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总是死于话多(四)

这几年我也突然发现了人类总是很在乎自己失去的事物。
 
比如你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值是10,那么你失去这个东西的痛心值就是100。
 
上次和老张在一起吃饭,老张考上公务员,还是会给我说:“还是很痛心自己以前学过的专业没有在工作中用到,学什么专业,就从事什么工作啊”。
 
我:“学过的东西就是你的啊,无论有没有在工作中用到,那都是你的啊”。
 
老张:“可是人还是会有一些执念的嘛~”
 
然后我就意识到了我和周围人之间的差别。
 
太多人觉得自己“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了。
 
其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行业任何专业,付出都不一定是会有收获的。你还得看市场啊这类买不买账。如果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话,那么维京人现在在拼命种地,而不会成为海盗。
出去捕鱼,就一定会有鱼让你捕吗?
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种地,就一定会风调雨顺,天上就完全不会下冰雹吗?
 
但是,付出一定不会没有收获。
 
我:你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集团会罚款什么的,但是在法律上,并没有给很多公司罚款的执法权吧?这是一个法律问题……
老张点点头。
我:你们学过法律的很容易理解这个法律方面的逻辑问题,但是没有学过法律的,是不会理解的。理性人决策……其实我们都不是理性人,绝大多数都是被忽悠的。当然,如果刚好能学过这个专业的,可能就会被少忽悠一点。
 
这就是我所认为学习的用处。
 
所以说,我现在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道理”这个词。
很多你看的“道理”,就绝大多数普通人日常接触的信息量信息面信息深度来看,绝对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一种“自圆其说”。
发出这种“自圆其说”的言论的人,很大可能是在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当然也会洗脑啦。
越是会讲道理的老板,越是会忽悠人。
当然,以上我的话,也有很大可能是“自圆其说”,但我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回到“985five”这个话题,很多学过的专业,一定是有用的!对!一定会有用的!哪里有用呢?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客观规律,会让你在一些“自圆其说的骗局”上有警惕心态。
学过法律的,如果改行,很难被欠薪。
学过英语的,语言学很熟练的,学计算机也是……有一些通用之处的。
学过经济的,基本上是不会相信传销的。老胡!不信你们去问老胡,你相信一个投资能获得百分之一万的回报吗?
老胡:你脑子坏掉了啦!我金融行业都不敢有这么高的回报哟!
有时候学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的原则建立在你的三观里,不是为了让你有肉眼可见很明显的收获,而是让你去避坑的。
甚至避开了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坑而不自知。因为这种看待事物的原则已经内化了。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遇到的坑实在是太多了。
因为种地下冰雹,我们现在有大棚。
因为不能风调雨顺,我们现在有气象云图,我们火箭发射。
因为在经济学中的投资与回报问题,我们相信注意力精力时间的运用也能投资。
我们不会被老板画大饼所吸引,我们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我们相信“内卷理论”
我们相信“阈值”
维京人做海盗,英国人度过大西洋,日本车好像最省油?
我们还相信智商是多种维度。
为了付出获得最大回报,甚至是剥削,印度人创造了种姓制度,欧洲人拼命在世界上宣扬一套贵族理论。(当然这是坑)
 
你看,以上我举的所有例子,是不是都能让你们避坑?
 
我觉得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吧。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失去一个事物的痛心值。
 
越是“本来我可以拥有,但我实际上没有拥有”,越是让人痛心。
 
但真实的情况就是:没有什么“本来也可以”。就像健康是一种奢侈品一样。健康是需要更专业的投资的。那些权健把身体吃坏的,过度减肥把身体弄坏的情况下。
 
避坑也是更大的成本,在你的时间金钱体力投入进去的情况下。
不信你们去问老胡,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决策是不是都在必坑?
 
所以说,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更小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情况。
 
至于明面上的“最大收益”,那这是一种私人调节阈值的事情。
暗里的“最大收益”,比如人家就是喜欢生物,不适合计算机,人家为了生物可以不吃饭,所以说,万一听了某人的计算机理论,进入计算机专业,怎么办?那计算机专业就不是坑了?
 
别笑,真的有这种人。
 
所以坑与不坑,都是很主观的事情。《月亮与六便士》,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置身于颠沛流离之中。
 
所以我目前没有明确爱好的情况下,觉得我以前饿过肚子,我觉得没有应用到我学的专业这件事,很明显没有饿肚子来得痛苦。那种胃酸腐蚀的感觉,你们体验到了,就不会瞎逼逼什么我很困难了。所以当我没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做保姆家政,我会选择去麦当劳,先保证自己有饭吃,今天不会饿死,我也不会死守着一个专业,更不会眼馋这个专业有人说“几年以后你也会当老板教授”。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总得知道自己讨厌什么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最优选择?何必困在沉没成本中呢?而且我的价值观还有一条:“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体验更多”。
 
另一个方面,我也会想一想自己的收获。比如我在麦当劳一个月两千块,稍微动点脑子我可以攒个千元机,也不错嘛~我可以稍微动点脑子看看服装面料买到合适的衣服,也不错嘛~茶也可以适当买好点的。
 
说个真实情况吧,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法律本科毕业工作都很苦逼。苦逼到比996还996,甚至没有工资。
医生也一样。
生化环材连996的资格都没有。
计算机就没有外包?
文学……我建议你们去找一找水军群……然后体验一下写文被欠薪,王八蛋老板跑了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目前普通人在市场上择业什么的面临的真实情况。
其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更多。
 
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师上课都是念课本。
学习就是背东西。
背过了基本上就有本科可以上。
 
真实情况也是:历史上的张献忠屠城两脚羊听过吗?
《姐姐妹妹站起来》,新中国扫黄听过吗?
那些突破人类底线的……你真的知道吗?
 
有人说你这就是父母的那一套理论:“学习和好的比,衣食住行往差的比”!
谁说的?我喝最好的茶你看见了吗?怎么,让你好好学习是坏事吗?
 
所以说,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区别。
 
(其实又是一个身体不好的晚上,写了一篇很狗屁的文)
 
之后我们开始下一个话题吧。
 
最近有一种快要死亡的错觉。之所以说是错觉,那是因为我还没死或者还没死成。体重因为不可明说的治疗已经掉到了43.5公斤。我能没事摸自己肋骨玩的那种情况。出去玩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花钱,不是开心,而是累和乏。
而且因为不可明说的原因,有点吃不下饭的错觉。
最讨厌的就是吃不下饭。
想骂人。
 
所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看着体力说话的啊。
一件事有时候能不能做好,要看做这件事的人的体力好不好。
你们真的太低估体力了。
所以说,我现在去吃早饭了,回来有时间再写。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