
安徽省
2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98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GDP:20,849(2014)
人均GDP:3.4575(2014)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两省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发展(经济)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Joey 浮生未半 impossible双鱼

教育对于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在教育的产出方面而非教育本身所在地,也就是说,什么地方能创造对受教育者而言最高的回报,那么就算该地区的教育水平不高,但作为受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教育对该地区的改变也越大,最后形成人才先产出后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一,我国高等学府的分布,如果按照自然分配的话,很多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应该是相当落后的,因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因素,这些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高质量高等学府,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历史因素,比如说本朝建立初期的三线建设、国防要求等原因形成了目前我国高等学府的分布情况。
第二,在我国,经济因素是影响教育资源的首要因素,从人才实际贡献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产出的人才作为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群,出于自身因素的考虑,最多的那部分会到能够实现自我最高价值的那个地方去,而如果受教育所在地与受教育者目标期望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受教育地与实际工作地的错位就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只要拿出高等教育学府人才流向图能更加明显的看到,种树的很多时候吃不上果子,大型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虽然没有在资源分布上直接体现,但是影响更为长期化,比如说,我本科所在的某985垫底学校地处西北,学校里面最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在过去的20年里流出的那些教职工如果再建一所大学,估计要比本学校的科研教学力量还要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这所学校还在西北,但教学和科研水平没有建立之初的那种辉煌已经成为共识,科研教育质量的下滑也是一种变相的资源剥夺。
第三,教育机构的分布与教育质量的差异,除了我们认为的地区差异外,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资源,这种影响是更加偏向于初级教育的,比如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缺乏(这个我想我不用多说了,代课教师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家心里也很清楚),农村地区老师的平均水平(我丝毫没有轻视农村地区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我看来他们是教育行业非常值得尊敬的一批人,但是教师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想去条件更加优越的地方,经过教师行业的层层筛选,最后留在农村地区的是教师中比较差的那部分是大概率事件)低,这都影响了受教育的人,最后导致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上差距越来越大,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天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实现财务自由(相信我,这已经很难了都),他们也因为自己的现实条件限制无法(请注意,我在这说的是无法,而不是他们不想)反哺农村,而他们的下一辈已经在城市中长大,估计已经连反哺农村的想法都没有了,农村地区是恶性循环。
综上,教育资源的分布是一个官方早就提过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不仅是高等教育方面的,还有初级教育方面,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反哺机制谈教育资源分布存在盲人摸象的问题,教育资源需要均衡考虑,如果放大一点,这个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阶层固化带来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次了。
以上回答,不妥之处,请指正。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