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摇滚歌手鉴赏指南(持续更新)

Robert Plant

毫无疑问,70年代最具代表性,影响最深远,最伟大的主唱,非他莫属。Led Zeppelin开创了一个时代,其中Robert Plant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雌雄莫辨的嗓音,妖娆帅气的舞台形象,无不散发着特殊的魅力。
Plant的唱法最主要地还是脱胎于布鲁斯,相较于早期黑人布鲁斯、灵魂乐深沉厚重的唱法,Plant更多是一种高昂、饱满的明朗音色,配合Jimmy Page的吉他,非常地悦耳、动听。像《you shook me》《how many more times》《when the levee breaks》等作品,在blues唱法的基础上,更强调了硬摇滚的明快特点,同时也更具有舞台感、华丽感。
Led Zeppelin的许多歌受howlin wolf影响非常深,像《how many more times》这首曲子,首先吉他riff其实就是脱胎于yardbirds时期经常翻唱的《Smokestack Lightning》,另外再结合《How Many More Years》。howlin wolf是一位风格非常鲜明的blues歌手,正如其名,他的歌唱风格犹如一头咆哮的野狼,深沉狂野,粗犷豪迈。而Robert Plant则是完全相反,更多的是细腻柔美,用这种嗓音来演绎howlin wolf风格的布鲁斯、硬摇滚,别有一番魅力。当然,Robert Plant在布鲁斯的基础上还有着很多高亢、华丽、具有爆发力的硬摇滚演唱,如《rock and roll》《heartbreaker》《black dog》等等,非常具有表现力。进一步地,到了如《in the evening》《trampled under foot》等,尤其是现场版,唱法明显偏厚重了,爆发力进一步强烈,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唱法的,比较典型的硬摇滚唱法。除此之外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抒情唱法了,尤其以名曲《Stairway to Heaven》为代表,这首曲子按照Jimmy的构思,他所想强调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效果,由弱到强,由柔到硬,明暗交织,力量与华美并重,Plant完美地演绎了这一效果,啊,,,伟大的作品总是每个部分都那么完美,那么恰到好处!
 
Paul Rodgers

说起Paul Rodgers,很多人可能更多联想到的是Queen,或者Bad Company,我这里要着重推荐的,则是更早的Free乐队。
作为一支60s年代和70s年代交汇期间的乐队,Free可谓昙花一现。而就是短短的几年间,Free拿出了诸多了不起的作品,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Paul Rodgers在Free时期的唱法是非常典型的白人布鲁斯唱法,与Robert Plant稍有类似但又有不同。首先是Paul的唱法更为传统,沉稳中透着一股优游不迫的劲儿,起伏顿挫又不失坚实稳重,尤其是对blues演绎的情绪把控得极其到位,我个人认为,能把blues唱出这种效果的白人仅有两位,一男一女,男性就是Paul Rodgers,女性就是Janis Joplin。其次是Paul更强调歌唱技巧,而不是像硬摇滚那样比较直接的唱法,包括后来他组建的硬摇滚乐队Bad Company,还有后来加入Queen(插一嘴,Brian May特别特别崇拜Paul),其实都是有点过犹不及的感觉了,甚至可能有点过分强调唱法,反而失去了硬摇滚那种直率坚挺的感觉,总之Paul Rodgers更多还是推荐Free时期,当然了Bad Company、Queen时期也不妨一听,另外他还短暂和Jimmy Page合作过,组过一个叫The Firm的乐队。
Paul Rodgers在Free时期,比较推荐首张专辑《Tons of Sobs 》,以及《Fire And Water》和Live专辑《Free Live!》,曲目的话,可以听听《all right now》《the hunter》《I'm a mover》《Mr big》《ride on a pony》等,其中《ride on a pony》我觉得尤其体现Paul的唱功,情绪把控那叫一个到位,无论是录音室还是现场版都非常极致。另外偏抒情的曲目也别有一番韵味,比如《Get Where I Belong》《Be My Friend》等等。
 
Ronnie James Dio

Dio!大名鼎鼎的Dio!伟大是Dio!
在金属界,Dio有着极高的地位,更启发了不少主唱,尤其是对于力量金属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唱腔充满能量,气势饱满,浑厚而不失细腻,高亢且饱含情绪。
在离开深紫后,Ritchie Blackmore组建了rainbow乐队,并由Dio担任主唱。我一直觉得,blackmore非常会挑主唱,事实证明,和blackmore合作过的主唱,实力都非常强(他老婆除外)。在rainbow初期几张专辑,Dio的唱腔其实更偏硬摇滚一些,多一些活泼,少一些后来的侵略性和冲劲。早期rainbow的几张专辑其实是非常非常纯正的硬摇滚,甚至不少曲子还特别有zeppelin的那种感觉,比如《L.A. Connection》《If You Don't Like Rock N Roll》等等,无论是吉他riff还是主唱唱腔,都是典型的70s早期硬摇滚风味。
rainbow时期,最体现Dio唱功的曲目,我认为是《Stargazer》,这是一首波澜极其壮阔、气势极其磅礴的歌,Dio的唱腔简直可以用逆天来形容,尤其到了曲子后段,伴奏非常恰当且精妙地加入了管弦乐,配合Dio磅礴大气的唱腔,一气呵成,听完欲罢不能!
其实在rainbow时期是Dio唱腔由青涩到成熟的一个阶段,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和blackmore的共同磨合,这其中诞生了诸多经典,特别很多现场版我觉得尤其值得听,Dio在rainbow后期唱功尤其驾轻就熟,炉火纯青。另外这时候的很多抒情歌也非常好,像《Catch The Rainbow》《Rainbow Eyes》这些,早期录音室版本嗓音偏青涩一些,情感细腻,后来很多现场版则又是一番风味了。
离开rainbow后,Dio加入了black sabbath,这个时期Dio将他那充满力量,底气十足的唱腔发挥得淋漓尽致,代表作如《Heaven and Hell》,同样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与rainbow不同,黑色安息日自带的黑暗阴郁氛围给Dio的发挥更笼罩了一层神秘的气质,也为后来Dio组建自己的乐队DIO做了铺垫。
到了组建起了DIO乐队,由于热衷魔幻、神话、传说,这些元素大量地融入进歌曲,同时力量金属的雏形已经具备,《Rainbow In The Dark》《Holy Diver》这些曲目在迸发蓬勃力量的同时,也彻底体现了Dio纯熟扎实的唱功,而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整个生涯Dio的嗓音都一直保持在极高的水准,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伟大的作品。
 
David Coverdale

1973年Deep Purple经典的mark II阵容解体后,David Coverdale加入乐队并与同样新加入的贝斯手Glenn Hughes组成双主唱阵容,是为深紫的mark III阵容。随后在74年推出的《burn》专辑,David Coverdale的高超唱功展现无遗。Coverdale有着极其优越的嗓音条件,阳刚雄厚的音色,扎实的演唱功底,更因这个时期深紫的整体风格呈现一定程度嬗变,一方面是能唱能弹能写的Glenn的到来,让乐队增添一抹funk风格(也正是因此引发后来blackmore的离队),同时加上Coverdale倾向于blues和soul的演唱风格,而且这时候blackmore和Jon lord也不单纯追求当初纯粹的硬摇滚风格,Jon的键盘编曲开始走向更宏阔更丰富,blackmore的solo也开始大量使用滑棒,使得整体风格呈现出既重硬又华丽的风貌,同时双主音一个是Coverdale刚硬而富有爆发力的嗓音,一个是Glenn高亢华丽的高音唱腔,鲜明的配合达到非常极致的效果。
不得不说,Coverdale的嗓音实在过于迷人,尤其是《burn》这首曲子,极具爆发力的唱腔,不用多么高亢的嘶吼,仍然唱出一种歇斯底里的效果,配合极具侵略性的吉他riff,生猛炸裂的鼓,整首曲子呈现出极震撼的效果,我第一次听就被深刻震撼了,猛烈的吉他、鼓、人声扑面而来,堪称极致,然后是精美编排的吉他键盘solo细腻奏出,听罢久久不能平静!
另外coverdale还能很好地驾驭blues和soul的唱法,各种风格都能很好地演绎,比如《Mistreated》这首,整体较缓,但仍要表现出一种悲情绝望的情绪,顺便插一句这首一开始是找Paul Rodgers试的,但是Paul的演绎似乎有那么点过了头,有点太blues了,最终还是由coverdale拿下了深紫新主唱的位置。David在《Mistreated》中的演绎可谓完美,有意思的是这首后来在rainbow也经常演奏,所以我们非常有幸听到Dio的版本,我曾经做过对比,尽管我最终觉得还是Dio唱的更加精彩(主要是气息太强大)但还是不得不说coverdale版本有更多不一样的韵味在里面。其他曲目如《Sail Away》《Might Just Take Your Life》等同样很好地在硬摇滚和布鲁斯唱法中游走,时而爆发,时而活泼,再加上Glenn的配合,进一步增加歌曲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到了《Stormbringer》专辑,funk和soul的元素进一步发扬光大(blackmore逐渐暴躁哈哈哈),同名曲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一首曲子,我个人尤其喜欢,把重型和华丽发挥到了极致,尤其现场版的solo更是五光十色精彩纷呈……抒情曲《Soldier Of Fortune》兼具柔情美感和浪漫气息(其实我个人不大喜欢这首)。《High Ball Shooter》《Lady Double Dealer》还有后面一张的《Lady Luck》,这几首我是比较喜欢的,布鲁斯味儿强烈,扎实的硬摇滚风格,非常耐听。
好景不长,1975年灵魂人物吉他手blackmore离开了乐队组建了rainbow,不久coverdale也离队组建了whitesnake——白蛇乐队。
(未完待续)
 
 
Ian Gillan

又是一名来自深紫的怪物,当然,这位更是重量级。
Ian Gillan往往被大多数歌迷视为深紫最正统的嗓音。而也恰恰是其所在的mark II阵容,制造了深紫大多数代表性的经典,其中Ian的贡献功不可没。
Ian的嗓音最令人称道和印象深刻的是他那高亢的尖叫声,被称为“banshee screams”,而且他的音域非常广,国外有统计在E2到G6,这是非常恐怖的。除此之外,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假声的运用,转换非常丝滑,且音色饱满、坚挺,比如著名的《child in time》。
Ian作为早期的硬摇滚/重金属唱法先驱,在那个年代就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当然也启发了后来很多重金属唱法的主唱,比如铁娘子的Bruce Dickinson,也是这种高亢的唱法。然而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早期,Ian无疑是最癫狂的那个。
Ian的嗓音不光是尖利高亢的尖叫,也不单单是华丽的假声,更多的是躁动和激烈,这也是深紫整体风格互相塑造的成果。在那个年代,ritchie blackmore用他那把单线圈拾音器的fender stratocaster和Marshall jtm45制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吵闹的乐队的世界纪录(吉尼斯认证,深紫之后取消该项目,因为被认为有鼓动乐队攀比的趋势,,那时候玩乐队就内卷了)。再加上blackmore的癫疯的台风你们也懂得,,,整个深紫的风格也在躁动中不安起来,以致逐渐激亢、升腾、绽放。尽管后来mark III阵容中的贝斯兼第二主唱Glenn Hughes也同样拥有无与伦比的高音,但是与Ian相比,Glenn的高音显得偏单薄一些,且没有Ian稳健扎实而饱满。
我一直喜欢这样形容Ian的嗓音:
他的嗓音更像一台处于微过载阶段的老式电子管音箱,他的很多演唱就给你一种好像随时要破音但又总是能兜得住的感觉,就好比你把音箱开到清音到过载的临界点,刚要微微过载的那个微妙的音色。他的台风恰好也是癫狂好像有点飘的样子,你感觉他的高音随时要失控,然而现实情况是总是在他的控制之中,又飘忽又扎实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太妙了。
比如《space truckin'》的各种现场版本,还有妙不可言的《highway star》,《in rock》这张专辑无疑是充满划时代意义的,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深紫与黑色安息日、齐柏林飞艇齐名的重金属先驱三巨头的地位。这张专辑里面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Into the Fire》,riff很jimi hendrix的风格,配合Ian的癫狂嗓音,瞬间炸裂,我第一次听就被狠狠震撼。mark II时期的深紫经典多多,也是深紫风格塑造、成型的最关键时期,各个乐手大显神通,尽管不可避免存在罅隙,但配合起来还是务必默契,比如《strange kind of woman》的现场版,总是有blackmore和Ian逗乐的环节,blackmore也是喜欢调戏(坑)主唱的家伙,每次听到这个环节都会被逗笑,以至于某个版本Ian自己唱着唱着都笑了,我原以为他怎么唱都能兜得住,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破功”了,每次听到他俩一共用吉他弹高音,一个唱出相同高度的高音,而且居然音色也挺像!真的让人怀念深紫那段经典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紫乐队之外,因为在深紫取得的伟大成就,1970年Ian还参与过一个音乐剧《Jesus Christ Superstar》(耶稣基督万世巨星),并在其中扮演耶稣的角色,同时奉献了极为优秀的唱功,特别是那首《Gethsemane》,非常震撼。这个剧全集音频网上都有资源,非常推荐。
另外在离开深紫后,Ian还短暂加入过黑色安息日,并且还留下了一张录音室专辑《born again》,哈哈哈这奇妙的缘分,deep purple、rainbow、black sabbath、whitesnake、dio,,,这几个乐队之间的纠葛就是这么奇妙。
说回黑色安息日那张,我感觉这个应该叫紫色安息日,或者深黑色?哈哈。《born again》这张专辑其实在黑安诸多专辑中都算比较黑暗的了,其实我并不太喜欢这张,整体风格阴暗诡异不说,总感觉不对味,不得不说整体质量是上乘的,Ian的唱功也是在里面狠狠炫了一番技,也不失为一张奇特的作品吧。另外Ian还和黑安的Tony Iommi额外合作成立过乐队,叫who cares(名字就很嘚瑟),也算比较有意思的组合吧。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