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哪些值得人了解的知识或范围?

师范生都会学心理学,在心理学中,一般的课程有动机,人格,气质,注意,还有一部分的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值得学习和了解的属于心理学的内容?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NICK_

我妄自预测一下——未来,心理学可能会被纳入神经科学范畴。理由是:我觉得,现在神经科学的一些突破,可以用来解释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自我、本我等等,至少理论解释上是能够自洽的。其实,随着学科的进一步深化,很多分科的内容最终又会被归并起来——基于更加底层逻辑的“分久必合”。这有点扯远了。
 
要说我们普通人应该去了解、值得去了解的心理学内容,我以为有这么几种:
 
1.人格方面。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其一般发展规律是什么?能让我们理解人、理解自己。
 
2.性格方面。
哪些因素造成了我们今天这种性格?我们的性格、情绪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去改善性格与情绪?
 
3.认知方面。
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有哪些?这方面属于比较根本的。现代妈妈们为了养育孩子,都开始啃史蒂芬·平克的《语言的本能》理论书了。
 
4.内心冲突。
了解我们在生活中内心里的各种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神经症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神经症状的,学习自我认识和自我疗愈。

kaffa - The Grail could not be taken beyond the Great Seal.

推荐来自:

从生物视角到社会视角,心理学和诸多学科紧密相联,从数学到生物学到社会学再到哲学,它影响了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亨特·莫顿说,“是知识改变了态度,态度改变了行为”。如果师范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心理学中被深入研究的观点,作为教师再影响到学生,学生的很多想法就不同了。除了关注教育主题,理解心理学基础研究得出的结论,及教育心理学以外,还有以下内容可以了解:
 
一、心理学的批判性和局限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区分无知的观点和经过验证的结论,帮助人们克服自身的后见之明(hindsight bias),防止我们过度相信直觉,而忽略了数据背后的逻辑。学习心理学过程中习得的批判性思维是最大收获之一。
 
心理学从多个国家、多个学科兴起,各自提供给心理学一个视角。神经科学关注身体和大脑如何产生情绪、记忆和感官体验,进化论关注自然选择和基因,行为遗传学关注遗传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心理动力学关注无意识和冲突如何产生行为,行为主义者关注人们如何从观察中学习,认知角度关注对信息的编码、加工、存储和检索,社会文化角度关注行为和思维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中有何不同。
 
这就是心理学的呈现方式,也是学术的呈现方式。这里的每一种视角并不能单独揭示全貌。所以心理学的局限性在于,心理学不能回答存在的终极问题,但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人会思考这些问题。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些观察记录行为、统计相关性和推理结论的研究方法本身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通用的。
 
人类具备直觉与常识,这是优势但也引入了偏差,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方法,在数据变得日益重要的今天,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会克服人的偏差。
 
三、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的理论部分中,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息息相关。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理论为分阶段理解人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教育者教授知识,但教育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人的成长提供帮助,促成人完成每个阶段的自我成长。
 
四、天性、教养和人类多样性和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重大问题中最古老的一个——天性与教养之争(nature-nurture issue)即与教育相关。老师怎样看待基因(先天因素)和环境(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怎么看待所教授的对象的个体差异决定了老师怎样因材施教。人格心理学是科学理解个体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和服务于教育事业。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基因,来自卵子的基因与精子的基因共同组成的基因组合决定了个体差异,而社会教养鼓励男性成为男性,鼓励女性成为女性,成为各种社会身份、角色,总统、商业领袖、劫犯和盗贼。
 
如果某一天老师的学生成为一名罪犯,这位老师会归咎于TA的基因还是教育呢?
 
五、记忆和智力
 
记忆的过程是怎么的,人们怎样存储和提取知识,怎么评估人的智力,它是如何动态变化的?心理学研究这些概念背后的机制,制造机器,帮助人类扩展。
 
我们的U盘、硬盘、云存储扩展了人的记忆,计算机加速了经典算法的运算速度,甚至近十年因深度学习(统计学习)的发展,一些模式匹配和分类的算法变得商业可用,这些都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基础。
 
 
因心理学是客场,所以简单说几点,权当抛砖引玉。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