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和「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矛盾吗?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无知者无畏,但也有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的说法,两句话都很有道理。我的理解是,无知者无畏是对各种潜在危险的无知,所以无畏;而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这个未知是人对无法掌控的东西产生的防御与抵抗。那么这两句话是不是这样解释呢?这两句话矛盾吗?
已邀请:

戴小司 - 拒人千里,渴望拥抱。

推荐来自: Joey advAdder 曾庆国 夢旅十方 余生 张楚佳 灰机无邪 流火流年 shunin 以深情共白头更多 »

“无知者无畏”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即他认为他是“知”的。
 
“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他想知道,但他没办法知道。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Joey 若风 张沇 MichaelShao

两种程度的无知是不一样的,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是人认识到了危险然而不知道危险来源于哪里,而无知者无畏,是根本不知道有危险的存在。
 
以前有个小故事,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实验者从一个漆黑的房间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第一次实验者很轻松地走过去了,然后科学家打开了灯,大家这才看清楚,刚才他们走的是一个独木桥,桥下的水里全是抬头仰望的鳄鱼,所有人都一身冷汗,第二次只有几个人战战兢兢地通过了独木桥,剩下的人根本不敢动,第三次科学家又打开了一盏灯,原来在独木桥下还有一层暗色的安全网,这回又多了几个人走过了独木桥,然而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敢动。
 
第一次的实验者,就是无知者无畏,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脚下有鳄鱼。
 
第二次的实验者,就是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实验者只知道有鳄鱼,鳄鱼有可能威胁自己的生命,所以所有人都很害怕。
 
第三次的实验者,未知的危险被解除了一部分——他们获得了桥下有安全网的这一信息,解除了一部分未知,所以就消除了一部分恐惧,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并未得到安全网是否可靠这一信息而不敢通过独木桥。

问道 - 求学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亦可喜

人都是从自己的认知界中获取判断的,,而无知(认识较浅)的人判断方式太过浅薄,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是有知第一步。无知者不是不畏也不是畏惧,只是趋利避害的本能罢了。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道不远人 灰机无邪

不矛盾。
「无知者无畏」指不知道的低于心理预期。
「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指不知道的高于心理预期。
 
决定是哪种状态完全是看到底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比如说某人去某地探险,现有的资料不知道该地区是否危险。
有一个人闯入某地,结果死在了该地,后来的人就会说「无知者无畏」。
又有一个人闯入某地,结果在该地找到黄金,回去就对人说「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只有像我这样克服恐惧的人才能成功。
 
 这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特点造成,中国文化不是很讲究逻辑对错,讲究的是使用,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比如说: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6、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7、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9、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0、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账!
1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3、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4、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5、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6、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7、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8、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19、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0、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1、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2、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3、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24、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5、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26、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27、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28、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MichaelShao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Windows TechNet Forum

推荐来自: 时光微薄 Joey

看过大家说的,我这里说下我自己的看法。

不矛盾吧,我觉得两句话的未知的意思应该要先区分下。

先说无知者无畏,大家说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无知者,指的是这个人知道的太少。
前几天看到过一个心理效应叫达克效应。意思是能力低的人总是趋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高的趋向于低估自己的实力。比如各类比赛中经常会有瞧不起对手最后被打的惨不忍睹的情况,我的理解是对所属范畴里面知道的专业或者说有效知识相对太少,还没有积累到可以用知识去分辨其中利害关系的程度;

另一种说法,恐惧来源于未知。这里的未知理解成未来将要发生的坏事比较好。
恐惧的原因来源于危险的可能性,以及人自身对可能性的不确定,或者说猜疑。

时光微薄

推荐来自: 张沇

不好意思,不请自来。

先说结论,并不矛盾。

前面的答案都说的很好了,我想不自量力具体的描述一下。

第一种是无知者无畏,这种是意识不到危机发生的可能,以及不了解危机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举个例子,一条路,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走,它很安全。突然有一天这条路上出现了劫匪,但我并不知情,下班后仍然走这条路。
呐,我走的时候肯定不怕,没有畏惧。因为我不知道有劫匪,也不会提前对自己的内心,给出有危险的暗示,路在我心里,仍然安全。
第二种是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是意识到危机发生的可能,以及危机发生后带来的后果。
其实人对未知的恐惧,来源于人对未知的危险的恐惧。也就是说,人对未知的事物,并不是一无所知,起码知道它可能会有危险。而无知者,是意识不到这种危险。当无知者意识到以后,自然也会恐惧。

所以无知者意识到危险以后,就会变成第二种,对未知危险的恐惧。因为他不再无知,他起码知道有危险了。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个人理解,可能不太严谨。

这两种都是人的正常反应。人的心理都会有“自大”和“胆怯”两种心理。而人自身也有对事物判断的尺度。
当你对“事物的严重后果”认知没那么大的时候都,你就会自大心理占上风,变成无知者无畏。
当你对“事物的严重后果”认知很清楚的时候,你的胆怯心理就会占上风,变成恐惧,

1.无知者无畏。
我觉得这句话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说的。我们说出这句话的语境,一般是在社会关系中,和人际交往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一般都是可以控制的难度上面,即使输了,也不会有毁灭性打击。
比如“某某青年挑战数学理论,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

2.人的恐惧源于未知。
这句话更多强调的是人的生理本能,和自然属性。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般都是面临着完全不可控的局面。一旦失败,就全盘皆输,甚至威胁生命。
比如一伙人在大山里面迷路了,黑夜降临,所有人都傻了——因为四周都是未知的,完全不可控的因素。

有点乱……晚上再梳理一下。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