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谬误系列」循环论证谬误
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举例:
阅读传统教科书比阅读电子文本在学习效果上要好得多,因为以教材的形式来展现各种材料非常有利于学习。
分析:
支持结论的理由只是用不同词语重申了一遍结论而已。根据定义,传统的教科书都是以教材的样式以供阅读的。作者的论证是:这种做法非常好,因为它非常好。一个合理的理由一定是指出阅读传统教材的某个具体的好处,例如对所学材料的持久记忆。
只要结论本应该是通过推理过程被证明出来的,实际上却是被假设出来的,结论先行就在所难免。
下面还有两个例子一个论证是回避问题,另一个则不是。
(1)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于国家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这就增加了个人提供证据来举报权威人士的概率。
(2)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国家而言非常有利,因为个人有权向媒体提供信息而不必确认自己的身份,这样做将非常有助于大集体的利益。
例(2)就是在重复结论,以此来回避问题。它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有利地方到底在哪儿,而是简单重复新闻来源的保密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常见的谬误暂告一段落,后面会放两个练习,把不同的谬误综合到一起。
后续就是评价一下不同证据的效力(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举例:
阅读传统教科书比阅读电子文本在学习效果上要好得多,因为以教材的形式来展现各种材料非常有利于学习。
分析:
支持结论的理由只是用不同词语重申了一遍结论而已。根据定义,传统的教科书都是以教材的样式以供阅读的。作者的论证是:这种做法非常好,因为它非常好。一个合理的理由一定是指出阅读传统教材的某个具体的好处,例如对所学材料的持久记忆。
只要结论本应该是通过推理过程被证明出来的,实际上却是被假设出来的,结论先行就在所难免。
下面还有两个例子一个论证是回避问题,另一个则不是。
(1)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于国家来说非常有利,因为这就增加了个人提供证据来举报权威人士的概率。
(2)让媒体对自己的新闻来源保密对国家而言非常有利,因为个人有权向媒体提供信息而不必确认自己的身份,这样做将非常有助于大集体的利益。
例(2)就是在重复结论,以此来回避问题。它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有利地方到底在哪儿,而是简单重复新闻来源的保密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常见的谬误暂告一段落,后面会放两个练习,把不同的谬误综合到一起。
后续就是评价一下不同证据的效力(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1 个评论
我想起大学考研,论证洛必达法则的循环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