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App Store 十年
参考资料:Wikipedia、苹果官网
2003 年 4 月,苹果宣布 iTunes Store 诞生,此后其成为世界上唯一可合法获取五大唱片厂牌作品的在线音乐商店。
2008 年 7 月 10 日,面向 iPhone 的 App Store 随首批 500 个应用正式上线。
2008 年 7 月 11 日,iPhone 3G 成为首部内置 App Store 的 iPhone,在此前 iPhone 默认只能运行内置应用和第三方网页应用(桌面支持通过浏览器建立网页快捷方式,其实颇有点像如今所谓的 “轻应用”)。
2010 年 10 月 20 日,苹果宣布了 Mac App Store 的诞生,并在 2011 年 1 月 6 日随 Snow Leopard 10.6.6 的更新正式上线,我没记错的话 OS X Lion 10.7 是首个通过 Mac App Store 发行的系统版本,并且从此开始不再提供实体安装介质(USB / 光盘)。
显然大家已经知道这个围墙花园中的翘楚如何改变了世界,然而凭我有限的认知,我只能说说自己。
2003 年 4 月,7 岁的我在两年后差不多才知道有种东西叫百度 MP3,彩屏对于手机而言都是一个较高附加值的功能。
2008 年 7 月 10 日,我有一部屏幕分辨率 128*160 的诺基亚 3110c,它支持 Java J2ME 扩展应用,在我的印象中这也是 UC 的高峰和上升期,是真正的装机必备,特别是在当时 3G 还没解禁、大多 WAP 网站还是文本为主、5 元我记得还是 30 MB(四川移动)的大背景下,它的页面重排功能似乎就是 “又快又省” 的最佳诠释。
而我后来通过 J2ME 版本的 Opera Mini 在一个功能机上体验到了全页 WWW 网页,那一瞬间仿佛不亚于 2007 年的美国人们看着发布会上的 iPhone 运行真正的 Safari 并打开《纽约时报》的 PC 版首页。
S60 之类的智能手机在我初中的班级里面并不普遍,因此一提到手机能装软件多半都是 J2ME,尤其是游戏或者手机 QQ 客户端。打开 3g.qq.com(以及宝软网之流的 WAP 版),选择好对应的机型,下载,确认,等待安装,玩,是我至今都能想起来的一个回忆。
2010 年 10 月 20 日,我拿到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据查证是 2007 年上市的 HTC XV6900,但货源是某宝+深圳,千元不到,到手的时候运行 Windows Mobile 6.1 操作系统,中国电信 CDMA 1X 网络,作为水货机却意外的没有内置 Wi-Fi。
我第一次刷机就发生在它身上,当初我把 JS 随机的多普达 S505 国行移植版 6.1 刷到了论坛第三方的 6.5,后来甚至刷上了开机时要用外挂 microSD 卡引导的 Android 2.2 ROM。
然而在龟速的网络下,使用 WM 的我仍然用着 UC 浏览器,以及功能稍强、体积更大的 Opera Mobile,J2ME 的 Opera Mini 是它官方意义上的简化版本。
那还是一个诺基亚如日中天的年代,因此至少对国内智能手机主流软件来说,功能最强的几乎都是 S60 版本,而 WM 则是一个连 QQ 都停在 2008 的边缘化平台,也是许多 WAP 下载站照顾不到的对象,于是这一年我一边通过 Java J2ME 模拟器运行手机 QQ 2010,一边开始进论坛找软件,由于 WM 几乎完全开放的系统权限以及支持直接运行 .exe 的奇异设定,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没少有惊喜。
刚才提到我刷过一个 Android 2.2 的 ROM,那就是我开始使用 “应用商店” 服务的开端,我在最初并不知道可以手动安装 .apk,而去使用了 Google Play 的前身 Android Market(当时中文名叫 “电子市场”),它到现在也是 Android 平台唯一的官方内容源,至于国内情况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我用到现在的 Gmail 就是当年登录这个电子市场下软件的账号。
2010 年还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 iPhone 4 的发布,解禁 Wi-Fi 的 iPhone 4 终于对国内高端用户有了真正的吸引力,于是无论是苹果的拥趸还是普通用户,都开始适应起这个基本和之前一切都不同的手机,这个不同就包括软件只能从 App Store 下载安装新应用,我的印象中听到对 Apple ID 注册麻烦和 “不能装盗版” 的抱怨,起源都是出自当年普通的 iPhone 4 用户们,与之相伴的各大越狱助手给了他们一条 “旁门左道”,让他们能够脱离 App Store 的 “枷锁” 就品尝到了苹果独特的风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曾经沿袭早期互联网时代 “搜索引擎 + 下载站” 模式进行内容消费的我们,都已经接受并习惯了从 App Store 为首的商店模式整整十年,不是探险家或海盗的人们开始逐渐满足围墙花园的世界。
甚至如今的贴吧中已经有些新用户忘记了除应用商店之外的存在,开始问起为什么 Windows 10 的应用商店中搜啥啥没有?
像上面这种问题,经历过搜索引擎时代的互联网用户们多半只会一笑,然而有些可怕的是,这似乎将会是新世界的秩序,实际上苹果已经用 WWDC 2017 开场的视频说明了所谓 “失去秩序的新世界”:
看完以后觉得细思极恐?然而这是个喜剧。人们失去 App 我相信并不会造成这种灾难,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忠实的工具而已,App Store 这样的模式令创造工具的工匠们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个人价值,同时相对严格的审核让工具又变得更美观顺手,购买工具的我们也能更方便的支持喜爱的工匠,实为双赢。
当你只需要满足一个需求而已的时候,App Store,或者类 App Store 的其它商店们,基本上都有许多办法能够给你满足现有需求的最佳方案,而你并不需要掌握方案的背后是什么,这就是简单与快捷的魅力。
最后向将这一切推向成功的先行者 App Store,致以应有的敬意,十年(对我而言也就三年)来辛苦了。
附录:
2003 年 4 月,苹果宣布 iTunes Store 诞生,此后其成为世界上唯一可合法获取五大唱片厂牌作品的在线音乐商店。
2008 年 7 月 10 日,面向 iPhone 的 App Store 随首批 500 个应用正式上线。
2008 年 7 月 11 日,iPhone 3G 成为首部内置 App Store 的 iPhone,在此前 iPhone 默认只能运行内置应用和第三方网页应用(桌面支持通过浏览器建立网页快捷方式,其实颇有点像如今所谓的 “轻应用”)。
2010 年 10 月 20 日,苹果宣布了 Mac App Store 的诞生,并在 2011 年 1 月 6 日随 Snow Leopard 10.6.6 的更新正式上线,我没记错的话 OS X Lion 10.7 是首个通过 Mac App Store 发行的系统版本,并且从此开始不再提供实体安装介质(USB / 光盘)。
显然大家已经知道这个围墙花园中的翘楚如何改变了世界,然而凭我有限的认知,我只能说说自己。
2003 年 4 月,7 岁的我在两年后差不多才知道有种东西叫百度 MP3,彩屏对于手机而言都是一个较高附加值的功能。
2008 年 7 月 10 日,我有一部屏幕分辨率 128*160 的诺基亚 3110c,它支持 Java J2ME 扩展应用,在我的印象中这也是 UC 的高峰和上升期,是真正的装机必备,特别是在当时 3G 还没解禁、大多 WAP 网站还是文本为主、5 元我记得还是 30 MB(四川移动)的大背景下,它的页面重排功能似乎就是 “又快又省” 的最佳诠释。
而我后来通过 J2ME 版本的 Opera Mini 在一个功能机上体验到了全页 WWW 网页,那一瞬间仿佛不亚于 2007 年的美国人们看着发布会上的 iPhone 运行真正的 Safari 并打开《纽约时报》的 PC 版首页。
S60 之类的智能手机在我初中的班级里面并不普遍,因此一提到手机能装软件多半都是 J2ME,尤其是游戏或者手机 QQ 客户端。打开 3g.qq.com(以及宝软网之流的 WAP 版),选择好对应的机型,下载,确认,等待安装,玩,是我至今都能想起来的一个回忆。
2010 年 10 月 20 日,我拿到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据查证是 2007 年上市的 HTC XV6900,但货源是某宝+深圳,千元不到,到手的时候运行 Windows Mobile 6.1 操作系统,中国电信 CDMA 1X 网络,作为水货机却意外的没有内置 Wi-Fi。
我第一次刷机就发生在它身上,当初我把 JS 随机的多普达 S505 国行移植版 6.1 刷到了论坛第三方的 6.5,后来甚至刷上了开机时要用外挂 microSD 卡引导的 Android 2.2 ROM。
然而在龟速的网络下,使用 WM 的我仍然用着 UC 浏览器,以及功能稍强、体积更大的 Opera Mobile,J2ME 的 Opera Mini 是它官方意义上的简化版本。
那还是一个诺基亚如日中天的年代,因此至少对国内智能手机主流软件来说,功能最强的几乎都是 S60 版本,而 WM 则是一个连 QQ 都停在 2008 的边缘化平台,也是许多 WAP 下载站照顾不到的对象,于是这一年我一边通过 Java J2ME 模拟器运行手机 QQ 2010,一边开始进论坛找软件,由于 WM 几乎完全开放的系统权限以及支持直接运行 .exe 的奇异设定,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没少有惊喜。
刚才提到我刷过一个 Android 2.2 的 ROM,那就是我开始使用 “应用商店” 服务的开端,我在最初并不知道可以手动安装 .apk,而去使用了 Google Play 的前身 Android Market(当时中文名叫 “电子市场”),它到现在也是 Android 平台唯一的官方内容源,至于国内情况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我用到现在的 Gmail 就是当年登录这个电子市场下软件的账号。
2010 年还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 iPhone 4 的发布,解禁 Wi-Fi 的 iPhone 4 终于对国内高端用户有了真正的吸引力,于是无论是苹果的拥趸还是普通用户,都开始适应起这个基本和之前一切都不同的手机,这个不同就包括软件只能从 App Store 下载安装新应用,我的印象中听到对 Apple ID 注册麻烦和 “不能装盗版” 的抱怨,起源都是出自当年普通的 iPhone 4 用户们,与之相伴的各大越狱助手给了他们一条 “旁门左道”,让他们能够脱离 App Store 的 “枷锁” 就品尝到了苹果独特的风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曾经沿袭早期互联网时代 “搜索引擎 + 下载站” 模式进行内容消费的我们,都已经接受并习惯了从 App Store 为首的商店模式整整十年,不是探险家或海盗的人们开始逐渐满足围墙花园的世界。
甚至如今的贴吧中已经有些新用户忘记了除应用商店之外的存在,开始问起为什么 Windows 10 的应用商店中搜啥啥没有?
像上面这种问题,经历过搜索引擎时代的互联网用户们多半只会一笑,然而有些可怕的是,这似乎将会是新世界的秩序,实际上苹果已经用 WWDC 2017 开场的视频说明了所谓 “失去秩序的新世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32001
苹果WWDC 2017开场微电影 Appocalypse
Apocalypse:天启;大灾变
看完以后觉得细思极恐?然而这是个喜剧。人们失去 App 我相信并不会造成这种灾难,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忠实的工具而已,App Store 这样的模式令创造工具的工匠们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个人价值,同时相对严格的审核让工具又变得更美观顺手,购买工具的我们也能更方便的支持喜爱的工匠,实为双赢。
当你只需要满足一个需求而已的时候,App Store,或者类 App Store 的其它商店们,基本上都有许多办法能够给你满足现有需求的最佳方案,而你并不需要掌握方案的背后是什么,这就是简单与快捷的魅力。
最后向将这一切推向成功的先行者 App Store,致以应有的敬意,十年(对我而言也就三年)来辛苦了。
附录:
https://www.apple.com/cn/newsroom/2018/07/app-store-turns-1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App Store 十岁了。
苹果官方 Newsroom,通稿比我的流水账好太多。
14 个评论
@Joey 刷个存在。
感觉论道某种意义上在无法提供较为严谨专业内容的情况下,投稿可以偏向情感化的观点延伸,但又比情感宣泄多出一些事实论据。这也算是我印证个人观点的尝试,欢迎拍砖。
随便@点人:@冰镇火龙果 @山人

冰镇火龙果 评论 WangMT(作者)
不会@,最近网站里叫@archering 的大佬在做论道改进的相关,搞了两个多月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搞好。
手机APP更重要的事是钽电容
?
我这其实算个人回忆录 - -
我这其实算个人回忆录 - -
钽电容全称是钽电解电容,也属于电解电容的一种
直插钽电容
直插钽电容
,使用金属钽做介质,不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电解液,钽电容不需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镀了铝膜的电容纸绕制,本身几乎没有电感,但这也限制了它的容量。此外,由于钽电容内部没有电解液,很适合在高温下工作。 这种独特自愈性能,保证了其长寿命和可靠性的优势。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优良,工作温度范围宽,而且形式多样,体积效率优异,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钽电容器的工作介质是在钽金属表面生成的一层极薄的五氧化二钽膜。此层氧化膜介质与组成电容器的一端极结合成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存在。因此单位体积内具有非常高的工作电场强度,所具有的电容量特别大,即比容量非常高,因此特别适宜于小型化。
直插钽电容
直插钽电容
,使用金属钽做介质,不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电解液,钽电容不需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镀了铝膜的电容纸绕制,本身几乎没有电感,但这也限制了它的容量。此外,由于钽电容内部没有电解液,很适合在高温下工作。 这种独特自愈性能,保证了其长寿命和可靠性的优势。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优良,工作温度范围宽,而且形式多样,体积效率优异,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钽电容器的工作介质是在钽金属表面生成的一层极薄的五氧化二钽膜。此层氧化膜介质与组成电容器的一端极结合成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存在。因此单位体积内具有非常高的工作电场强度,所具有的电容量特别大,即比容量非常高,因此特别适宜于小型化。
智能手机的产生
App的实现
与材料的关系
App的实现
与材料的关系
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不知道喊我过来干啥。

WangMT(作者) 评论 山人
近期比较活跃的就顺手at了,不然显得场面太冷清。
我思考角度还是在软件需求上。很长一段时间感觉智能手机基本就是能打电话的所谓 PDA(国内对这类产品大多统称掌上电脑了,不管有没有扩展能力),实际也确实如此,除了 S60 稍微像点手机以外,iPhone 在产品意义上像是把智能手机从 PDA 的形态和逻辑中解放了出来,即便在无 App Store 时期并不具备实质意义上第三方软件的时候。
无扩展能力 PDA 的代表放到国内应该可以说是商务通,小时候见过某个型号的好记星学习机也被刻意做成了这种外形,甚至可以说是在 iPhone 之前,PDA 就是小型触摸屏设备的发展路径,同属这一范畴的智能手机几乎只要搭载触摸屏就会陷入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