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较量开始了!南海仲裁只是个屁!
题外话补充:
1.这是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竞争和争夺,本质上更是各个统治集团的全球竞争。
2.有两个大的方面,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退让、妥协。一是即便只是从国内来说,中国也绝无后退的空间,因为目前已经承担不起被质疑的代价,所以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只能像朝鲜战争一样,倾尽国力全力以赴;二是欧洲面临四分五裂,已经难以成为资本的避风港,俄罗斯更不是,其他地方也不是。全世界都在看着这场较量将走向何处,局势变化绝对时刻决定着资本的流向,能输得起吗?中国必须强硬,也只能强硬。
3.虽说要做好随时进入全面战争的准备,但是短时期内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一是全球总体形势的逆转;二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局部优势;三是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四是中国的意志与决心;五是中俄“背靠背”意愿与行动都在进一步坚实,且只能坚实;六是核战争的威胁。上述因素都需要美国一遍遍地反复衡量。
4.战争推演肯定早就进行过无数次了。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挑衅、试探、压迫、威胁,也不失为一个借力打力的力量靠背——正好借此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发展军事力量、扩充势力范围。火候的把握,力度的大小,就像艺术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真正的现实永远比剧情更精彩!
5.最终走向的,还是综合国力与总体战略的全面较量。当然,美国如果最终手段用尽、无计可施了,挑起战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较量确实太关键了,意义深远。虽说短期内打不起来,但是形势走向非常微妙,还要继续边走边看,每一步都极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南海仲裁出炉了。圈子里一片热闹,个个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爱国热情高涨,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不过,还是且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5人仲裁庭中,1人为菲律宾方指派,4人由国际海洋法庭前庭长柳井俊二——这位日本铁杆右翼指派、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恳谈会会长,只不过还有一个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身份。仅此而已。
而所谓的仲裁庭,与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毫无关系,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也没什么关系,只是在庭审时使用了常设仲裁法院的大厅。也是仅此而已。
事前与期间,并无大国高调参与其中,最多或隐或显地调笑一番,大家都还是比较爱惜羽毛的。事后,也只是美、日跟着起起哄,煽风点火,阴阳怪气。亦是仅此而已。
换句大白话,南海仲裁就是一场闹剧。
您先不要笑。南海仲裁虽然只是一个屁,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屁。如果没有大国在后面挑动,菲律宾也不会如此跳上跳下,在国内毫无作为、被人百般嘲笑的阿基诺三世,也不敢如此用力过猛地刷存在感。
这个虽无太大的意义、但确实污染了空气的响屁,是美国提前布局、充满挑衅意味、意欲乱中取利、撬动亚太地区平衡的一颗先锋子。
世界永远是大国博弈的舞台,小国只能顺势顺时、徐图利益。当今世界,俄罗斯被牵制在中东乱局中,欧洲再次面临同床异梦的分裂局面,说中美这一大一强之间的较量关乎世界战略格局的倾斜与平衡,毫不为过。
早在南海仲裁提案之前,中美之间就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正面的反复试探与较量。2014年,中国设立东海防控识别区后,美国战机凌空驶过、有意挑衅、试探底线。不久之后,解放军在南海由于“操作不熟练”“差点”撞上美国军舰。诸如此类的试探、较量,几乎成了常态剧目。
且不说,波诡云谲的货币战争、金融战争,在美国加息的烟幕弹掩护下,已经真实拉锯上演,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家被迫身入其中,在中国搅局和帮助下,好不容易逃过债务危机后出卖国家资产的危局,而中国也通过抛售美债储备等一系列手段阻击、打击了国际卖空势力,其酷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实战争。而在贸易战中,美国更是来到中国本土,在国际场合明火执仗地抢生意、拉同盟。
中国当然早就知道美国“一山不容二虎”的零和思维,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彰显了一脉相承、一如既往的原则,而现实战术也步步推进、步步紧逼、毫不退让。因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国已经没有退让的空间了。君不见,这些年,中国丝毫不顾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南海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地种岛、造岛。因为真正的较量早已经开始了,都摆到桌面上了,大家无需遮遮掩掩。
而这,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真正内涵——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全面较量期。
无论进退,该来的总会如期而来。更何况,南海是封堵中国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走出亚太、走向深蓝、拥抱世界的战略支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不能也不会放弃的。
如果说,以前都是在从政治上、经济上、战略上进行布局,那么,从南海仲裁开始,真正的全面较量已经开始了。这是综合国力、战略运筹、意志品质的全方位、深层次比拼——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今时代,正处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美国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对中国一再搅了“剪羊毛”的局而牙根痒痒,这回铁了心从中东撤出,全力投身到“亚太再平衡”中,全面挑动并介入南海乱局,美澳签署军事协定,又逼迫韩国同意部署萨德……一系列“剑指中国”的赤裸裸压迫与威胁,不再给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目前世界形势下,这种压迫和威胁还能逼退中国、从而夺回战略主动吗?绝无可能而又急急实施,这也是美国心烦意燥而又无计可施的最直接体现。
时至今日,世界形势或许正走向剧情反转的道路上,美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实业复兴遥遥无期,就业形势一再下落,意识形态备受质疑,美元可操作空间越来越狭隘,又控制不了国内胡作非为的资本势力,连欧洲最铁的盟友英国脱欧、西欧面临剧变、遏制俄罗斯都无力也无心应对了,中东的土耳其也只能被抛弃了……而现在还要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
回观中国,“一带一路”与“世界再平衡”等战略正渐显后力,新兴经济在奋起直追,金融体系在逐渐去风险、逐渐成熟,货币战争也是谨慎、积极应对,人民币等货币双边互换不断铺开,军事支出的空间还很大,而中俄“背靠背”也进一步坚实。最大的根本性、基础性变量就是“深化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剧情中的正角、反角逐渐趋于平衡,世界包括美国的历史盟友都在观望这场对垒,“退一步”就会“失千丈”,整个战略局面就会崩溃。生死攸关,绝非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在有理有据展开较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积极备战,随时做好全力以赴应对“狗急跳墙”的准备。剧情渐至高潮……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之马),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弈至中盘,渐趋复杂。若冬涉川,动之徐生。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万木无声知雨来。历史潮流浩荡,觑破壁垒藩篱,百年未有之变局。芸芸众生,知常守命。擦亮眼睛,且看风景。
1.这是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竞争和争夺,本质上更是各个统治集团的全球竞争。
2.有两个大的方面,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退让、妥协。一是即便只是从国内来说,中国也绝无后退的空间,因为目前已经承担不起被质疑的代价,所以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只能像朝鲜战争一样,倾尽国力全力以赴;二是欧洲面临四分五裂,已经难以成为资本的避风港,俄罗斯更不是,其他地方也不是。全世界都在看着这场较量将走向何处,局势变化绝对时刻决定着资本的流向,能输得起吗?中国必须强硬,也只能强硬。
3.虽说要做好随时进入全面战争的准备,但是短时期内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一是全球总体形势的逆转;二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局部优势;三是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四是中国的意志与决心;五是中俄“背靠背”意愿与行动都在进一步坚实,且只能坚实;六是核战争的威胁。上述因素都需要美国一遍遍地反复衡量。
4.战争推演肯定早就进行过无数次了。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挑衅、试探、压迫、威胁,也不失为一个借力打力的力量靠背——正好借此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发展军事力量、扩充势力范围。火候的把握,力度的大小,就像艺术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真正的现实永远比剧情更精彩!
5.最终走向的,还是综合国力与总体战略的全面较量。当然,美国如果最终手段用尽、无计可施了,挑起战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较量确实太关键了,意义深远。虽说短期内打不起来,但是形势走向非常微妙,还要继续边走边看,每一步都极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南海仲裁出炉了。圈子里一片热闹,个个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爱国热情高涨,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不过,还是且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5人仲裁庭中,1人为菲律宾方指派,4人由国际海洋法庭前庭长柳井俊二——这位日本铁杆右翼指派、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恳谈会会长,只不过还有一个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身份。仅此而已。
而所谓的仲裁庭,与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毫无关系,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也没什么关系,只是在庭审时使用了常设仲裁法院的大厅。也是仅此而已。
事前与期间,并无大国高调参与其中,最多或隐或显地调笑一番,大家都还是比较爱惜羽毛的。事后,也只是美、日跟着起起哄,煽风点火,阴阳怪气。亦是仅此而已。
换句大白话,南海仲裁就是一场闹剧。
您先不要笑。南海仲裁虽然只是一个屁,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屁。如果没有大国在后面挑动,菲律宾也不会如此跳上跳下,在国内毫无作为、被人百般嘲笑的阿基诺三世,也不敢如此用力过猛地刷存在感。
这个虽无太大的意义、但确实污染了空气的响屁,是美国提前布局、充满挑衅意味、意欲乱中取利、撬动亚太地区平衡的一颗先锋子。
世界永远是大国博弈的舞台,小国只能顺势顺时、徐图利益。当今世界,俄罗斯被牵制在中东乱局中,欧洲再次面临同床异梦的分裂局面,说中美这一大一强之间的较量关乎世界战略格局的倾斜与平衡,毫不为过。
早在南海仲裁提案之前,中美之间就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正面的反复试探与较量。2014年,中国设立东海防控识别区后,美国战机凌空驶过、有意挑衅、试探底线。不久之后,解放军在南海由于“操作不熟练”“差点”撞上美国军舰。诸如此类的试探、较量,几乎成了常态剧目。
且不说,波诡云谲的货币战争、金融战争,在美国加息的烟幕弹掩护下,已经真实拉锯上演,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家被迫身入其中,在中国搅局和帮助下,好不容易逃过债务危机后出卖国家资产的危局,而中国也通过抛售美债储备等一系列手段阻击、打击了国际卖空势力,其酷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实战争。而在贸易战中,美国更是来到中国本土,在国际场合明火执仗地抢生意、拉同盟。
中国当然早就知道美国“一山不容二虎”的零和思维,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彰显了一脉相承、一如既往的原则,而现实战术也步步推进、步步紧逼、毫不退让。因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国已经没有退让的空间了。君不见,这些年,中国丝毫不顾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南海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地种岛、造岛。因为真正的较量早已经开始了,都摆到桌面上了,大家无需遮遮掩掩。
而这,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真正内涵——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全面较量期。
无论进退,该来的总会如期而来。更何况,南海是封堵中国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走出亚太、走向深蓝、拥抱世界的战略支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不能也不会放弃的。
如果说,以前都是在从政治上、经济上、战略上进行布局,那么,从南海仲裁开始,真正的全面较量已经开始了。这是综合国力、战略运筹、意志品质的全方位、深层次比拼——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今时代,正处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美国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对中国一再搅了“剪羊毛”的局而牙根痒痒,这回铁了心从中东撤出,全力投身到“亚太再平衡”中,全面挑动并介入南海乱局,美澳签署军事协定,又逼迫韩国同意部署萨德……一系列“剑指中国”的赤裸裸压迫与威胁,不再给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目前世界形势下,这种压迫和威胁还能逼退中国、从而夺回战略主动吗?绝无可能而又急急实施,这也是美国心烦意燥而又无计可施的最直接体现。
时至今日,世界形势或许正走向剧情反转的道路上,美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实业复兴遥遥无期,就业形势一再下落,意识形态备受质疑,美元可操作空间越来越狭隘,又控制不了国内胡作非为的资本势力,连欧洲最铁的盟友英国脱欧、西欧面临剧变、遏制俄罗斯都无力也无心应对了,中东的土耳其也只能被抛弃了……而现在还要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
回观中国,“一带一路”与“世界再平衡”等战略正渐显后力,新兴经济在奋起直追,金融体系在逐渐去风险、逐渐成熟,货币战争也是谨慎、积极应对,人民币等货币双边互换不断铺开,军事支出的空间还很大,而中俄“背靠背”也进一步坚实。最大的根本性、基础性变量就是“深化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剧情中的正角、反角逐渐趋于平衡,世界包括美国的历史盟友都在观望这场对垒,“退一步”就会“失千丈”,整个战略局面就会崩溃。生死攸关,绝非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在有理有据展开较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积极备战,随时做好全力以赴应对“狗急跳墙”的准备。剧情渐至高潮……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之马),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弈至中盘,渐趋复杂。若冬涉川,动之徐生。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万木无声知雨来。历史潮流浩荡,觑破壁垒藩篱,百年未有之变局。芸芸众生,知常守命。擦亮眼睛,且看风景。
8 个评论
假如战场建立,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快。
1.这是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竞争和争夺,本质上更是各个统治集团的全球竞争。
2.有两个大的方面,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退让、妥协。一是即便只是从国内来说,中国也绝无后退的空间,因为目前已经承担不起被质疑的代价,所以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只能像朝鲜战争一样,倾尽国力全力以赴;二是欧洲面临四分五裂,已经难以成为资本的避风港,俄罗斯更不是,其他地方也不是。全世界都在看着这场较量将走向何处,局势变化绝对时刻决定着资本的流向,能输得起吗?中国必须强硬,也只能强硬。
3.虽说要做好随时进入全面战争的准备,但是短时期内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一是全球总体形势的逆转;二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局部优势;三是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四是中国的意志与决心;五是核战争的威胁。
4.战争推演肯定早就进行过无数次了。
2.有两个大的方面,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退让、妥协。一是即便只是从国内来说,中国也绝无后退的空间,因为目前已经承担不起被质疑的代价,所以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只能像朝鲜战争一样,倾尽国力全力以赴;二是欧洲面临四分五裂,已经难以成为资本的避风港,俄罗斯更不是,其他地方也不是。全世界都在看着这场较量将走向何处,局势变化绝对时刻决定着资本的流向,能输得起吗?中国必须强硬,也只能强硬。
3.虽说要做好随时进入全面战争的准备,但是短时期内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一是全球总体形势的逆转;二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局部优势;三是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四是中国的意志与决心;五是核战争的威胁。
4.战争推演肯定早就进行过无数次了。
还有一个: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挑衅、试探、压迫、威胁,也不失为一个借力打力的力量靠背——正好借此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发展军事力量、扩充势力范围。火候的把握,力度的大小,就像艺术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真正的现实永远比剧情更精彩!
好精彩的解读!我只有膜拜的份儿啦!
經濟全球化導致現在是個威懾紀元,戰場上的戰爭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其他領域無時不刻發生着戰爭。
1.短期内,如果没有意外因素,战争肯定是打不起来的。2.即便要在亚太搞事,它也不会直接出头,一定会找个冲锋陷阵的,自己在后面保留弹性处置的空间。3.美国的经济恢复,要么依赖国际市场,要么依赖新技术。不过,很多新技术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化;而国际市场却愈来愈狭窄……。假设恶化下去,最后会怎么样?
中美大國關係不是習提出的嗎?為什麼作者文中說中國不顧。不應該是美國沒有接受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