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archering 、Joey 、亦可喜 、山人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12 个回答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archering 、Joey 、亦可喜 、山人
我认为道德的确处于人类作为生物的自利性,进而构筑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规则,就像是分形一样,公式可能非常简单,但是不断迭代后会有很复杂的形象和很奇妙的魅力。
道德是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主要体现为一种被道德所约束的绝大多数个体公认的行为规则,依靠大多数人的自觉遵守来维持,这种自觉性本质上来源于人类的自利性,即遵守道德比不遵守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有行为规则不代表这个规则不可违反,同时也不代表这个规则一定普世适用,更不代表这个规则不会变更),遵守道德有更大收益,这是道德之所有具有自律性的根源,(法律则是依靠暴力强制,违反法律会有更大的损失),当违反规则能获得更大利益,那么道德规则就有可能被违背,当社会动荡,规则无人维护的时候,违反规则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这也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道德沦丧的原因。
利益定义:利益依形态维度,可分为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比如钱,比如爱情。《基督山伯爵》里,三个反派就为了不同类型的利益违背道德诬陷主角,也可依利益维度,分为私利和公利,比如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冲突,小集体和大集体的利益冲突;利益也可以按照时间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无论利益怎么切分,都可以看做是一块文氏图的烧饼,横切竖切斜着切,都还是一块烧饼。
道德形成的隐含前提是该规则所约束的每个个体的能力相似,彼此之间因为这种能力的相近而有制约关系,这一点似乎不为前人所注意。
以杀人这件事情为例,A能够杀了B,B也一般能够杀了A,A杀了B以后,A还是A,A不会变成A+B,往往还要受到损失,所以谋杀这件事收益低并且风险大,这样,在利益最大化原则下,谋杀是不符合最大利益的,由于每个个体能力相近,所以杀人是不符合每个个体的最大利益的,不谋杀,就成为了每个个体的公共利益,所以杀人是不道德的事情,同样,偷窃抢劫强奸等等这些罪行,通过同样的原理,也一样被判定为不道德的,任何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而因为这种损害,这些行为被定义为不道德的;
法律规则是道德规则的子集,特点是有暴力去强制执行这种规则,道德偶尔使用暴力,但更多是靠众人的自觉性维系,其他文明还主要依靠超自然力量进行威慑(宗教指导世俗道德),而中国人独辟蹊径,采用”礼法“为工具,兼用各种手段来维系道德,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但不是长生不老的文明。
但是公共利益定义这个问题又会涉及到社会的价值观问题,说开了又有很多内容,总之结论就是当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因此而变化,当价值观过度平稳时,道德水平会上升,比如1949到1979年的中国中下层社会,当过度不稳时,道德水平就会下降,比如中国社会1949到1979年的有文化的阶层和1979至今的所有阶层。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这是人性本利的在个体局限下博弈出的结果。
今天看到一句话总结的很好”道德乃是人在自利选择过程中的博弈产物“,可惜忘了是谁说的了。
有强者有弱者,能力不相似的情况下形不成道德,只有强者和强者之间,弱者和弱者之间,总之是力量相似的个体之间才能形成道德这种规则,强弱相遇只有弱肉强食,而强强相遇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会形成道德,而强弱强这种格局的时候,弱者成为了决定两强之间强弱的关键,所以此时也会形成道德,但是这种道德实质上是强者力量在弱者身上的传递才形成的,为什么二战之后国际交往中有了规则?实质是美苏两强争霸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导致的,翻看地图即可知道,美苏两强仅仅是世界各国中最强的两个,但是英法德日和亚非拉美等国力量之和甚至还要大于美苏,即使是一个破碎、贫弱和愚昧的第三世界,也是决定美苏争霸胜负的关键因素,毛主席就深谙此理,因此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而中国在毛的操盘下成为美苏之外崛起的唯一一股第三极力量,如今苏修已死,美帝正衰,毛爷爷可以稍作安息了。
此外,二战后的全球秩序之所以能稳定形成,由上述理论可知,恰恰是核武器在世界大国中的扩散,阻止了人类的互相毁灭,如今世界的和平,恰恰是建立在对末日的恐惧之上,世界末日的发明,使得地球上的前五大力量(其力量总和占全球力量的绝大部分)互相平衡,类似于被无知之幕抹平了最大的差异。当然不是完全平等,但是这种不完全的平衡,至今为止也带来了一段较为长久的和平,这种抹平没有无知之幕辣么完美,所以这个世界仍然不会和谐,而欧美人的那些做法,包括慈善组织,不过是鳄鱼的眼泪而已,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有人不了解 公众利益 和 个体利益,下面我用文氏图解释一下,渣画质,不要取笑。。
这里再说一下价值观对于公共利益的影响,集体主义价值观会导致交集变大,个人主义价值观会导致交集变小,当集体主义价值观推行到极致,个体差异被抹杀,A=B,当个人主义价值观推行到极致,A与B没有交集,道德将崩塌,其子集法律也将崩塌。因为价值观会影响人类的所认定的利益范围的变化,可以直接作用于上述文氏图,集体主义价值观会将第一张图变向第二张图,个人主义价值观则是相反的过程。
在这里,我借用一下,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无知之幕概念,无知之幕将一切个体的差别抹杀,使得群体成为了由相同元素构成的集合,这种群体所做出的选择,正是图一那种互相独立的文氏图的交集,因此是最小的但也是这个集体的最基础的公共利益,对应于人类道德层面,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之类的行为准则,而当人们可以沟通交流的时候,无知之幕也就被打破了,一部分人可能勾结在一起损害另一部分人得利,比如法西斯式的损人利己,但是也可以反过来大家团结起来细化道德规则,直至文明的完善,此后,交集(道德,即大家都认可的规则)将不断变化,一般的趋势是变小(沦丧),当整个系统崩溃到濒临波谷,那么就会开始反弹,如果不能反弹,那么系统(社会)就会灭亡,但实际上,人类社会是以族群为单位平行发展的,这些过程可能会同时进行。
三体中黑暗森林规则就是无知之幕(时空限制形成)覆盖下的宇宙在技术爆炸条件下形成的行为法则。
理想状态如果达不到,那么现实中就永远有不平等。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另一个极端的“无知之幕”,是由于生产力极度发达导致的所有人的平等,而不是无知之幕中由于信息的极度缺乏而导致的所有人平等,这两个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类头脑里的理想设定而已,但是未必对现实没有指导意义,就如匀速直线运动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概念,虽然人类永远无法获得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但是,由此而建立的经典力学,使得人类社会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这也是我研究共产主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