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兔子先生不吃草 、亦可喜 、秋风暖暖 、shunin 、Joey 、颜知晨 、几方 、张沇 、asayahaku 、霁雪 、onesaojie更多 »
眺望天下 - 见了便做,做了便吃了,饱了消化食,等着下次再了; 味生于嚼,嚼生于美味,佳肴乐无穷,遇到以后再嚼。
推荐来自: 李大伟 、Joey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扩大特邀范围,欢迎大家邀请自己的校友或者同事加入论道!详细列表请参考「特邀」文章。
2 个回答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兔子先生不吃草 、亦可喜 、秋风暖暖 、shunin 、Joey 、颜知晨 、几方 、张沇 、asayahaku 、霁雪 、onesaojie更多 »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定义“好听”,并阐释机理,足够写一本书。
我打算写几个我认为的要点。
1 人会对一些外界的反应作出“响应”,并可以识别出一些“特征”
2 人在多巴胺等生理结构的影响下,一些“特征”会被连接到“开心”这个概念下
3 然后这作为一个基础,可以向上搭建名为“艺术”的东西
4 “艺术”美感来自于结构,形成结构的过程称为“设计”
5 但是每个人的“连接到开心的刺激”不同,所以同一个艺术品,理解力不一样
6 如果你能理解其中大部分的“设计”,才能正确理解这个作品
7 这时候你才能知道好不好
8 结构的构造越是精巧,作品艺术价值越高
9 而作品中你能识别到的“特征”,和“特征”所连接的“开心”“不开心”等概念,共同决定了“对你来说好不好听”
0 所以,喜不喜欢是你的事情,好不好在于结构本身可以客观评价
眺望天下 - 见了便做,做了便吃了,饱了消化食,等着下次再了; 味生于嚼,嚼生于美味,佳肴乐无穷,遇到以后再嚼。
推荐来自: 李大伟 、Joey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客观上,好听的音乐,一般多为和谐的悦耳的乐音。简单的说,又包括了纵向(同一时刻)和横向(旋律)两个维度。
纵向上,同一时刻,乐曲各个声部频率比例很小,比如大三和弦的比例是3:4:5,而小三和弦比例为4:5:6,八度为1:2,这都是会给人们带来和谐优美感觉的乐音,而相对的,噪音的比例就会很大。当然,很多时候,比如描绘战争、灾难等极端场景,音乐中也会引入个别不和谐因素,此为特例。
主观上,和个人阅历有关。比如,小时候经常听某个旋律,长大后再次听到,就会有浓浓的怀旧情绪。这就像,很多人,听到摇篮曲,都会觉得温馨一样。
对于楼主提问的“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点则可以理解为另一个问题。
包括预备阶段:
作曲家获取灵感,使用音乐的方式,将美好的事物进行描述。
进行阶段:
演奏者凭借自身的演奏技巧,对音乐进行演绎,并不可避免的,结合了自身的领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再创作。
领悟阶段:
听众听到演奏,对音乐表达出的情景结合自身的阅历,进行再现。
================
当然,纯理论的,条条款款的道理,看着很枯燥。
多说一点,
真正欣赏,感觉舒服即可。
甚至说,领悟音乐,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出发点,有着自己观点,有着形成并表达自身观点的权利。
用单纯的听觉感官描绘形象世界,难免会有一定的抽象、夸张、片面、扭曲甚至失真。
用来欣赏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不必认真。
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