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危机——其实离你我并不远

    抑郁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事实上这种危机就隐藏我们的生活当中。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任何心理创伤都会带来大脑内部的改变”,“而你的躯体行为是你内在愿望的一种表达”

    很多人一辈子都顺风顺水,但是突然有一天,出事了,可能是父母死亡,可能是被辞退生活无望,也可能是孩子突然走丢,而这些事情最后就导致了他们抑郁。但是导致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不理性吗?答案是不是。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当时“他们的处理方式”,你会发现他们不但理性,而且理性的不像话。

    比如车祸现场,哪怕是再血腥,车里的人再亲密,我们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报警,并在体能有限的情况下对伤者进行急救。

    比如汶川地震,那次事件发生后,你看看在在场的所有人,有谁天天在哭泣?大多数人还是配合着救援人员,进行着工作与生活。

    如果他们不理性,他们就不会有条不紊的救人,也不会守序克制的配合工作人员。但是为什么在面对如此大的生活变故时,他们仍然可以保持理性呢?

    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将“自己”隔离开了。如果你剖析自己,你会发现“情感”,“行为”,“躯体感受”这三种平时紧密相连的东西在遇到特定情况下,也是可以分开的。而这种分开,常常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面对危险或者高压的环境下,我们通常就会启动这种保护,将“情感”,“躯体体验”,与“行为”隔离开来保护自己或者维持正常生活。

   比如你面对一堆工作,老板交代你今天必须干完,你哪怕再不高兴,还刚好胃痛,你都得去工作,并且还得按时提交。

   这个时候,你就启动了这种机制。你不再顾得上自己情绪(情感隔离),也顾不上自己胃疼(躯体隔离),而是加班连点,最后按时交了上去。

   这个时候你下班回家,如果你可以朋友“吐槽”你今天加班的不幸并好好吃了一顿犒劳自己,你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你刚才隔离出的情感与躯体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常说我们需要发泄。

   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什么呢?

   现实里,有些人即便加班完毕,回到家里,家里空无一人,想打电话给朋友,可又已是深夜,想吃点夜宵,商家却又早已关门。第二天早上因为瞌睡,没能起床又迟到被训,训完就又开始高强度工作,晚上回家又不想把情绪倾泻给别人,因为不想别人一起难过。

   而在这样一天的“迟到等等一系列的”事件进行的时候,你为了很好的面对不得不一次次的开启着这种保护机制,将自己分离开来,“心无旁骛的工作”

   我们不可否认,没有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人类存活不到现在,突发的任何灾难都会摧毁我们,因为情感与躯体感觉会阻碍一个人的正确决定。

   但是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一直开着,就会变成“抑郁”,“躁郁”,因为一旦“情感”,“行为”,“躯体”之间相互脱离,就意味着你将一直压抑着你的“情感”与“躯体感觉” ,当你不能压抑的时候就会爆发。

   可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逼得我们开启了保护机制,却没给我们合上的机会,因为生活一步一步推着我们往前走,我们只能暂时放下情绪与躯体感觉。

   到最后由于自我分离与压抑,变成了心里创伤,心里创伤又会引起大脑病变,最后变成了抑郁。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紧凑的现实,如果我们无法及时疏导自己的情感体验,就很可能慢慢演变成抑郁,而当我们有了处理的条件时,往往已经为时过晚。 所以抑郁危机,离你我并不遥远,而如果想预防这种危机,最重要的就是要即使处理,疏导自己的情感,避免问题的堆积最终导致不可控的悲剧结局。


(参考资料:《精神病学》,《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1 个评论

抱歉如此好文,这么晚才推荐!我个人就有得抑郁症的朋友。也的确有一段时间苦闷异常,各种不顺利。还好我天生乐天,加上有游戏派遣,还能避免抑郁。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