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疫苗案
其实早在一年前就有《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的报道,当时呢?我们的社会当成热点炒了一炒,然后就过去了,T@M%……&D过去了啊。今天同样的事情又发生的时候,舆论和媒体还是出来炒一炒,中国已经到了不娱乐不死的地步,就是这样。我想问的是然后呢?就像放鞭炮一样,放完人也就散了,于是疫苗事件年复一年。拷问中国的良知,还有没有一点点廉耻心?2015年2月,又有媒体报道《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24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可惜的是根本没有人关注。在中国只有闹出人命才能算的上新闻,这一次就能算一个大新闻,于是开始掀起全民娱乐的高潮。在中国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能算公共卫生事件,也不能算社会安全治理问题,只能算娱乐热点,你别笑,这就是当下的中国。
3月22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包括《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一些媒体对会议报道的标题是《深改组: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3月22日深夜,李克强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作出重要批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这对母女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替代卫生部,布局他们的计划免疫帝国的呢?五年前!五年前是什么时候?答:是中国改革食药的最高潮,当时的局面是食药监管队伍人心浮动,部门权力交割造成监管真空期。答案或许明了了?还远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更加的幽默。讲个笑话,检察院抓了一名渎职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哭着说:我本就是学旅游专业的,。。。。。。这就讲到了食品监管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很重要吗?中国食药局没有学过大陆法系的历史、精神、实质、内涵,也没有公共卫生这个金刚钻,所谓的监管就是一个笑话,他们把采集的数据用来罚款,用信息干扰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想获得一个小概率的伪数据,那就是100%的合格。大家都可以想一下,小农经济怎么可能生产出100%合格的工业产品?中国就是这样层层加码,逼着基层造假,基层监管部门严管重罚,逼着监管相对人往食物中加三聚氰胺。其实大家都可以想一个经济学问题,三聚氰胺不要钱?
首先声明,这不是人身攻击。食药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非常高的技术官僚队伍,但是我们没有这样一支技术官僚队伍(新军),国家局说:懂药的才500人。讲个笑话,食药局的一把手就没有药学背景,而整个国家局的最高层一个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都没有?这是干什么?逗我玩么?我已经和非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士撕公共卫生一年有余,我已经力不从心了,他们说风平浪静,于是人们都喜欢听歌舞升平的消息。
这两天,食药监管部门上下都慌了神,国家食药总局真可谓十八道金符,快马加鞭的督促地方政府有所作为,务必将涉案人员追捕到案,务必搞清产批销链条,务必将涉案疫苗查得水落石出,而新闻炒作导致事态仍在发酵,以后的疫苗还能不能打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有问题就要改,我们是这样改的。一种官僚主义的傲慢。既得利益者已经完成了对党、政府、社会的裹挟,通俗地讲就是一级骗一级,一直骗到国务院,他们要通过行为艺术,告诉我们的是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一次之所以会暴露问题,不是因为存在问题,而是因为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已经超过舆论可控制的范围,就像传染病大爆发一样开始扩散,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最最严重的还是公民对免疫接种的失望和信任程度下降!此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国人将会用对待奶粉的态度来对待疫苗,以后香港会颁布发令大陆人士不准在香港接种疫苗,新闻上会出现两个中国人为了打疫苗在鹿特丹打了起来这样的国际笑话。这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质疑和严重不信任。
无辜的食药监管部门,这次又成了牺牲品。自从食药交给地方以后,情况就异常复杂,食药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下降严重,不仅要接受地方的考核,还要在地方(主义)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有的时候经常质疑中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假如是,为什么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解说员:“现在无精打采地向我们走来的,是公务员方队。这是一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还累,比蚂蚁还忙。有着光荣传统的学习型队伍,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向弱势群体的转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他们毅然放弃了公务员主导地位。现在他们走过来了!他们头戴八条禁令,脖子上围着五个严禁,脚踏三条底线,肩扛各种考核指标,左手捧着公务员考核书,右手捧着廉洁自律承诺书,腋下夹着各种培训学习复习题,包里装着各种领导讲话、先进典型学习材料。他们目光呆滞,声音沙哑地喊着口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向国家要待遇,不给领导添麻烦。’他们正走过主席台,领导问候‘同志们好’,公务员方队回复‘为群众服务”。领导说‘同志们辛苦了’,公务员方队整齐地回答‘决不涨工资’
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疫苗接种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一切在中国却走了样,这些年由于对计划免疫的不信任,已经出现了很多例拒绝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情况,而以后这种情况将会愈演愈烈,因为社会已经形成了对疫苗的信任危机。身体有病好治,心里有病如何下得去刀?以前收藏的一个微信:疫苗未殇。现在已经打不开了,今夜无眠,为什么做一个好人就这么难。
马上就是春季流感高发期,这个疫苗打还是不打,是个大问题。根据自2005年6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的流通和接种,应是一个在疾控系统内全封闭的过程。那疫苗是如何流进市场?而且还是5.7亿的疫苗!《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需要疾控中心直接从正规厂家购入,那这一次作为批发、零售的庞某和孙某又是如何绕过法律插手疫苗的购入和销售的呢?
法外之地。 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总则写得清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地方药监局往往比主管疾控中心的地方卫计部门要低半级,根本管不了。甚至有些明面上的工作,卫计委都懒得做,直接绕开食药局制定各种内部标准。虽然卫生部说食药局你可以管我,但食药局管不了,这个真管不了。现在的情况的是,一类疫苗、二类疫苗大部是由疾控中心自己监管自己。因为卫计委本身就是一个内循环的组织体系,他不愿意让别人插手自己的部门利益。这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被监管的比监管者的行政级别还高,名义上容许你监管,实际上连一点点面子都不给你,绕过食药局制定药品标准,嫣然法外之地。
3月22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包括《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一些媒体对会议报道的标题是《深改组: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3月22日深夜,李克强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作出重要批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同时,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这对母女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替代卫生部,布局他们的计划免疫帝国的呢?五年前!五年前是什么时候?答:是中国改革食药的最高潮,当时的局面是食药监管队伍人心浮动,部门权力交割造成监管真空期。答案或许明了了?还远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更加的幽默。讲个笑话,检察院抓了一名渎职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哭着说:我本就是学旅游专业的,。。。。。。这就讲到了食品监管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很重要吗?中国食药局没有学过大陆法系的历史、精神、实质、内涵,也没有公共卫生这个金刚钻,所谓的监管就是一个笑话,他们把采集的数据用来罚款,用信息干扰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想获得一个小概率的伪数据,那就是100%的合格。大家都可以想一下,小农经济怎么可能生产出100%合格的工业产品?中国就是这样层层加码,逼着基层造假,基层监管部门严管重罚,逼着监管相对人往食物中加三聚氰胺。其实大家都可以想一个经济学问题,三聚氰胺不要钱?
首先声明,这不是人身攻击。食药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非常高的技术官僚队伍,但是我们没有这样一支技术官僚队伍(新军),国家局说:懂药的才500人。讲个笑话,食药局的一把手就没有药学背景,而整个国家局的最高层一个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都没有?这是干什么?逗我玩么?我已经和非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士撕公共卫生一年有余,我已经力不从心了,他们说风平浪静,于是人们都喜欢听歌舞升平的消息。
这两天,食药监管部门上下都慌了神,国家食药总局真可谓十八道金符,快马加鞭的督促地方政府有所作为,务必将涉案人员追捕到案,务必搞清产批销链条,务必将涉案疫苗查得水落石出,而新闻炒作导致事态仍在发酵,以后的疫苗还能不能打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有问题就要改,我们是这样改的。一种官僚主义的傲慢。既得利益者已经完成了对党、政府、社会的裹挟,通俗地讲就是一级骗一级,一直骗到国务院,他们要通过行为艺术,告诉我们的是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一次之所以会暴露问题,不是因为存在问题,而是因为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已经超过舆论可控制的范围,就像传染病大爆发一样开始扩散,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最最严重的还是公民对免疫接种的失望和信任程度下降!此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国人将会用对待奶粉的态度来对待疫苗,以后香港会颁布发令大陆人士不准在香港接种疫苗,新闻上会出现两个中国人为了打疫苗在鹿特丹打了起来这样的国际笑话。这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质疑和严重不信任。
无辜的食药监管部门,这次又成了牺牲品。自从食药交给地方以后,情况就异常复杂,食药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下降严重,不仅要接受地方的考核,还要在地方(主义)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有的时候经常质疑中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假如是,为什么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解说员:“现在无精打采地向我们走来的,是公务员方队。这是一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还累,比蚂蚁还忙。有着光荣传统的学习型队伍,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向弱势群体的转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他们毅然放弃了公务员主导地位。现在他们走过来了!他们头戴八条禁令,脖子上围着五个严禁,脚踏三条底线,肩扛各种考核指标,左手捧着公务员考核书,右手捧着廉洁自律承诺书,腋下夹着各种培训学习复习题,包里装着各种领导讲话、先进典型学习材料。他们目光呆滞,声音沙哑地喊着口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向国家要待遇,不给领导添麻烦。’他们正走过主席台,领导问候‘同志们好’,公务员方队回复‘为群众服务”。领导说‘同志们辛苦了’,公务员方队整齐地回答‘决不涨工资’
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疫苗接种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一切在中国却走了样,这些年由于对计划免疫的不信任,已经出现了很多例拒绝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情况,而以后这种情况将会愈演愈烈,因为社会已经形成了对疫苗的信任危机。身体有病好治,心里有病如何下得去刀?以前收藏的一个微信:疫苗未殇。现在已经打不开了,今夜无眠,为什么做一个好人就这么难。
马上就是春季流感高发期,这个疫苗打还是不打,是个大问题。根据自2005年6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的流通和接种,应是一个在疾控系统内全封闭的过程。那疫苗是如何流进市场?而且还是5.7亿的疫苗!《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需要疾控中心直接从正规厂家购入,那这一次作为批发、零售的庞某和孙某又是如何绕过法律插手疫苗的购入和销售的呢?
法外之地。 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总则写得清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地方药监局往往比主管疾控中心的地方卫计部门要低半级,根本管不了。甚至有些明面上的工作,卫计委都懒得做,直接绕开食药局制定各种内部标准。虽然卫生部说食药局你可以管我,但食药局管不了,这个真管不了。现在的情况的是,一类疫苗、二类疫苗大部是由疾控中心自己监管自己。因为卫计委本身就是一个内循环的组织体系,他不愿意让别人插手自己的部门利益。这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被监管的比监管者的行政级别还高,名义上容许你监管,实际上连一点点面子都不给你,绕过食药局制定药品标准,嫣然法外之地。
1 个评论
作为一个疫苗业内人其实挺无奈的,科普的声音淹没在了朋友圈里潮涌般的喊打喊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