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兔子先生不吃草 、亦可喜 、秋风暖暖 、shunin 、Joey 、颜知晨 、几方 、张沇 、asayahaku 、霁雪 、onesaojie更多 »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扩大特邀范围,欢迎大家邀请自己的校友或者同事加入论道!详细列表请参考「特邀」文章。
2 个回答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兔子先生不吃草 、亦可喜 、秋风暖暖 、shunin 、Joey 、颜知晨 、几方 、张沇 、asayahaku 、霁雪 、onesaojie更多 »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定义“好听”,并阐释机理,足够写一本书。
我打算写几个我认为的要点。
1 人会对一些外界的反应作出“响应”,并可以识别出一些“特征”
2 人在多巴胺等生理结构的影响下,一些“特征”会被连接到“开心”这个概念下
3 然后这作为一个基础,可以向上搭建名为“艺术”的东西
4 “艺术”美感来自于结构,形成结构的过程称为“设计”
5 但是每个人的“连接到开心的刺激”不同,所以同一个艺术品,理解力不一样
6 如果你能理解其中大部分的“设计”,才能正确理解这个作品
7 这时候你才能知道好不好
8 结构的构造越是精巧,作品艺术价值越高
9 而作品中你能识别到的“特征”,和“特征”所连接的“开心”“不开心”等概念,共同决定了“对你来说好不好听”
0 所以,喜不喜欢是你的事情,好不好在于结构本身可以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